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春秋时期的吴国。强盛和败亡。真的只在旦夕之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使得吴国成为了东方大国。阖闾的儿子夫差。差点成为春秋霸主。却因为心慈手软。放过了勾践。最终导致了亡国之祸。
春秋末年的吴国。的确非常强盛。没有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也的确十分可惜。不过我们会发现。灭亡吴国的越国。其实也没有成为战国七雄。这么一来吴国的心理就平衡多了。
强大的吴国。是阖闾一手造就的。
吴国在阖闾称王之前。其实也只能说一般。西边有老牌诸侯国楚国。北边有强大的东方大国齐国。南边还有越国虎视眈眈。
吴国在夹缝中。能够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阖闾强行夺取王位以后。励精图治。想要把吴国打造成东方霸主。
恰好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他跟阖闾一起打配合。以鱼藏剑的手法杀掉了吴王僚。夺取了吴国的控制权。
此后在伍子胥的帮助下。阖闾把吴国治理得十分强大。伍子胥又引进了军事人才孙武。在孙武的带领下。吴国大军屡战屡胜。杀入楚国都城郢都。几乎灭亡了强大的楚国。
阖闾用伍子胥做相国。用孙武做大将。创造了巅峰时期的吴国。他儿子夫差。也只是继承了这个强大的吴国罢了。
夫差差点成为天下霸主。
阖闾在楚国逍遥自在的时候。听说越国偷袭吴国。连忙赶回去对付越国。结果在携李之战中。阖闾被越国大将斩掉了脚指头。最终伤重而死。
临死前阖闾将王位传给了夫差。并且让夫差记住是勾践杀了他的父亲。此后夫差凭借强大的吴国军力。一举荡平了越国。
种顿首言曰:“原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後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史记》
越国国君勾践。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成为吴国的俘虏。带着一家人到吴国去做苦力。夫差击败越国以后。野心逐渐膨胀。有了成为春秋霸主的想法。
当时齐景公刚死。齐国一片混乱。夫差趁着这个机会。先大败了鲁国。又与齐国交战。互有胜负。
此后夫差带领大军与各路诸侯参加黄池会盟。想要在这次会盟的宴会上。确认自己霸主的地位。结果问题就出现在了这次会盟的时候。
夫差放过了勾践。勾践却不会放过夫差。
黄池会盟之前。夫差就已经将勾践给放回了越国。夫差参加黄池会盟的时候。也担心勾践会突袭吴国。所以命令勾践带着越国的人马一起参加会盟。
结果夫差这边听说勾践动身了。自己就先走了。等他前去会盟的时候。勾践的军队并没有紧随其后。而是直接开入了吴国。
夫差的太子被勾践杀害。等到夫差匆忙赶回来的时候。吴国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夫差与勾践大战以后。兵败被困城中。最终引火自焚。
当初勾践兵败以后。夫差是放过了勾践放过了越国的。可是勾践击败了夫差以后。不仅没有放过夫差。甚至连吴国的宗室都给一锅端了。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入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史记》
勾践还捣毁了吴国的宗庙。使得吴国王族一脉彻底断绝。吴国再也无法复国。这额就是勾践想要达到的目的。
正是因为夫差当年饶了勾践一命。才落得了亡国灭种的厄运。夫差忘记了阖闾被杀的仇恨。可勾践却没有忘记成为奴隶的仇恨。
越国占领吴国以后。其实也好不到哪儿去。
世人都知道。帝王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可是士大夫却是世代相传。吴国虽然被越国给灭了。但是吴国的士大夫们没有被勾践赶尽杀绝。
这帮人在越国统治吴国以后。又跑到了越国做官。越王为了更好地控制吴国的地盘。索性把都城迁徙到了吴国境内。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
此后吴国人反倒是掌权了。而越国人逐渐被打压。这么一来其实吴国和越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就分不清楚。
为此后人常把吴越连为一体。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说后来越国成为春秋霸主。也是有吴国人鼎力相助的。
国君是哪个国家的。真的没那么重要。那只是一个家族罢了。代表不了整个国家的所有人。反倒是士大夫集团构成了整个国家的体系。是更重要的一个群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吴国还是获胜了。
