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
原创

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

好文

热门回答: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词。在唐诗三百首中杜牧的巜泊秦淮》诗中的一句。

原诗是这样的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指那些为了生活所迫在酒楼或者在那些停靠在江边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不关心国家生死存亡。还在欢唱《后庭花》这首歌。《后庭花》全称《玉树后庭花》。诗中记载。相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人把它看作亡国之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话。是诗人杜牧他表面上是在责怪歌女。实际上是在责怪那些寻欢作乐的官员富商们。他们只管逍遥快活。不关心国家的命运。表现杜牧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其他观点:

“商怒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这两句诗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为“绝唱”。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座中欣赏者————贵族、官僚、豪绅。“犹唱《后庭花》”。是说犹唱亡国之音。暗指重蹈亡国之辙。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忧虑。也反映了官僚贵族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中的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其他观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泊秦淮》是一首讽喻诗。借用历史典故。讽喻当朝统治者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情景。

杜牧生活在唐朝晚期。昔日的大唐盛世已经风雨飘摇。

曾经。李唐王朝上演过绝代风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两个开明兴盛的时代。将封建社会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杜甫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然而。到了唐朝晚期。却已是山河日下。

唐玄宗开元后期。重用杨国忠、李林甫。导致朝纲不振。安禄山、史思明趁机发动叛乱。这场叛乱持续了八年之久。虽然最终平定。但却耗尽了大唐国力。从此一蹶不振。致使盛唐成为永久的神话。

藩镇割据。烽烟四起。内忧外患不断。统治者本应该居安思危。东山再起。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末代皇帝整日消沉。只图苟安。再没有了先辈的雄心壮志。

杜牧面对此情此景。曾试图投身社会。报效国家。可是。等待他的却是一盆冷水。杜牧没有等来他事业的春天。他被排挤出朝堂之外。

无奈。杜牧只能以诗劝喻。希望皇帝能够觉醒。以社稷苍生为重。发展经济。定国安邦。

然而。杜牧的一片苦心终究付诸东流。大唐在不久以后便被改朝换代。画上了永远的句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退到无路可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5:54

    亡国,杜牧,后庭花,开元,大唐,亡国之音,的是,讽喻,是在,泊秦淮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5:54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5:45:54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词。在唐诗三百首中杜牧的巜泊秦淮》诗中的一句。原诗是这样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