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指的是现在的南京还是扬州?
原创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指的是现在的南京还是扬州?

好文

热门回答: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出自南朝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将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有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有的人希望担任扬州刺史。有的人希望富有资产。有的人希望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其中有一个人希望“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即希望发财、当官和长寿三者兼得。这个故事中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成为流传颇广的一句名言。

1966年。曹聚仁《说扬州》(绍衡编。《曹聚仁文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一文引用这段话时写道:“所谓‘天下三分明月。二分独照扬州’。扬州是人间天堂;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是人生至乐。”他把《小说》中的扬州当成了今天的扬州。郭沫若为扬州史可法祠堂所写的楹联:“骑鹤楼头难忘十日;梅花岭畔共仰千秋。”以及林散之赠给扬州友人的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奇文与异气。美景不胜收。”(韦明铧《订‘扬州鹤’》。《读书》1987年第7期》)都把《小说》中的扬州当成今天的扬州。

然而“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指的并不是今天的扬州。

传说中的上古时期。尧舜禹将天下分为九州。扬州是其中的一个州。扬州一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的记载:“淮、海惟扬州。”《尔雅·释地》云:“江南曰扬州。”《周礼·职方氏》云:“东南曰扬州。”这时候的扬州指的是包括淮河、东海以及江南在内的广大区域。

汉代设十三州刺史。领天下诸郡。扬州是其一。《宋书》卷三五《州郡志一》记载:“及三国鼎峙。吴得扬、荆、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得九焉。”

据梁朝沈约《宋书·州郡志》及南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记载。扬州自西汉设置以来。治无定所。东汉时期。扬州治所初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后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汉灵帝末年。扬州刺史刘繇为袁术所逼。又将治所迁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前。扬州之地一分为二。南部属于吴国的有十四郡。治所在建业;合肥以北属于曹魏。治所在寿春。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平定江南后。将寿春的扬州刺史治所并入建邺(今南京)。永嘉年间(307~313年)。王敦为扬州刺史。他在建邺创立州城。称西州城。西州城因建在台城(宫城)的西面而得名。东晋孝武帝太元末年。会稽王司马道子领扬州刺史。居东府城。其子司马元显领扬州刺史一职后。复以西州城为治所。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时荧惑守南斗”。即天象有异常变化。孝武帝认为不吉利。于是。“上乃废西州旧馆。使子尚移居东城以厌之”。虽有大臣力谏。“而西州竟废”(《宋书》卷八二《沈怀文传》)。

梁朝沈约《宋书》记载。扬州刺史领有丹阳、会稽、吴、吴兴、淮南、宣城、东阳、临海、永嘉、新安10郡。建康、秣陵、丹阳、江宁、湖熟、山阴、上虞、永嘉等80县。在扬州刺史所辖的郡县中。建康是首都所在。乃政治中心;三吴地区(吴郡、吴兴郡、会稽郡)是富足之区。财政所仰。乃经济中心。因此。东晋南朝将扬州视为根本所在。

西州城作为一个独立的城池。自西晋末年王敦建立后。在东晋南朝的政治军事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据唐朝徐坚《初学记》卷八《江南道》引山谦之《丹阳记》记载:西州城“又曰扬州廨。王敦所创。开东、南、西三门。俗谓之西州”。东晋时期。西州城曾经是扬州刺史的治所。自东晋末年修建东府城后。东府城取代西州城。成为宰相(或王侯)兼扬州刺史的治所。而西州城在南朝时期由扬州刺史治所发展成为诸王聚居之地。

纵观整个六朝时期。扬州刺史的治所均设在建业(又名建康。今南京)。因此。建业(建康)又称扬州。六朝时的扬州指南京还可以从以下几条史料中得到佐证。《晋书》卷一八《五行志中》记载:“庾亮初镇武昌。出至石头。百姓于岸上歌曰:‘庾公上武昌。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旒旐。’又曰:‘庾公初上时。翩翩如飞鸟。庾公还扬州。白马牵流苏。’后连征不入。及薨于镇。以丧还都葬。皆如谣言。”《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附苻朗传》云:“既至扬州。风流迈于一时。超然自得。……骠骑长史王忱。江东之俊秀。闻而诣之。朗称疾不见。”《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曰:“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而殷芸为南朝齐梁时人。生活在公元471~529年之间。史载他“励精勤学。博洽群书”。南齐时。为宜都王萧铿行参军。梁朝时曾经担任国子学博士、昭明太子萧统侍读、豫章王萧综长史等职务。其间。奉梁武帝之命。将先秦至东晋时期的轶事传闻编纂成《小说》。《小说》中的“骑鹤上扬州”之“扬州”无疑指的是今天的南京。而非今天的扬州。今天的扬州在当时称为广陵。又称江都。隋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改吴州(今扬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郡(今南京)。直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为了贬低南京的地位。将扬州大都督府与扬州治所移至江都(今扬州)。从此以后。扬州之名专属于江都。