总结:勾践灭亡吴国。光靠自己可不行。是真的命好。
勾践的命是真的好。如果卧薪尝胆都能成功的话。那谁都会这么做了。正是因为成功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所以勾践的成功才显得弥足珍贵。
没有文种、范蠡在越国努力发展生产力。勾践后来就没有实力对抗吴国。没有文种、范蠡找到了吴国太宰伯嚭的关系。吴王夫差就会听信伍子胥的话。杀掉勾践。如果伯嚭不贪财的话。那么勾践依旧活不成。所以说客观条件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说勾践命真好。
参考资料:《史记》
其他观点:
春秋末期。随着晋楚“向戎弭兵”合约之后。中原地区的烽烟已经逐渐消散了。各国都开始回去安心管理内政。而随着晋、楚偃旗息鼓。中原地区的齐国因田氏伐齐而国力衰弱、秦内缩于函谷关内。无力东征。三晋魏赵韩还未成形之时。身处东南的两个地方诸侯。也开始了他们的争霸之路。
事实上。在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治理下的吴国。其势力达到了鼎盛。向西它击败了原本的南方老大楚国。向南它把强邻越国打得一蹶不振。向北它吞并了朱国、许国。兵锋一度深入到中原礼仪之地鲁国。降服蔡国、唐国。东北方向和中原霸主晋国缔成结盟。并击败旧有霸主齐国。举行黄池会盟。完成了“称霸”认证。吴国的积极拓展。使得他得以在春秋末期挤入五霸行列。
可是在黄池会盟之后。吴国就迅速衰败。被邻居越国打了两次灭国战。吴王夫差自杀。勾践吞并吴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仅仅两年后。魏赵韩三强并立。中国历史迈入了战国时代。而吴国也在这即将称雄的前夜。被硬生生挤出了七雄的预定名单里。吴国称霸失败。看似突兀。实际上却是有迹可循的。归咎其原因。我认为是“外事多举而内政不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穷兵黩武”。
吴国的起源是周文王的叔叔太伯、仲雍。二人因不愿和周文王之父季历争夺王位。于是带着家族逃到吴地。并开始与当地的蛮夷通婚。后在蛮夷的拥戴下建立了吴国。是根正苗红的周室宗室国。
但是由于身处蛮荒。其正统地位一直不被中原各国所承认。是和楚国一样的蛮夷之邦。尤其是同脉所出的虞国被灭后。留在吴国的仲雍一脉就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左传》里称吴国是“断发文身。裸以为饰”。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用来贬低四方之地的用语了。所以如何取得中原诸国的认可。把吴国排入周朝诸侯之中。是历代吴王首要的执政目标。
而越国。据说是大禹的后代。被夏帝少康封在了会稽一带并以此建国。在春秋早中期。越国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勉强在楚、吴之间的夹缝生存。直到越王允常执政时期。越国的野心才开始显现出来。当时诸侯并立。南方吴楚并立。北方齐晋二分天下。经年的战事使得这些老牌帝国的实力都有所削减。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各种后浪加入到争霸的行列了。中原有秦。而南方则是越。
从以下春秋末年的地图来看。楚国所处的位置在今荆州一带。而吴国身处于苏州一带。越国身处会稽一带。三足鼎立之下的南方三强。各自都无法吞并其余两方:
楚国在和晋国达成盟约后。开始以大佬的身份压制吴越两国。而吴国为了北上认证“霸主”地位。则必须移开楚国这只拦路虎。越国不论是出于自保还是称霸。横亘在其头上的吴国是它永远的死敌。地理位置的分布决定了楚、吴、越三国很难达成共识。而出身高贵的吴国也不屑于原本就是荆蛮的楚、越进行沟通互助。三方从骨子里就是敌对的。不可能妥协。只能是以武力来决胜负。
吴国的崛起之路是从吴王阖闾开始的。当时的吴国已经和楚国大战了好几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军事上。吴国也在晋国的帮助下进行了改革。将南方擅长的山地战改为适用在中原大地的战车战。后面吴国跨过长江攻打齐国。就是靠着自身过硬的水军和改革后使用的战车、马战技术。
在技术上。吴越两国的青铜冶炼技术也位列各国前茅。吴越地处多山地带。有很多地方可以采矿炼制兵器。两国也有很多出名的铸剑师。吴国有干将、莫邪。越国有欧冶子等等。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两千多年的时光依旧不能淹没其耀眼的剑光。
当然。楚国毕竟是个老牌帝国。实力雄厚。人口众多。纵深广阔。吴国虽然在战事上胜利。可在战略上始终不能给楚国致命一击。双方陷入了拉锯战。更要命的是。越国在允常、勾践的领导下。渐渐成为了吴国的心腹大患。要说楚国还因为内乱和国力等方面。无暇对吴国用兵。那越国可是处于国力上升的阶段。而国内的声音对于讨伐吴国也是出奇的一致。所以对吴国来说。吴楚是对手。但都不能互相兼并。而吴越则是死敌。双方因为民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类同。最后的结果不是吴吞掉越。就是越吞掉吴。
