柳永《望海潮》诗词在金国非常流行,是导致金对宋的侵略战争吗?
原创

柳永《望海潮》诗词在金国非常流行,是导致金对宋的侵略战争吗?

好文

热门回答:

柳永《望海潮》导致金对宋的侵略战争—这一说法从南宋人罗大经《鶴林玉露》里可以看到最初的记载:

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出處:《鶴林玉露》十六卷。卷一)

北宋初。柳永的《望海潮》是写\"钱塘\"也就是杭州的一首词。一直以来。不少人认为这首词导致金对宋侵略战争—具体而言。便是让金主完颜亮艳羡杭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所以\"投鞭渡江之志\"。

我们熟悉的明代汤显祖的传奇小说《牡丹亭》杜丽娘父亲和心上人柳梦梅的相遇。背景就是金国完颜亮南下发动战争。导致动乱。《牡丹亭》里对完颜亮的觊觎之心写得更为详细生动。请见《牡丹亭》中金主完颜亮的唱词:

\"自家大金皇帝完顏亮是也。身爲夷虜。性愛風騷。俺祖公阿骨都搶了南朝天下。趙康王走去杭州。今又二十餘年矣。聽得他粧點杭州。勝似汴梁。風景二座。西湖朝歡暮樂。有個曲兒説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待起兵百萬。吞取何難!……哎喲俺巴不到西湖上散悶兒也!\"

虽然宋金对峙。但是两国之间也有使者往来。还有记载称。金主完颜亮即位之后。在出使人员队伍中。偷偷混了画工。秘密命令画工把临安的湖山、城郭画下。画工带着画回到金朝之后。完颜亮进行了对自己侵略成功的\"意淫\"--命人在画上加上自己骑着马。立在吴山的形象。还题诗\"万里车书何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府?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表达自己侵略的愿望。发挥了对侵略成功的想象。并且十分自恋。让人把画制成屏风。每天观赏。不过悲催的是。他最后失败了。所以他的那些想象永远都无法实现。

从这些记载中可见。柳永《望海潮》与金对宋的侵略战争一直被人联系在一起。

但是。关于柳永《望海潮》的这些说法未必可信。


不过。完颜亮南侵。确实是出于对南宋国土的觊觎。柳永《望海潮》里\"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语对西湖的风光可以说是曲尽其妙了。所以也难怪人们会认为他的《望海潮》导致了战争。这就相当于有个人。一天到晚吹牛说自己有钱。而最后被强盗抢劫了……你说。强盗固然有错。但他没事得瑟。是不是也是个原因呢?

然而再联系两者相差一百五十年。真正的说法应该是:有个人在小时候吹牛说自己有钱。结果到老年了。被强盗入室抢劫了……你现在觉得。这吹牛和被抢劫。两者之间联系大吗?真正的原因说是强盗发现了他老了。而且家里房子有利可图。这才对吧?北宋初。柳永写作《望海潮》时。北宋朝廷还处于国泰民安之时。国富兵强。没有这样大的灾难;而到了南宋。国势日益衰弱。积贫积弱的朝廷偏偏占据肥沃的南方。这是才让完颜亮觊觎南宋、挥兵南下的主要原因。

其他观点:

本来毫无交集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个人因一首词牵扯到了一起。柳永和完颜亮。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柳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排行老七又被称作柳七。北宋福建崇安人。北宋时期婉约通俗派诗人。

柳永有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唱度颇高。其词作风格上与宋仁宗风格相左。考进士时被仁宗除名。仁宗批道:“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之后流连教坊为乐工歌伎填词。柳永词雅俗并存。流传甚广。后人称:“凡水井处。皆歌柳词!”

以下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主要描写杭州的繁华及人民宁静祥和的生活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雄心爆棚海陵王

海陵王完颜亮(1122年―1161年)。生于北国女真族。金国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庶长孙。自幼聪颖向往汉族文化。经常本地的汉人名士交往。二十七岁弑君篡位。迁都燕京(今天的北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并致力于民族汉化。为金国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大肆杀戮。荒淫好色暴戾之气甚重。1161年完颜亮率60万大军分四路攻宋。被虞允文在和州对岸采石镇重创金军。战败后金军内部矛盾加剧。完颜雍自立为帝(金世宗)。宣布废去完颜亮。不久。完颜亮被杀。金兵全线撤退。废为海陵王。死后贬为庶民。在位十二年成了没有庙号的皇帝。

年轻时。就雄心壮志曾提扇面 “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之句。所以攻宋之心应不是单纯读到柳三变《望海潮·东南形胜》之词引起的。本人以为由词引起侵宋战争应是后人小说中牵强附会之说。

其他观点: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柳永的《望海潮》在当时流传很广。一是因为这首词写得确实好。他一反婉转风格。以雄阔高远的视界、开阖自如的气势。浓墨重彩地展示了杭州、西湖的美丽和富庶。音律相谐。气韵通达。是柳词中的经典之作;二是因为柳永的声名远播。“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牛叉吧。只要喝过水的人都会唱柳词。如此看来。柳词毫无疑问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第一流行歌曲了。这虽是民间俚语。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柳永词的巨大影响力。

金主完颜亮。是大名鼎鼎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自幼聪慧勇武。仪表英俊伟岸。崇尚汉文化。交往汉人名士。他为人残暴、荒淫无度。但胸有大志。其登大宝后。大力革新。整饬积弊。鼓励农耕。推广汉化。正隆六年(1161年)。亲领大军攻打南宋。在长江采石矶。为南宋军队所败。移驻瓜州。后因其弟篡位。金人内讧。完颜亮在前线军中被叛将所杀。帝号被废。完颜亮不是一个糙人莽汉。还颇有文学造诣。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文学青年。时人多赞其诗词雄浑恢弘。颇有帝王气象。这样一个汉文学的爱好者喜欢柳词也很正常。

传说《望海潮》一词谱曲后广泛传唱。传到金主完颜亮耳中。他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顿生羡慕之情。于是挥鞭南指、兴兵南侵。冲冠一怒为荷花?这有点牵强。如果说完颜亮对“市列珠玑。户盈罗绮”感兴趣。向往江南的富庶繁华。倒是更能说服人。其实金人南侵是历史的必然。因为金人毕竟是游牧民族。在恶劣气候和地域环境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再靠逐水草而居。很难保持整个族群的生存和繁衍发展。所以他们向往“杏花春雨江南”的温润富庶。金戈铁马惯了的金人估计也特别羡慕汉族农耕文明的稳定和安逸。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我很喜欢南宋谢驿的这首诗。从表面看。好像是说完颜亮是艳羡“荷花十里桂三秋”的美景才投鞭渡江的。实际上暗含讥讽。不过想说花草无心、卉木无情。怎能引起万里刀兵祸呢?我觉得。说一首诗词能引来“胡马窥江”、外族侵略。就好比说貂蝉、西施、杨玉环等美人是红颜祸水。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难道柳永的词是“一唱倾人城。再唱倾人国”?一个文弱书生还能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4:57

    完颜,海潮,柳永,十里,南宋,杭州,西湖,北宋,战争,画工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4:57

    没想到大家都对柳永《望海潮》诗词在金国非常流行,是导致金对宋的侵略战争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4:57

    柳永《望海潮》导致金对宋的侵略战争—这一说法从南宋人罗大经《鶴林玉露》里可以看到最初的记载: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