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原创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首先柳永不只是个寻花问柳之人。

他对宋词的贡献主要有二。

一。发展慢词丰富了词调。

二。把市民情调和民间俚语融入词中。

其他观点:

谢邀!

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的词影响很大。叶梦得《避暑録话》卷下称:“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词在民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柳永词的格调通常被认为不是很高。但韵律和谐。历来被人称道。比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行役。”这个评介是中肯的。比如他为乐工妓女所作的词。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而写羁旅的词。艺术性高。极为感人。比如巜八声甘州》。写思念家乡。反映了柳永失意苦闷的心情。格调并不见低:“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灀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东坡就评价为“不减唐人高处。”

更有格调高、气势恢宏的《望海潮》。可以说是柳永调高韵美的佳作。影响很大。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究竟是不是因为柳永的这首词。引得金人南侵。不好说。但是。这首词把钱塘的美的确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柳永词的描绘工力之深。还有他的《雨霖铃》。影响也很大。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阙浑然一体。写景抒情都是白描。形容尽致。有乐府风。而显然又是文人之作。艺术价值很高。

谈了这些。似乎也己回答了第二问。怎能说他只是个寻花问柳之辈。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人。常流连坊曲。确实为乐工妓女写过很多歌词。也确实因此屡举不第。但在宋仁宗景佑元年考取了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是对宋词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它的词流传很广。艺术造诣很高。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并能化俚俗语为经典。创作了大量漫词。他是北宋创新词牌的第一人。他的词能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并抒发自己的穷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虽有一些表现了颓废思想。含有色情。但总的来说。柳永称得上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风格多样。对宋词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观点:

第一次知道柳永。是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那个年代文化贫乏。很难读到好的作品。对文学的喜好也不过就是在街边书摊看两分钱一本的三国、水浒、西游、东周列国等连环画。有一次到一个同学家里。她的父母当过教师。但家庭成分不好。据说是富农。记得当时在她家书架上看到了《毛选》。还看到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难得的是还看到几部发黄的线装书。其中一部是唐宋诗词选……那是第一次读到柳永。由于柳永的词相对其他古典诗词来说更通俗易懂。所以从喜欢柳永开始。就喜欢上了古诗词、古典文学。在幼小的心里。除了崇拜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外。也喜欢上了风流书生、才子佳人。

由此看来。柳永与我还真有缘。看到这个问题。我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

一、柳永为什么叫“白衣卿相”?

柳永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白衣为平民。卿相为高官。白衣卿相即为未入仕途而有影响力的书生。也可理解为有卿相的名望和抱负的平民书生。“白衣卿相”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柳永在年轻时科考屡试不中。再次落第时。郁郁不得志。写下了那首《鹤冲天》中的名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北宋时。柳永善写“俗词”。而宋真宗喜”雅韵”。传说当真宗读到这首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时。便心生不悦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柳永便自诩“奉旨填词柳三变”。长期流落于歌欄曲坊之间。直到暮年才及第。但始终官职低微。频繁转官。仕途坎坷。不受重用。

二、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词初始于梁。形成于唐。盛极于宋。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合乐诗歌”。

既然词极盛于宋。那么柳永对宋词有那些贡献。处于什么地位呢?柳永可以说是第一个专力从事词创作的人。是宋词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人物。对宋词的发展贡献非常大而且影响深远。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改变和创新大。开拓了宋词发展的广阔空间。他大量填写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体式;开创俚俗词派。以民间口语入词。改变了以“雅”为主的传统风格;创作主体介入。抒发自我。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主的传统方式;大量创新词调。在宋词850多个词调中。柳永首创的就有100多个;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创作了大量抒发市民阶层、青楼女子的感情。描写市井生活和都市风光。表现羁旅行役及平生际遇的作品。改变了以上流社会“沙龙文学”为主的现状。

二是作品数量多。为宋词这个文化宝库增添了大量传世经典。柳永以毕生精力作词。流传至今的词有二百余首。

三是艺术水平高。流传广。影响大。柳永与同时代的其他诗词代表人物一起。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家。柳永对宋词艺术水平提高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的现象。北宋中后期。虽然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但追根溯源。也都是从柳词分化而来。

所以总的来看。在词的创新和影响力上以柳为最。在艺术上也可与苏轼、周邦彦、黄庭坚、秦观等并驾齐驱。只不过风格不同。各有千秋。

三、如何看柳永的“寻花问柳”?

有人认为柳永的许多词是他“寻花问柳”生活的记录。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个“浪荡颓废”的文人。在诗词史上也有“柳腻苏豪”之说。

其实这种观点是只看表面。不及实质的片面看法。柳永的“寻花问柳”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及自身的际遇共同决定的。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歌舞升平。青楼歌坊极多。柳永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寄身于市井歌肆。他以自己的才气。借题发挥。抒发心中无耐郁懑之情。也表达了不忘功名社稷的真实情感。柳永词中更多表达的是对青楼女子才学的赞赏。对她们遭遇的同情。也替他们倾述哀怨之情。从这些词里流露出的更多是尊重、关心和同情。而非挑逗、押邪。

柳永用他的词为青楼女子、市井小民发声。也使宋词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应该是相得益彰之事。到柳永去世后。每逢清明节。就有众多青楼女子到柳永墓前祭拜。称为“吊柳会”。可见青楼女子们对他的尊敬和喜爱。

四、柳永的几首代表作品

1、《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5、《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图文原创。谢谢阅览。水平所限。欢迎赐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5:01

    柳永,宋词,白衣卿相,寻花问柳,青楼,浮名,北宋,词调,进士,真宗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5:01

    没想到大家都对“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5:01

    首先柳永不只是个寻花问柳之人。他对宋词的贡献主要有二。一。发展慢词丰富了词调。二。把市民情调和民间俚语融入词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