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柳永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柳永。
字耆卿。
因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
少时学习诗词。
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
柳永离开家乡。
苏州。
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
柳永进京参加科举。
屡试不中。
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
柳永暮年及第。
历任睦州团练推官、
余杭县令。
晓峰盐碱。
泗州判官等职。
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故世称柳屯田。
相信许多人都读过柳永的词。
他的词字字多情。
似乎每一首念出来都是送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子一般。
可是实际是。
柳永的每一首词都是送给勾栏女子的。
柳永的词被人们称作是烟花巷当中的作词家。
而那些烟花女子为了得到一首柳永的词也是费尽心思。
似乎得到柳永的一首词是她们成为千古名人的第一步。
那么柳永这个最多情的才子。
他生命当中的红颜知己到底有多少呢?
北宋前期。
宋词非常艳丽浮华。
而且在市井酒楼等地大肆流行。
其词句腔调矫揉造作、
面目越来越低档。
被以唐诗继承者自居的正统文人们视为不入流的通俗文学。
这很像现今唱美声的人对待KTV里面那些流行歌曲的态度。
文化界名流晏殊当上宰相后。
当时。
晏殊、
欧阳修等政府高官也常常创作一些悠闲雅致的小令搞娱乐。
但主要热情还是创作唐诗风格的五七言诗歌。
北宋文艺界也以晏殊、
欧阳修为老大。
写诗的都跟着他们走。
以显得自己高大上。
但是柳永在当时却是像一个异类。
他天天进楚馆、
在堂子里越混越有感觉。
他把风尘女子当同事对待。
和她们自由恋爱。
平等上床。
极受艺妓们的欢迎和热爱。
他的慢词和嫖风也越来越有名。
成了炙手可热的恩客。
他如果为某女写上一首词。
该女很快就会成名。
进而宾客盈门。
财源广进。
初春又是相思的季节。
乍暖还寒时候。
一腔离愁别绪。
最正如龚琳娜在
《相思染》中所唱:
春初早被相思染。
心已伤。
泪流干。
黑发白千丈。
志士一去不复还。
一段情。
一生一世在一起爱。
不移魂。
不离弃相思染。
绿林小桥。
相思染。
相思染。
你我的心
相思染。
天下一场血泪雨离别后。
独自愁。
一生一世不分离爱。
不移魂。
不离弃相思染。
不变的情感;
相思染。
日月换。
夜夜悲伤。
相思染。
断愁肠。
死死向往。
灵魂欲望。
生还。
这一首古风的歌曲荡漾着相思的旋律。
相爱的男女之间那份对爱的热切守望。
都被演绎成深深的思写在跳跃着的音符里面。
春光明媚。
我携手自己的爱人和孩子。
沐浴在一抹春光里。
放眼一川旷野绿意如蓝。
曾经令人心醉的爱情。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生活中。
演变为而今幸福平淡的生活。
便是最大的幸福了。
可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女人总是有着太多的梦幻。
总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到大城市去。
能够混得出类拔萃。
能够有所建树。
能够有轰轰烈烈的事业。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没出息。终日蜗居在自己身边。
过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
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
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
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
柳永十分惆怅。
在花墙上赋词一首。
述三年前恩爱光景。
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见说兰台宋玉。
多才多艺善赋。
试问朝朝暮暮。
行云何处去?\"
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
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
自愧未守前盟。
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
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
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
得罪朝官。
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
任作白衣卿相。
风前月下填词。
\"从此。
专出入名妓花楼。
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
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
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文化领域创作者云龙
其他观点:
柳永成长在一个十分注重儒家道德的仕宦之家。但他是音乐天才。个性又是浪漫的。这简直是一对矛盾。
