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说来朱元璋也算个挺奇怪的皇帝。你说他仁慈吧?跟着他打天下那帮老兄弟善终的确实不多。可你要说他残暴吧?对待曾经的敌人他还算挺厚道。而且威胁越大的敌人他就越厚道。
在朱元璋得天下的过程中。对他威胁最大的不是蒙元。而是陈友谅。这个渔民出身的义军领袖一直盯着朱元璋打。数次把他逼入绝境。可是鄱阳湖一把大火又击杀陈友谅后。朱元璋并没有赶尽杀绝。
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就投降了。陈汉府库里的财物任他挑选。不止封陈理当归德侯。还把陈友谅的老爹也封侯。陈友谅活着的兄弟全封伯爵。最夸张的是战死的陈友仁被封康山王。让官员立庙祭祀。
年幼的陈理来到南京后一直闷闷不乐。没事儿就和明玉珍(明夏政权皇帝)的儿子明升一起吐槽现状。很有点对现实不满的意思。这要是隔十年后的朱元璋。估计这两条咸鱼全家小命都难保。
可洪武四年的朱元璋却说:“这就是小屁孩才犯的错。恐怕以后要有小人挑拨。让他忘了我的恩赐。还是让他远离京城吧”。其实这个举动说不上是发配。更像一种眼不见为净。为了这事儿朱元璋还特意给高丽王写了道旨意。
从旨意的内容看。首先可以确定朱元璋没啥文化。那大白话根本不需要古文功底就能看懂。其次可以确定他对陈理和明升的处置确实不是发配。因为朱元璋原话是“不做军,不做民,闲住,他自过活。”
而且在旨意的后面朱元璋还特意强调。他俩肯住下就留着。要是不愿意住了再给我拉回来。这道圣旨在我们这边的史料里没有留存。大抵是太过影响明太祖的光辉形象。好在半岛那边的保留了下来。
洪武五年阴历五月十九。陈理和明升抵达王京。高丽恭愍王显然是个奸商。朱元璋给了他纱、罗、缎子共计四十八匹。丫只随手给陈理苎布九匹。这心简直黑到不见五指的地步。难怪被手下砍了。
无论如何。陈理就在那边住了下来。名义上叫个陈王。实际里穷如败狗。高丽变成李朝后。历代国王都给他点赏赐。但也没啥值钱东西。倒是李朝太宗李芳远给他分的一块田地。让陈理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这个陈汉政权的末代君主就这样在半岛生存下来。没人知道他的心情如何。没人知道他是否在某个不眠之夜眺望西南。也没人知道他对生活还有什么期许。他的幸运与不幸都在了那个半岛。没人为他立传。
永乐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陈理病死。年58岁。他的儿子陈明善向李朝太宗汇报了他死讯。得到米豆五十石、纸百卷。还有棺椁一副。若干年后。陈明善无后而终。这一支就此断绝。
最后附上朱元璋的大白话圣旨原文。大伙开心一下好了。
钦奉圣旨:那海东高丽国王那里。自前年为做立石碑祭祀山川。飞报各处捷音及送法服。使者重迭。王好生被暑热来为那般。我想着限山隔海,天造地设生成的国土。那王每有仁政。管抚的好时。天地也喜。我这里勤勤的使臣往来呵。似乎动劳王身体一般。为那般上头。我一年光景不曾教人去。于今恁每中书省收拾纱、罗、段子四十八匹。差元朝旧日老院使送去。选海船一只。用全身挂甲的军人在上面防海。就将那陈皇帝老少(陈理)、夏皇帝老少(明升)去王京。不做军。不做民。闲住。他自过活。王肯教那里住呵。留下。不肯时节。载回来。恁省家文书上好生说得子(仔)细了。
其他观点:
陈理不出名。但他父亲陈友谅的名号却是响当当。作为朱元璋打天下时最大的竞争对手。陈友谅距离一统天下可真是就差一步。在他失败后作为次子的陈理也跟着受到牵连。
陈理在12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成为九五至尊的皇帝。但仅过了一年后。他就被明太祖朱元璋兵临城下。无路可走的他。只好率领百官出城投降。
成了他那王朝的亡国之君。之后更是被朱元璋流放到了朝鲜。他人生最终的结局是如何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这一传奇人物的精彩人生。
陈理虽无多大名气。但他有一个有名的父亲。那便是陈友谅。陈友谅在元末明初。纷争不断的年代里。可以算是一个有名的人物。
他长相平平凡凡。甚至还有些丑陋。出生在渔民家庭的他家徒四壁。这样的出身。使得他经常遭人鄙视以及欺负。
种种的经历慢慢造就了他要强的性格。他自幼就立下目标。成为人上人。然后报复那些曾经看不上。瞧不起他的人。
而乱世给了陈友谅可以跨越阶级的机会。元朝后期。四处都在发生农民起义。而陈友谅把握机会毫不犹豫就加入徐寿辉的队伍。以参加起义。
陈友谅虽然出身贫寒。但却富有异于常人的谋略以及人生目标。他从不甘心只是做众多起义军中小小的一名士兵。他的志向是那凌驾于所有人的位置。
有目标加上做事心狠手辣。陈友谅不久便在徐寿辉的起义军中立下赫赫军功。一步一步走上了元帅的位置。
但元帅还并不能让陈友谅满足。在内心强烈欲望的驱使下。趁着徐寿辉起义军发生矛盾。起了内讧的机会。他开始拉帮结派。让自己的实力逐步提高。
在具备了一定的势力后。他不甘心继续听命于徐寿辉。于是做事果断。心狠手辣的他杀死了徐寿辉。并自立为皇帝。国号为大义。
