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原创

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中元节源自道教。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其他观点:

中元节怎么来的?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也是佛教的鬼节。中元鬼节始兴于唐时。但关于它的来历。道、佛两家各有一说。道教认为:世间有天地水三神。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而从西部传来的佛教中。一年有两个大节日:一为农历的四月初八的佛诞节。一为七月十五的自恣日。佛诞节就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自恣日又叫佛欢喜日。本与中元鬼节无关。但因一个神话传奇故事。从此便与中元鬼节结了缘。据说古时候有个大善人叫傅相。他广济孤贫。斋僧布道。最后被佛度化西天极乐世界。而傅相之妻刘青堤却受人怂恿不敬神明。杀生害命。违誓开荤。还无辜撕毁经卷。以致触怒上苍。被阎王派鬼使将其拘来阴曹地府并摔入十八层地狱受尽折磨。刘青堤在地狱内亲眼目睹了阳间的作孽者们死后所受的种种酷刑。实在害怕。便托梦给儿子傅罗卜。要他无论如何都要设法超度自己。傅罗卜夙具孝心。于是舍命前往西天向佛祖求助。释迦牟尼佛嘉其孝义。允许他皈依佛门。改名目莲。目莲为寻母亲。毅然前往地狱。寻遍十殿。百折不回。由于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终于让刘青堤母子重逢。同升天界。据说释迦牟尼佛曾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来奇果救过刘青堤的命。所以。我国古代汉族人民就把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定为盂兰盆节。当时。国内的大小佛寺都设有盂兰会。各地城乡街巷都搭起鬼王棚座上演《目莲救母》戏。而僧人这一天替丧家念焰口经。拜水忏。这被称为济孤魂。

其他观点:

阴历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佛教叫盂兰盆节。是倒悬之意。俗称“鬼节”。我地有十五作十四的习惯。是提前作节过节了。中元节最早源自道教。我国古代有将一年分三元之说。正月十五是上元。七月十五是中元。十月十五是下元。道教论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所以有中元要普渡孤魂野鬼之说。后来佛教从印度传入。道佛儒三教合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佛教也借用之。

我地习惯当七月十四做节。传说在宋末。快要做中元节时。元兵进一步南侵。各家各户便提前做节祭祖敬祖。然后南迁以避兵扰。从此就习惯做七月十四不做十五了。而且是“冬朝年晚。七月十四做午间。”

在古代。中元节习俗要祭祖。打醮放河灯。祭鬼神。这是道教的习俗。后佛教传入。宣扬生死轮回及因果论。还造了个“目连救母”故事。目莲孝顺。其母刻毒。死后便被打入地狱受苦。目莲见母与饿鬼争食。便用钵盛饭喂母。但未到母口就化为火炭。目莲奇怪就向佛诉说。佛说其母罪重。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须赖众人众僧去做才行。于是便在中元节要求众人众僧替已死或还在生的父母解除厄难。用盆盛百味五果供佛又祭鬼。用钵盛水饭泼给孤魂饿鬼。故什“盂兰盆节”即是“解民倒悬”之意。

中元节俗称“鬼节”。世上真有鬼吗?心中有则有。心中无则无。但无论如何。祭鬼敬祖的习俗已传承下来了。信与不信。都依习惯遵传统而祭拜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7:46

    中元,中元节,道教,佛教,上元,普渡,释迦牟尼,鬼节,释迦,饿鬼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7:4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元节的来历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17:46

     中元节源自道教。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