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宫女。主要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作为皇权社会的产物。宫女在古代皇宫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唐玄宗时期曾一度达到四万余人。那么。数量庞大的宫女又是如何被选入宫中的呢?宫女的日常生活又是如何?
宫女的选拔:大致可分为汉朝以前、汉朝至明朝、清朝时期三个阶段
古代的宫女数量。从先秦时期到隋唐时期基本呈持续增长态势。而从唐中期以后则逐渐趋于稳定。而由于宫女数量的增长。宫女的选拔方式也在随之改变。
1、汉朝以前:主要源于战俘。汉朝以前。君王宫殿规模普遍偏小。因而宫女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即使在西汉初年。宫女也仅有十几个人而已。西周以前。在奴隶制度下。社会底层的奴隶便主要由战争中的战俘组成。而其中一些女俘便被挑选出来进攻王宫。担负起服侍帝王的工作。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奴隶制开始废除。但由于长期战乱中仍然具有大量战俘。因此宫女的来源仍然以战俘为主。不过与之前悲惨的奴隶不同的是。此时运气较好的宫女已经有可能逆袭为妃子。
2、汉朝至明朝:民间选拔“良家女”。随着汉朝皇宫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的完善。宫女规模开始扩大。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到汉桓帝时则达到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则突破万人。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跃升至四万。但此后数量又开始减少。到明朝时数量开始被维持在万人上下。
由于数量的激增。再加上奴隶制彻底退出舞台。战俘已经不能满足皇宫的日常需要。为了维持宫廷运转。朝廷便开始从百姓家中挑选年龄在13岁至20岁的“良家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良”不是指犯罪与否。而是指“良民、贱民”之分。即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的子女。
不过。早期的选拔的相对较为简单粗暴。只要满足核心条件“良家子”。便很容易被选入宫中。例如《晋书·武帝纪》中便记载。司马炎在泰始十年(274年)下诏选拔宫女。而且一次性便选了五千女子进入宫中。一时间“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选秀”过程也开始规范和标准化。到明朝时期已经相对较为完善。例如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便明确记载。明代天启元年。明熹宗曾下令选拔天下淑女13至16岁五千人。集于京师。将她们分为几十个组。首先由内监察视挑选。第一天将稍高、稍矮、稍肥、稍瘦的淘汰;第二天则检查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将不周正者淘汰。并听其声音。稍有雄厚、粗劣、难听、混浊、口吃的都淘汰;第三天则量其手足。再让她们走数十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
经过三天的选拔之后。剩下的一千多名宫女将被充入宫中作为宫女。然而这还不算完。皇帝又令宫中稳婆将她们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再选出三百人为宫女头目。在宫中生活一个多月后。又根据她们的性情、言行以及帝王的喜好。选出五十人为妃嫔。
3、清朝时期:主要源自于旗人女子。清朝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宫女制度。但在选拔方式和选拔范围上却有着明显不同。清朝时期。所有在旗女子都要经过选秀。而不在旗的女子想要参加选秀却也根本毫无可能。按照固定。所有在旗的十四岁至十六岁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如果因故没能参加。下次也得补上。且规定没有经过选秀的严禁私自聘嫁。