陈友谅建国。自立为皇帝的时候。元朝已经气数已尽。广阔的中原大地。分散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势力。每一个势力的老大。都想统一天下。成为天下的皇帝。这其中就有朱元璋。
陈友谅在这些势力中。是排在前面的强悍存在。能与他势均力敌的并无几个。最大的劲敌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亲自带兵六十万攻打朱元璋的南昌。当时南昌守军不过数万人。但在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死死坚守下。硬是拖了三个月的时间等来朱元璋的援兵。
眼看南昌已经攻打不下。陈友谅只好率众进入鄱阳湖。作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人。一旦谁能吞并对方那则必定可以统一天下。朱元璋深知此理对陈友谅展开追击。
于是鄱阳湖之战可以说是决定后世走向的一战。此战中虽说陈友谅占据数量优势。但奈何因为南昌之战。再加上在鄱阳湖屡次吃瘪。所以士气萎靡不振。
最终陈友谅决定先行撤退离开鄱阳湖。但朱元璋怎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直接率众追了上去。双方就这样你追我赶最终将陈友谅围困在泾江口一带。
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说的便是陈友谅这种人。陈友谅本想从船舱中伸出头去指挥战斗。但也正是这时候乱箭飞来直接将其射死。
总指挥一死其部下自然是慌忙逃命。最终虽说有人得以逃出。但陈友谅的长子陈善被朱元璋活捉。一时间陈友谅军中上下群龙无首。
国不可一日无主。但由于皇长子陈善被抓。于是文武百官只好将十二岁的皇次子陈理推出来做皇帝。就这样原本无缘皇位的陈理得以登基称帝。
但如果是盛世的皇帝还好。亦或者最起码有大量的兵力也行。陈理所继承的皇位可谓是要什么没什么。陈友谅还为其留下了一个大敌朱元璋。
朱元璋自然不会因为陈理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而放过他。在打下了其他地方后朱元璋便选择亲征陈理所在的都城武昌。
眼看朱元璋的兵马转眼间就已经兵临城下。此时留给陈理的莫过于两个选择。要么是死不投降跟朱元璋斗到底来个鱼死网破。虽说根本不可能战胜朱元璋。但起码能伤其根本。
第二个选择就是开门投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伤亡。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陈理果断的选择了第二条路。在朱元璋派遣使者前来劝降的时候。陈理直接就答应了。
就这样。在朱元璋收降了陈理后便也宣告着一统了天下。随后便是建立了统一的大明王朝。当时的他觉得。乱世刚刚结束。宽厚的形象是可以快速得到人民认可的办法。
于是他决定友善对待陈理。让天下人看到他对待自己曾经的敌人也是如此优待。以得到大度的优质评价。
也正是因为如此。陈理得到了朱元璋带着目的性的安排。朱元璋把陈理带到国库里。让他随便挑选金银财宝。然后封他为归德候。
陈理虽然被封了候。但却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待遇和之前的一国之君相比。是天和地的差别。吃饭以及睡觉。都会受到实时监控。
这样的生活让曾经身为皇帝的陈理极为不满。于是便经常口出怨言。虽说都是在私下里说的。但说得多了难免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中去。
纵然如此朱元璋也没有对陈理痛下杀手。而是在思虑再三后选择将陈理给送出京城前往高丽。
当时的高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朱元璋特意让身边的亲信护送高丽。并让该亲信带话要让高丽王善待陈理。但陈理一个亡国之君。身在异乡又会得到什么高的礼遇呢。
高丽王瞧不上陈理。即便是有朱元璋的命令在。高丽王也仅仅是给了陈理几匹麻布和少量田地。使得陈理的生活过得极度艰难。
这样的生活彻底击溃了陈理。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而那时。高丽王也只是赠送了一些大米及棺椁。就是这样。陈理以这么一种极度悲凉的方式。草草结束了他的一生。
感谢阅读。看完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二连哟。历史喵在此谢过诸位啦~
其他观点:
元朝末年。被朱元璋流放到朝鲜的除了大汉皇帝陈友谅之子陈理。还有大夏国皇帝明玉珍之子明升。本文就单独讲讲陈理被流放到朝鲜的情况和最终结局。
(剧照;陈理之父大汉皇帝陈友谅)