从东汉末年扬州刺史治所迁到建业。到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将扬州大都督府和扬州刺史治所移到江都。扬州作为南京名称的时间长达400余年。

其他观点:

其实。江南这个概念。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唐诗宋词所构建出来的文化江南。另一个是现代的新江南!

如果说是现代的新江南。那肯定不包含现在的扬州。没有这个经济水平就不要去参与。让一大票经济发达的城市们去占C位去。

但是。如果说是唐诗宋词里面的江南。那就只有现在的扬州能够担当核心了。

当然。这是最早的唐诗所构建的文化江南。到了明清时期。苏杭发展起来了。文化江南的概念扩大。苏杭囊括了进去。

网上现在对扬州是不是江南争论不休。就是没有搞清楚到底说的是现代的新江南还是唐诗里的文化江南。

更有甚者。甚至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下的是南京或者苏州甚至杭州等等。这很有趣。还有一种质问声色峻厉:扬州分明在江北。怎么会是江南?!

实际上。这种声音把“在”与“是”混为一谈了。或者说。他们“小”看了江南。

扬州在长江以北。这是任何一位小学生站在地图前都可以作出的判定。这属于地理常识。古人也知道。

隋炀帝在《泛龙舟》中说得非常清楚:“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若单从地理角度考察。今天江南核心区域苏州也不在江南。而是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现成的例子。这江东便是吴中(苏州)——项羽早年起兵伐秦之地。

真正的地理上的江南。倒是长江中游南岸区域。如此说来。是不是有些可笑?

抛开地理概念说扬州。就回到了争论的焦点。以扬州为江南。首先它是一个文化概念。

唐代诗人杜牧在咏扬州二十四桥的诗中谓:“秋尽江南草未凋”。在扬州生活了十多年的诗人当然知道长江在什么方位;宋朝宰相王安石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位江西人依然把扬州视作江南;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浣溪纱》中云:“江都犹唱宝儿憨。断肠春色在江南。”这是四川人眼中的江南扬州……前几年。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和台湾学者陈信元先生合作发行了一套丛书《名家广场·江南风情》。展现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绍兴五城文化风貌。视扬州为江南。苏州大学的范先生会不知道扬州在江北?

隋开皇九年。隋文帝正式改“吴州”为“扬州”。这里的这个扬州。就是现在的扬州!如果扬州当时还没有金陵繁华。隋炀帝怎么会去扬州?

早在西汉时的广陵。就有十四万人口了(有史书记载)。可见繁华之一斑。

从春秋起。扬州就是玉石雕刻加工中心。扬州周边方圆千里可没有玉石矿。既然(金陵)南京或者苏州杭州值得“烟花三月”去观赏并且更加值得“腰缠十万贯”去消费的话。为什么玉石中心不是在南京等地?扬州不繁华的话。手工业会发达?没有大量的富人定居扬州使得财货相聚。会有这样的玉石消费能力?苏州在唐宋时候被古人称为江东。苏州经济的发展。是在明朝中期开始的。崇祯年间的《吴县志》。对阊门一带的繁华夜景有这样的描绘:“千家灯火似扬州”。如同今天形容苏州无锡是小上海一般;那么杭州呢?那要等苏东坡去修苏堤然后再等待南宋改造发展了…

