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关中十大怪”
是指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市)出现的十种奇特民俗习惯。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外地人对此很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
第二怪
第三怪
第四怪
第五怪
第六怪
第七怪
第八怪
第十怪
其他观点: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第四怪:碗盆难分开
第五怪:手帕头上戴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第八怪:不坐椅子蹲起来
第九怪:睡觉枕石块
第十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其他观点:
“陕西关中十大怪”具体为: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碗盆难分开;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椅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十句话直观地概括了陕西关中人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十种民俗习惯。它们的形成。跟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方面有直接关系。
现在。随着各地之间不断交流。陕西民俗跟外来文化相互交融后。十大怪里边的许多习俗逐渐消失。慢慢成为历史的记忆。
“陕西关中十大怪”是怎样形成?又有哪些文化寓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关中人。听我慢慢道来。
一、面条像裤带
“面条像裤带”是说陕西关中人做的手擀面条像皮带那样又宽又长。吃起来爽滑筋道可口。吃过后很耐饥。
陕西关中地区别名叫“八百里秦川”。是由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冲击形成的小平原。自古以来盛产小麦。也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小麦商品粮基地。
在过去。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干农活全靠力气。对农人的体力消耗特别大。人们必须达到身强体壮。才可以多干农活。
农人上地干活前。都会把又宽又长的手擀面尽量吃饱。然后精神抖擞地下地干活。在短时间内不会感到饥饿。有助于多干出农活。
在过去。陕西农村评价一名姑娘是否优秀。就是看她能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
二、锅盔像锅盖
“锅盔像锅盖”是说陕西人做的另一种面食——锅盔。又大又圆又厚实。直径超过二尺。看起来像锅盖那么大。
锅盔用小火在大铁锅里慢慢烙制而成。是一种酥脆香甜的面饼。把锅盔制作这么大。跟当时陕西农村人家庭成员较多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陕西农村一大家子人往往是四世同堂。乃至五世同堂。大大小小有十几口人。甚至更多。做一顿饭花费的食材、时间和精力都很多。所以。为了减少做饭人的劳动量。烙制锅盔时就追求个头大。做好一个能供许多人吃。
三、油泼辣子一道菜
“油泼辣子一道菜”是指。把干辣椒粉用热油浇过后。可以当一道菜来吃。
在做油泼辣子之前。往往会给辣椒粉里边加入芝麻、花椒、五香粉、食盐等调味品。待做好后。颜色红艳喜人。看着非常有食欲。
陕西关中人通常用油泼辣子夹馍吃。把油泼辣子夹在冒着热气的馒头或锅盔里。吃起来香辣可口。另外。用油泼辣子调制面条、凉皮、凉粉、搅团等食物。同样能提味。非常受欢迎。
四、碗盆难分开
“碗盆难分开”是指陕西关中人吃饭的碗很大。俗称“大老碗”。跟盆子一样难以区分。
过去的陕西农村人之所以用大老碗吃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跟第一怪“面条像裤带”有关。因为面条的体积本身很大。用小碗装不了多少。用大老碗来装才比较匹配。
二是图一个省事。因为人们经常干农活。体力消耗较大。导致饭量增大。用大老碗可以一次性装很多面条。一碗吃完就管饱。省去了第二次盛饭的麻烦。
当然。现在陕西农村人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许多。已经很少看到用大老碗吃饭的场景。一些饭馆用大老碗盛饭。不过是向顾客销售怀旧情结罢了。
五、手帕头上戴
“手帕头上戴”是指过去农村的妇女经常会把手帕戴在头上。当作帽子来用。
因为在过去。农村经济条件不好。大多数人没有钱买帽子。为了图实惠。会买一顶相对便宜的手帕。当作帽子来用。防日晒、防淋雨、防落尘。防风沙。还能用来擦汗。体现出多用途。
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倍。完全能买得起帽子。也就用不着再往头上戴手帕。“手帕头上戴”已经成为历史。
六、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是指过去的陕西农村人。在建造房子时。会把房子从屋脊一分为二。盖成半边房子。其形状如同把“介”字从中间劈开。
人们之所以这样盖房子。主要是因为受经济条件所限。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只能就地取材。用黄土、泥块。再加少许木料盖成这个样子。
不过。半边房子因为建筑空间减少。在保暖性和透气性上很好。既经济又实惠。居住效果可以媲美窑洞。冬暖夏凉。住起来相当舒服。
当然。现在已经很难见到这种房子。由于当今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这种房子已经成为历史符号。
七、姑娘不对外
“姑娘不对外”是指过去的陕西人不喜欢把自家女儿嫁到外地。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跟过去陕西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有关。因为“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关中平原在过去比较富饶。物产丰富。一直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存在。陕西人是在天子脚下长大的臣民。衣食无忧。有些看不起陕西以外的地方。自然不喜欢对外交流。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
二是对门当户对的观念很看重。嫁女儿时希望嫁一个知根知底的人。但由于缺乏交流。对外地人不熟悉。就更不愿把女儿嫁到外地。
目前。随着各地之间不断交流。人们可以认识天南海北的人。“姑娘不对外”也成为过眼云烟。
八、不坐椅子蹲起来
“不坐椅子蹲起来”是指过去的一些陕西农村人。即使有椅子在旁边放着。也不喜欢坐在椅子上。而是喜欢蹲着。
这跟陕西人的性格有关。陕西男人的性格憨直、豪放、张扬。大不咧咧。喜欢自由自在。认为坐到椅子上就需要坐有坐样。不能随随便便。这些要求会让他们感到拘束。所以。宁愿蹲着也不愿被拘束。
“不坐椅子蹲起来”的场景目前很少见。只有在偏远农村还能偶尔见到。
九、睡觉枕石块
““睡觉枕石块”是指。每当到夏天时。一些陕西关中人不喜欢使用绵软的枕头。喜欢拿出自己的“宝贝”。一块冰凉的石枕或木枕当作枕头。睡在上面很香。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目前的陕西农村依然很常见。可以说是一个优良传统。据老人讲。石枕头比较凉。有助于人快速进入深度睡眠。还能对头部起到按摩作用。
十、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腔不唱吼起来”是说。听秦腔时。感觉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吼出来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既跟陕西关中方言有关。也跟秦腔本身的艺术特色有关。
陕西方言发音较重。听起来洪亮高亢。不论是陕西民歌还是陕西地方戏曲。用陕西关中方言唱出来。都有一种豪迈粗犷的听觉感受。
秦腔的大多数题材表现的是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唱词悲愤苍凉。富有气势。又加上秦腔是用牛皮鼓、二胡、镲、锣这些乐器伴奏。更增加了大气磅礴的艺术张力。跟柔美婉转的江南小曲截然不同。整体听起来。如同摇滚一样声嘶力竭的呐喊。
目前。秦腔依然在西北地区很流行。是老年人最好的精神大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13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陕西,关中,秦腔,是指,面条,手帕,头上,泼辣,房子,农村
没想到大家都对关中“十大怪”具体是指什么?到底有多怪?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关中十大怪”是指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市)出现的十种奇特民俗习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