选秀时。先由各旗根据户部行文将选秀女子资料报至户部。再由皇帝决定选秀日期。之后户部行文各旗。参选女子按期将秀女送至紫禁城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之后由太监进行初选。被淘汰者可返家自行聘嫁。而通过筛选被记名的。则还要再次进行挑选。通过初选的秀女会由太监引入宫中。在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由皇帝或太后选阅。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而通过层层筛选者。要么被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要么便被留在皇宫之中成为宫女(个别会成为后妃)。
宫女的生活:规律且严格
宫女的生活其实和后巩固宫女数量密切相关。在宫女数量相对较少的汉朝。宫女的待遇还普遍较高。例如汉朝最低一级的女官保林。其一年的俸禄高达192斛。根据换算相当于现代的5184斤。按照人均一天一斤粮食来算。一个保林一年便可养活14口人。而且。由于当时的后宫规模相对较小。且宫殿规模也不大。因而工作也相对较为轻松。
而随着宫女规模的扩大。管理制度也开始相对完善。宫女们根据职司分属各个部门。例如隋文帝时期的六尚、六司、六典。隋炀帝时期的六尚局辖二十四司等等。宫女们便根据各自的职司。在各个部门女官的管理下完成日常工作。
总体来说。宫女们的日常工作其实并不繁重。但身处大内皇宫。管理却是极为严重。限制同样极多。与此同时。由于宫女规模的扩大。宫女的待遇也在持续降低。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只有女官待遇稍好。
与待遇低下比起来。更难以接受的是。宫女一旦被选入宫。便就此失去了自由。不仅终身困于皇宫之中。不能与父母相见。更不用说结婚生子了。直到清朝时期。才规定宫女可以在二十五岁可被释放出宫。
以明朝为例。明朝的宫女日常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在女官的教习下读《女训》、《女孝经》等书。稍有违规者。便会被处以“墩锁”、“提铃”和“板著”等处罚。“提铃”就是受罚宫女每夜自明宫乾清宫门到日精门、月华门。然后回到乾清宫前。徐行正步。风雨无阻。高唱天下太平。声缓而长。与铃声相应。“板著”就是受罚宫女面向北方立定。弯腰伸出双臂来。用手扳住两脚。不许身体弯曲。一直要持续一个时辰。即两个小时左右。一般情况是受罚宫女头晕目眩。僵仆卧地。甚有呕吐成疾。乃至殒命的。
而且。宫女生病也很难得到及时治疗。只能自生自灭。《明宫史》有载:在金鳌玉桥西、棂星门迤北羊房夹道(今名养蜂夹道)。内有安乐堂。宫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样。发到这里。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续时日。或者等死。
生前待遇如此。即使死后也没有葬所。通常是在火烧后尸灰填入枯井。直到到嘉靖年间。有一个贵嫔捐钱买了几亩民地。宫女不愿其尸灰入井的。则埋此地中。至此才有了埋骨之地。
其他观点:
初期。宫女主要来自征战战败一方的女俘、女奴隶及罪犯的妻子。汉代以后。改为由朝廷派出大批人员。于百姓乡土之中挑选良家之美女。年龄13以上20以下。择入宫内。历代宫女中。有一部分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像科举考试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参选女子必须是良家。即非医、非巫、非商贾和百工。这些人家的女子叫良家子。历代都规定宫女取自良家子。清承明制。基本沿袭了明代的宫女制度。但是在选择的范围和方式上有很大的改革。比较而言。更为严格。清代选入宫中的女子有两种。一种是秀女。一种是宫女。在清初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才将秀女和宫女分开。秀女是八旗官员的女儿。可以选为妃嫔或指配给宗室王公大臣的子弟。宫女是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子。地位较低。供内廷役使。清代宫女选择的范围只限于内务府各佐领所属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包衣任职佐领、管领以下家庭的女儿。初期选宫女是一年二次。时间为每年的二月和八月。从顺治十八年后改为每年一次。时间是二月初二日。凡年龄在13岁以上者。便造册送内务府会计司备选。在选期的前一天晚上入宫。第二天天明时由敬事房太监带到皇帝或皇后、太后前选阅。以6人为一排。每人身上挂一木牌。上面写有旗分和姓名。被选中者唤出排。入选后当日留宫内。否则立即遣出。若有妃嫔的姐妹或亲族女子则另组一排检选。如果此次已经入选。但是在所选名额之外。