陈理是元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大汉政权皇帝陈友谅次子。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汉皇帝陈友谅率领大军包围吴王朱元璋在江西的唯一重镇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来解洪都之围。双方在鄱阳湖列阵对战。史称“鄱阳湖之战”。结果。陈友谅突围之时中流矢而死。六十万汉军折损过半。陈友谅的长子太子陈善儿被俘。危急关头。陈友谅的生死兄弟太尉张定边匆忙带着幼主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连夜逃回大汉都城武昌。
回到武昌。陈理在张定边的拥护下继位为帝。但朱元璋丝毫没有给新败的大汉国以喘息之机。这一年冬。朱元璋亲征武昌。其手下大将常遇春击败并生擒了大汉丞相张定边。并将他绑在城下示众。武昌城中汉军将士见状。人心涣散。不少人因此想投降朱元璋。年幼的陈理眼看着武昌城就要守不住了。只好在父皇旧臣罗复仁的劝降下投降了朱元璋。至此。立国仅短短四年的陈汉政权宣告灭亡。
(陈理剧照)
对待陈理。朱元璋表现出了他宽仁的一面。陈理被封为归德侯随朱元璋返回应天(今江苏南京)。但是陈理虽住在京师。朱元璋又对他极为优待。可寄人篱下处处被监视的生活始终让陈理感到非常压抑。他深居府中。一直闷闷不乐。心中常怀国破家亡之悲凉情绪。有时还口出怨言。朱元璋虽以小孩无知妄言多次宽恕他。但深知让陈理久留京师实非长久之计。他尝对身边人言:“这只是小孩所犯的过错。恐怕他会受到小人的蛊惑。不能牢记朕对他的恩典。还是把他放在远离京师的地方为好。”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灭亡割据重庆的大夏政权。小皇帝明升献城投降后被送到应天。朱元璋封他为归义侯。两位年轻的亡国之君同在京师。朱元璋就更不放心了。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朱元璋终于决定。将陈理和明升一同送往高丽安置。
(高丽恭愍王)
在前元降臣枢密使延安答理的护送下。陈理与明升一行二十七人于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十九日抵达高丽。高丽恭愍王王颛在开京王宫接见了两位亡国之君。由于明朝提前跟高丽王打了招呼。因此陈理和明升在高丽都分别得到了安置。陈理被册封为陈王。但他在高丽的待遇。显然与明升不能比。不仅高丽王对他的赏赐极为吝啬。即便在朝鲜王朝时期。陈理的生活也未得到改善。从《李朝太宗实录》零星的记载可以看出。陈理在朝鲜的境遇可谓完全不符合他亡国之君的身份。从永乐元年至六年(1402-1408年)。朝鲜太宗大王只赏赐给陈理一名婢女及少量米豆、米四石、酒十瓶。此外再无任何馈赠。
陈理在朝鲜受到如此不公的待遇。估计也是明廷提前安排好的。朱元璋对陈理口出怨言表现上表示宽恕。实则心里早已感到不快。更何况陈理之父陈友谅作为朱元璋逐鹿天下最大的劲敌。对鄱阳湖大战的血腥残酷也是记忆犹新。陈汉政权的实力在当时要远在朱元璋之上。陈理虽献城投降。可终究难保隐匿于民间的陈汉旧部伺机拥立陈理。因此我们大概可以猜出朱元璋将陈理放逐于朝鲜。是想借高丽和朝鲜之手熬死陈理。
从洪武五年(1372年)22岁时抵达高丽。到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病死。陈理在高丽整整生活了36年。在这36年里。陈理的生活始终非常困顿。晚年更是贫病交加。无所依靠。其结局实在让人唏嘘。
陈理只有一个儿子名叫陈明善。可惜无后而逝。虽然陈理在朝鲜备受坎坷。但随他一同前往朝鲜的陈氏宗亲却顽强的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并逐渐形成人数众多的韩国“梁山陈氏”望族。中韩建交后。韩国陈理后人经常派家族代表到中国寻根谒祖。成为中韩民间交往的一段佳话。而明升之后同样扎根朝鲜半岛。如今明氏也繁衍到了近六万人。也几乎每一年都会派族亲前往中国重庆拜谒大夏国皇帝明玉珍陵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268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朱元璋,鄱阳湖,朝鲜,皇帝,武昌,大汉,定边,亡国,南昌,天下
没想到大家都对作为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陈理最终的结局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说来朱元璋也算个挺奇怪的皇帝。你说他仁慈吧?跟着他打天下那帮老兄弟善终的确实不多。可你要说他残暴吧?对待曾经的敌人他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