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东晋胜利是侥幸的吗?
原创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是侥幸的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公元383年。前秦通过对外战争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开始把目标转移到了偏居一偶的东晋身上。双方实力对比。表面上看差距明显。前秦兵强马壮。东晋实力不济。然而。这场战争却以前秦的惨败告终。

有人说东晋的胜利属于侥幸。实则不然。在经历了西晋的叛乱之后。南迁的东晋开始奋发图强。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增强国力。

经济发展迅猛。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东晋的简文帝和孝武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恢复农业生产。使经济得以恢复。正如《晋书志第十六·食货》中记载:“孝武太元二年(公元378年)。除度田收租之制。王公以下口税三斛。唯蠲在身之役。八年。又增税米。口五石。至于末年。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粮食有了社会秩序就稳定了。人口数量也随之增加。就能提供更多的兵源。为淝水之战的胜利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用人唯贤。重用谢安等贤才

苻坚的儿子苻宏曾说过:“吴今得岁。不可伐也。且晋主无罪。人为之用;谢安、桓冲皆一方之俊才。君臣戮力。阻险长江。未可图也。\"

从苻宏的表述来看。谢安确实是个让敌人惧怕的人物。无论从天赋、应对危机时的从容镇定。还是对外的指挥作战经验来看。谢安都是对付苻坚的最合适人选。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谢安以少胜多大败苻坚。

组建北府兵。加强北部边防

《晋书·刘牢之传》中说:“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琊诸葛侃、平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勇应选。选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尽管东晋在军队数量上比不上前秦。但是军队的战斗素养相当高。尤其是在淝水之战中刘牢之率五千北府兵杀败五万前秦军。足可见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所以说。东晋能以少胜多战胜前秦。并非偶然。在物质保障为基础。采取正确的战略举措。以贤能的指挥官带领精锐之师。面对前秦军队这样的乌合之众。胜利是必然的。

其他观点:

苻坚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封建皇帝。他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前秦政权在苻坚的率领下。就如同迅速吹大的气泡。这和丞相王猛坚持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措施有重大的因果关系。所以前秦才能武力平定各诸侯一统北国。注意这里说的是武力平定。因此各路诸侯并不心甘情愿。所以表面平静的前秦帝国。其实就如同坐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这是东晋获得胜利的历史背景。

公元375年苻坚的重要辅佐大臣王猛去世。对于苻坚来说王猛确实称得上是亦师亦友。王猛离世前曾经嘱托苻坚不要着急攻晋。但刚刚四十多岁的帝王正处于人生的巅峰期。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苻坚一心想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在王猛去世五年后。苻坚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谏。集全国之兵妄图毕其功于一役。消灭东晋。可是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意孤行导致苻坚真正的失去了支持他的民心。这是东晋获胜的人为因素。

综上所述。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内部不稳的情况下。苻坚怀着侥幸心理拿国运做赌注。内忧外患下。前秦迅速消亡。所以东晋的获胜正应了今天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不做死就不会死。

其他观点: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16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讨伐东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以8万兵力大胜80余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以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12

    前秦,东晋,苻坚,晋书,政权,公元,之战,军队,这是,下了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12

    没想到大家都对淝水之战东晋胜利是侥幸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28:12

    公元383年。前秦通过对外战争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开始把目标转移到了偏居一偶的东晋身上。双方实力对比。表面上看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