就令会计司记名。即“记名宫女”。下次再选时先以记名者入选。若是记名后未到下次选阅时父母就将其嫁出去。则属于抗旨。宫女的身份也不尽相同。上层的为宫中女官;下层的为普通奴仆。对于女官除了年龄、身体、品行诸条件外。还必须掌握女工等技艺。据史料记载:“宫廷岁选秀女。凡选中者。入宫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递补。然后择其优者。教以掖庭规程。日各以一小时写字及读书。写读毕。次日命宫人考校。一年后授以六法。”这些宫女中比较优秀的就成为宫中的女官。据史料记载:“乾清宫置夫人一人。秩一品;淑仪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十二人。芳婉二十人。俱秩四品。”她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侍候嫔妃(尚宫);有的负责节仪之事(尚仪);有的掌管衣服。掌管三餐。但是由于清代内务府管辖着宫廷内部的人事、财务、礼仪、保卫及帝、后、妃、嫔日常生活的一切事物。所以女官的执掌也就形同虚设了。宫女入宫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头、洗澡。等年纪稍长才可以把头发留起来。刚进宫的小宫女要由嬷嬷(老宫女)教她们各种礼仪和梳妆打扮的技巧。嬷嬷一般非常严厉。动辄非打即骂。如果聪明灵巧。半年就可以上岗服役了。也就有月钱(工资)可拿。宫女们的月钱多少并无定制。最低的4两。高的可达20两。膳食、衣服、胭脂水粉等有内务府供给。其实她们主要的收入是平日各宫的赏赐。若得到皇后或太后的恩宠也可以为父母博得富贵。但多数宫女的生活是悲惨的。她们从选中入宫的第一天起就犹如进入囹圄。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满25岁乃至30岁才许出宫婚配。因病、因笨或别的原因提前出宫者。要经总管太监核查奏闻后方准出宫。有的宫女因为“帝后得用。仍留宫承伺十年”。她们出宫后已是老处女了。连正常婚配都很困难。也有例外。即被皇帝看中而升为答应、常在以致嫔、妃的。那就要永远留在宫中了。但这是极少数的。希望能够帮到您!
其他观点:
宫女。指在官中供役使的女子。我们常在宫斗电视剧看到。宫女对剧情发展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有出谋划策的。有得到皇帝宠爱的。还有使坏的。举个例子像《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各种宫女形象为屏幕前的你我所熟知。但古代历史中的宫女是怎样的呢?
宫女的选拔
最早时期的宫女。绝大多数来自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等。
之后历朝历代宫女都从良家女子中选拔。而且选拔程序十分复杂。堪比科举考试。入选者必须体态健美、模样周正、声音动听、举止得体。仪态举止稍有不当者即被淘汰。
汉朝以前主要源于战俘;汉朝至明朝:一般是从民间选拔“良家女”;到了清朝。入选者都是八旗少女。
宫女的数量
官女的数量各朝各代均不相同。西汉初年宫女只有十几人。至汉武帝时富女突破一千名。到东汉桓帝时。后宫宫女则多达五六千人。而唐开元、天宝年间后宫宫女人数则跃升至四万。此后。宫女数量略有减少。如清代官女不过三千人。清代官女在选拔范围上也有改革。只从内务府包衣佐领下的女子中选取。
宫女的出路
宫女入宫后出路大不相同。优秀者可成为宫中女官。资质平平且地位低下者。只能充当普通奴役。也有极少数被皇帝宠幸。擢升为皇帝嫔妃。皇帝也可以把官女作力奖品。赏赐给功臣。亲属。与外族联姻等。王昭君就是如此。绝大多数宫女在宫中整日劳碌。直到满二十五岁乃至三十岁才许出音婚配。
我是小城。喜欢更多历史冷知识、有趣历史故事。可以关注【小城叙史】。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335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宫女,良家,宫中,明朝,汉朝,女子,时期,数量,选秀,战俘
没想到大家都对各朝代对选宫女有什么要求?入宫后宫女生活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宫女。主要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作为皇权社会的产物。宫女在古代皇宫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唐玄宗时期曾一度达到四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