1、柳永其人并不被正统儒家认可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南宋学者陈振孙认为。柳永的词格调并不高。不过是写得音律协调。用词妥当。把北宋真宗、仁宗朝的太平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他擅长写行路的旅人和漂泊无依之游子的感慨。所以影响力才大。对于柳永的为人。陈振孙认为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按照儒家的观点。读书人应当追求立德、立言、立功。而柳永无一所立。当然不会被当时的士大夫们称道。
2、柳永是音乐天才
柳永若是生活在今天。不会比任何作词者逊色。当今作词者中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估计只有黄霑。可惜。柳永生活的年代。读书人搞音乐填词是不被认可的。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才是出路。这就注定了他矛盾与痛苦的一生。
柳永年轻时流连于秦楼楚馆。与许多歌女建立的深厚的友谊。作了很多在士大夫们看来空泛下流的词曲。传说他死后无钱办后事。还是这些歌女出资安葬的。
3、柳永仕途坎坷。毫无官运
柳永曾作一首《鹤冲天》。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考中进士是浮名。还不如喝酒唱歌来得痛快。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本已高中。但是宋仁宗见到有他的名字。批了一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多年后。知道景祐元年恩科。柳永才被赐予进士及第。但是后来填词不慎触怒了皇帝。以至于考核通过却不得改官。
4、柳永对词的贡献
柳永的词在当时及后世都收到人们的追捧。他大量创作慢词。开拓了词的形式。一改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令词一家独大的局面。叶嘉莹先生认为。柳永对词的开拓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其羁旅行役之词。拓变了春女善怀之情。写出了秋士易感之慨。成为词由“歌辞之词”向“诗化之词”演进的重要一步。
总之。柳永就度过了这样充满矛盾的一生。但他首先是一个大词人。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转发。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其他观点:
柳永是正宗的福建崇安人。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他有两首词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后流寓苏杭。卖文为生。码字过活。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然而这样一位潇洒走一回的才子。最终却落得个梨花带雨的结局。令人扼腕。
潇洒哥柳永二十几岁赴京应考。榜上无名。再考。涛声依旧。郁闷之至。就去喝酒。喝着喝着。灵感陪伴着委屈就来拜访了。于是挥笔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年轻人总得有点脾气。考不上。喝酒去!管他什么浮名前程。无所谓。
他的一个相好的。一位气质型美女。艺名叫虫虫(不是虫虫特攻队的虫虫。不是含笑半步癫的笑笑)。虫美人一看这词。《鹤冲天》。霸气高端有共鸣。老有感觉了。写得太赞了。于是谱曲。拿去唱。结果。爆红啊。人气指数噌噌往上窜。
虫虫成了流行歌手。请她献唱的豪华府第、上等剧场、大型KTV排成行儿。虫美女有义气。挣了银子不忘当年挖井人柳永。他们三七分成。起初柳永别别扭扭。推推托托。后面也就接受了。毕竟要吃饭嘛。虫虫说。没有你。哪有我。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写文可以换钱哪。
于是柳永开始自由撰稿人的生涯。钱来得快。撒腿的速度也不弱。这边赚进稿费。那边随手就花出去了。现在叫烧钱。当时叫销金。逍遥窟嘛。咱有记载为证。宋人记载说:柳者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给之。看来自由撰稿人撰出了名气。收入颇丰。
有了动力。自由撰稿人柳永开始为其他虫虫们填词。填一首被抢一首。什么笑笑、师师、安安、悦悦、妮妮、宝宝、贝贝们。围着柳永哥哥翩翩起舞。柳永。柳七。柳三变。柳耆卿。柳屯田。潇洒哥的名号多多。三变哥。七哥。永哥。当时韩流未现。不然得叫柳欧巴吧。花丛东西间。蝶儿绕着长腿欧巴飞啊飞。
据不完全统计。两宋江词人九百。柳永哥写艺女最多。他靠一管毛笔走赚碗饭吃。他是娱乐场的专业作家。著名自由撰稿人。有钱赚的地方就会有竞争。自古一样。可以想象。这个行当。同样竞争惨烈。不过胜者为王。过程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不知道罢了。一将功成还万古枯呢。对吧。
潇洒的柳永。痛快淋漓的发泄。赢得了庞大的读者群。却得罪了一个宋仁宗。
柳永第三次考试。考上了。宋仁宗临轩放榜。划掉了他的名字。金口一开: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太狠了。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定义别人的一生。也是。得罪了皇帝。哪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不掉脑袋就算是运气好了。当皇帝的。哪能容忍这种人煽动考生藐视国考?
柳永栽了。十年寒窗苦。未成人上人。这回潇洒不起来了。你说无奈不无奈。无奈就无奈。酒还是要喝的。而且越喝越潇洒。从此浪子越发抬头。他自嘲又讥讽皇帝说:“奉旨填词柳三变。”