从隋朝开始。歌咏扬州的诗词开始越来越多。几乎所有关于扬州的柔丽诗句均出于隋后:什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还有死都要死在扬州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朝)。什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宋朝)等等等等。光唐诗就百首以上。唐诗宋词中。杭州主要有名的就是钱塘。苏州是姑苏。而扬州处处都有名。广陵。维扬。江都。雷塘。竹西。瓜州都能在唐诗宋词中出现!还有《资治通鉴》里著名的那句“扬一益二”。这句话可是在唐朝出现的。可不是说的隋朝以前的九州之扬州省!“扬一”说的就是现在的地理的扬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扬州历代诗词》。煌煌四卷。收录了两千多位诗人近两万首诗词。其中唐代诗人150多位。诗作570多首。即便如此。编录者还是特别说明。这只是按照既定标准选录的作品。并且还不可避免有遗漏的情况存在。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据相关史料记载。扬州的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岗。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玉器等以及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证明在夏代时的扬州一带已有了玉器制作工艺。

请注意:这里的“扬州贡瑶琨”里面的扬州。绝对是九州之扬州省的概念!而不是当年的广陵(今扬州)

可是至少从西汉到到今天。玉石中心为什么都一直是在现在的扬州?有疑问的可以查找一下当年“扬州省”的范围内(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还有哪里是玉石玉器中心?就是今天你去乌鲁木齐的大巴扎。当地的维族商贩都在吆喝“和田玉。扬州工”。话说古代从和田运送到扬州。可是个庞大的工程。

玉器在中国古代。绝对是大宗的奢侈品。而这个奢侈品中心(消费中心)就设置在现在的扬州。所以可以这么说。当年的九州之“扬州省”的精华。就在现在的扬州。也只有现在的扬州才能有资格使用“扬州”这个名字。

所有的事物。都不会孤立的存在。比如几百首的诗词歌咏扬州。但是。玉器中心却在南京。扬州菜系却出现在苏州。服务业鼻祖的三把刀诞生在杭州。如果这样的话。这个诗词肯定不是歌咏现在的扬州了!一定歌咏的是“扬州省”的广大区域!

所以。虽然有千百首诗词歌咏扬州。还要看这些大诗人是为什么歌咏?——其实唐诗中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因为扬州的繁华!

李白从成都长安洛阳一路走来。走过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是见过大世面的。扬州要是不繁华到令他惊叹。李白是咏不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

扬州繁华了两千多年。富人聚集。孕育出了扬州菜系;孕育出了有”三把刀”之称的服务业鼻祖;漆器中心、古琴中心和奢侈品中心的玉器中心也一直都在扬州;唐诗宋词歌咏的。也是扬州。扬州是文化江南的核心。还有什么疑问呢?

2007年第三期《中国国家地理》在卷首语中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问题:江北的扬州为什么算江南?文中介绍:“把扬州看作是江南更重要的原因是扬州与江南的神似。甚至可以说扬州曾经比江南更江南。大运河畔、长江边上、东海之滨的扬州。她的繁华、她的富庶、她的舞榭歌台、她的诗词歌赋、她的琴棋书画都和江南的苏杭相通、相似、相媲美。因此把扬州当江南来吟咏就可以理解了。” 专辑同时提出。就文化区划而言。扬州应该属于江南。自然区划、行政区划、文化区划。这三者很难重合。扬州就是这三者错位的典型。扬州在江北却叫江南。这是文化对自然区划的超越。是文化力量的显现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扬州也不是南京。而是一个省。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诗来自南朝梁人殷芸的《殷芸小说·吴蜀人》。

小说中说的是以前的事情。也就是南朝之前的事情。

而在南朝之前。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城。

今天的扬州城。是直到唐代才正式改名为扬州的。

而最初的扬州。也不是城市的名字。

汉武帝时代。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其中就有扬州。

于是。扬州大体变为今天省的概念。

三国时期。这个扬州地跨六省。包括今天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甚至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都属于扬州管辖。

扬州。也是孙权起家的地方。扬州的首府是建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晋代也是如此。

在当年。扬州是少有的几个未被战火波及的地区。

三国时期。北方大乱。但扬州还算稳定。

于是。扬州逐步成为中国最为富裕和繁华的地区。尤其是首府南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公主抱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5:46

    扬州,江南,刺史,骑鹤上扬州,南京,苏州,江都,南朝,丹阳,这是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5:46

    没想到大家都对“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指的是现在的南京还是扬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5:46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出自南朝殷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资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