返回烟花巷。他的女粉丝们纷纷安慰他。考不上才好呢。金榜题名。没啥了不起!如果考上了。当上官儿了。那才坏事了呢。到时候柳哥哥怎么还会理会我们这些苦难的姐妹儿。大头大头有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十年一觉汴京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文章憎命达。郁闷出才子。于是有了高中语文课本中这首寒蝉凄切的《雨霖铃》。柳永的形象跃然纸上。他走动的身姿。他伫立的情状。清瘦、飘逸、无奈、潇洒。有点像写《春风沉醉的晚上》的郁达夫。这位同样频繁出现在各种版本语文课本中的郁达夫。和福建也有些关系。他曾任福建省政府公报室主任。官儿不大。但为文化界做了一些实事。比方他为常务理事的“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发起了系列“文抗”“文救”活动。和楼适夷、杨骚等人联合创刊《救亡文艺》。还一起游玩了月下的鼓山。
柳永笔下多男女缠绵。却鲜有阴柔之感。缠绵、离别、羁旅、情愁。这八个散发强烈世俗意味的字眼。在柳永的词作中熠熠生辉。《雨霖铃》写的是秋天。在词中与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女子是谁呢?我们无法知道。但能让柳永喜欢的女子。想必也该是意态百端、风情万种的吧?分外撩人那是她们混江湖的必杀技。
刚下过一场暴雨的黄昏。设帐对饮于汴京城外。二人举杯时。尽在不言中。该说的都说过了。柳永这人。看来话不多。是个酷哥。情绪饱满的男人。一般说来话不多吧。停在汴河岸边的兰舟是离别的符号。它指向楚地的千里烟波。如此潇洒的句子。带出词人潇洒的风格。是翌日清晨登舟远行呢。抑或选择连夜出发?“潇洒”哥的柳永也有纠结无奈的时候。
他不想走。但有时候又必须走。无论对哪个女子有多么牵肠挂肚。他还是要走。今天苏州。明天杭州。后天金陵。江南江北繁华地。他清瘦而挺拔的身影时隐时现。若是心系功名。也该留在京城。可他却不断离开。去向遥远陌生之地。哪儿繁华柳永就奔哪儿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毕竟要吃饭。他是自由撰稿人。他经过不懈努力才找到专属自己的生存路数。他走的这条道。文人老前辈没走过呢。其艰辛种种。也许只有他本人最为清楚。宋代没有网络。没有公众号。没有微博。没有简书。可供发表的刊物大多是政府开办的。不入主流的柳永没有机会。
看似潇洒的柳永同志。有多少无奈之处。就如浪荡子表面上无拘无束。想走就走。其实不那么简单。更多的时候是想走不能走。想留不能留。因为“潇洒”哥柳永以文换酒钱。花钱潇洒。挣钱却越来越不容易。几首好词不足以一吃到老。市场总有饱和的时候。人们总是图新鲜的。树挪死。人挪活。到了另一个城市。旧词变成新曲。立刻引爆词曲市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不是公务员。没有铁饭碗。他躲进烟花巷中求生计。还算莺歌燕舞。人家巴尔扎克就没这福分。只得躲在小阁楼里爬格子赚钱。人比人。真的气死人。
在无奈中潇洒的边缘人柳永继续游走在大江南北。直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直到“不知书者尤好柳词”。
柳欧巴还有一首描绘杭州的《望海潮》。江南争诵。
柳永屡试不中。未能入仕途。却没有妨碍他对威风十足的官儿抱有奇怪的好感。拿西子湖风光去掩映他们。这也正常。他毕竟是官宦之家出身。而且越得不到的越美好。不是吗?这首众口称颂的名词。可算是他的另类之作。
五十三岁柳永。终于考上进士。花白头终于顶了一个地方小官儿的乌纱帽。柳永也跑官。他有他的路子不是。他的朋友圈里。不乏才色俱佳的女粉丝。女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由女粉丝牵线搭桥。晏府的高门槛他居然迈进去了。喜滋滋乐融融。却冷水一盆当头浇下。晏大人显然不把他这个自由撰稿人放在眼里。写的什么东西?市井杂流。乱七八糟。算了算了。继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潇洒风流不再。昏昏沉沉当前。这位武夷山下的美少年。在无奈中潇洒一世的柳永死于道路。什么原因?不知道。多大岁数。只能推测。大概古稀之年吧。一贫如洗。遗体寂然。唯有他的女粉丝们闻讯后。凑钱安葬他。
这群有感情的活生生的女粉丝们让人感慨。她们的温情和世界的冷酷蔚然成观。这群女粉丝与柳永哥哥惺惺相惜。同病相怜。她们大多用艺名。不要说身份。就连爹娘起的名字也得瞒住天下。而柳永哥哥为她们填词为她们写诗。文又如此优美。又如此接地气。多少能唤起她们的自尊。唤起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一样没人疼。没有爱。他们互相取暖。
“潇洒”的自由撰稿人柳永凄然离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狂笑一声。长叹一声。快活一生。悲哀一生。柳永与文生死与共。
这歌儿告诉我们。文学只能当点心。不能当饭吃。
然而好的东西就是好的。苏东坡看得起他。称他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 “唐人气象不过如此”。这是很高的评价。无奈的“潇洒”哥柳永以他的俗。同士大夫们的雅分庭抗礼。他虽背向文坛。却终被堂堂文学史所接纳。
这个评价又告诉我们。虽然文学只能当点心。但却是一块营养丰富、味道爽口、内涵独特的点心。它滋养着后世后代许许多多人的感观和味觉。让这个生冷的世界多少看起来有些温暖。
话说回来。不爱学习语文的同志们注意了。你们也是对的。记得前年清明节回家扫墓。和时读高一的外甥探讨高考问题。文科还是理工科。对他来说。还是个没有概念的问题。我受老姐之托死命开导:赶紧地学理科工科去。学得好的话。学以致用那都不是事儿。吃香的喝辣的。造飞机建大楼。泡美女或者让美女泡。创造美好世界。感知人间美丽。而不用像我这样。成天在此乱发文。瞎吵吵。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104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柳永,潇洒,一首,浮名,撰稿人,无奈,女子,官儿,虫虫,自由
没想到大家都对柳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