可是吴国当时的国力并不足以面对两线作战。而北方的盟国晋国也正处在六卿争斗的局面之中。根本不能帮助吴国。可就算没有六卿之争。晋国也不可能帮助吴国对付楚国。它所要维持的是一个混乱的南方。以弱敌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当年和楚国开战是这样。联合吴国对付楚国也是这样。所以说此时吴国的处境其实是十分尴尬。
但吴王阖闾并没有看出这种尴尬。在对楚作战中的胜利已经冲昏了他的头脑。影响了他的判断力。就在楚平王死后。楚诸子争权之时。吴王阖闾竟然不顾后院里虎视眈眈的越国。派了孙武和伍子胥率兵讨伐楚国。战事进行得很顺利。战神孙武所带领的吴军如摧枯拉朽般地攻入楚国国都郢都。楚昭王出逃随国。并在申包胥的努力下得到了秦国的支援。
孙武和伍子胥的胜利果实还没握暖。很快地越国就北上抄了吴国的家。迫使吴王阖闾回师救援。之后阖闾更是直接带着军队去找勾践算账。结果被三千敢死队击败。阖闾还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一命呜呼了。阖闾为什么会败?主要还是因为他太着重于眼前的战事。而忽视了政治的重要性。
要知道。楚国是个大国。地广百万里。吴国以区区六万军队能夺下郢都已经是奇迹般的事情了。可阖闾还要全灭楚国。将其从地图上全部抹去。可阖闾不懂政治。秦、晋、齐是不会坐视一个以武为本的吴国来取代楚国的地位的。同样的越国也不会。楚国灭亡对越国来说就是唇亡齿寒的情况。所以在吴军进攻楚国之时。秦、越帮助楚国。盟友晋国按兵不动。而齐国之前就和阖闾就宋国展开了一场大战。此时的齐国更是乐得坐上观虎斗。
在阖闾去世。夫差继位为吴王之后。在对待战事上更是乐此不疲。虽然吴国在越国、楚国的双重打击下。国势日益衰弱。可夫差此人是个十分励志的主儿。为了为父报仇。洗刷吴国耻辱。日夜让人询问责骂自己。以保持对越的怒气值不减。公元前494年。已经修整了数年的吴国发动了对越国的全面作战。把越国打得全军覆没。越王勾践、大夫范蠡投降。被迫入做人质。而越国也正式成了吴国属国。
由于吴国和春秋诸国的兵制。都是实行的募兵制。百姓们忙时为农。战时为兵。如此才能不误农时。维持军队和国家支出的后勤保障。可是万事万物有利则有弊。募兵制的最大弱点就是无法组建成一支精锐大军。基本上除了国王的常备军之外。其他的军队都是用来搬运和充数的。而吴国最精锐的军队。莫过于孙武为其训练的常备军了。
也就是因为有孙武在。所以本来不善陆地战的吴军才能“西破疆楚。北威齐晋。显名诸侯”。而当时除了孙武外。吴王阖闾也十分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伍子胥和伯嚭都是来自于敌国楚国。孙武来自于齐国。可以说帮助吴国称霸的人才。就没有一个是吴国本地人。而对于这些来自于异国的人员。阖闾没有下逐客令。反而是给与他们极大的信任。孙武管军事、伍子胥管政务、伯嚭管财政。
这在吴国所处的位置是十分难得的。因为他们都是外人。谁也不敢保证他们到底是来帮助吴国还是分裂吴国的。可阖闾就敢。将国家大权全部交于三人处理。这除了阖闾本人的雄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外。还正面证实了吴国地处偏僻。信息闭塞。本地人才匮乏的事实。所以对吴国来说。如何引入外来人才来治理国家。才是正确的做法。可到了吴王夫差时期。却一改其父的方针。开始关闭国门。拒绝外来人口的进入了。
不止如此。就连身边的兴国大臣孙武。也在夫差继位后三年就离去隐居了。孙武的离去意味着:吴国的军队指挥官不在了。而没了孙武的吴军就如断了思想的机械人。战斗能力无法再得到提高。更严重的是。孙武所训练的精锐吴军。在经过伐楚、抗秦、攻宋、对齐、败越之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还接连在与秦、越的交战中失利。消耗了不少精锐将士。
事实上。夫差能够在继位的第二年大败越军于夫椒。让越国臣服。这并不是因为夫差本事有多高。而是此时的吴国精锐还保留着大部分的数量。以及孙武还留在吴国的原因。可惜的是。孙武离开了吴国。而他虽然留下了一整套《孙子兵法》的理论。作为吴国的军事教案。可是吴国人才匮乏。根本没人能懂得其中精要。夫差如此。伍子胥也是如此。
夫差降服了世仇越国后。又把目光放到了争霸的环境中。当时的局势是:楚国在吴国的打击下威风尽失。楚惠王甚至还迁都到了鄀县。而晋国内乱不断。瓜分之势已不可挡。秦国地处西戎。和吴国距离甚远。又被晋国遏制。春秋霸主中只剩下一个齐国成为了吴国的首要目标:
公元前489年。夫差趁着齐国国君去世。国内局势大乱之时。率军越过长江攻打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国十万大军。在缯池逼降鲁国。之后夫差在伍子胥的劝谏下回国。但忍一步越想越亏。夫差回国后不久就找了个“通齐”的借口杀掉了伍子胥。
伍子胥一死。吴国大权全部落入太宰伯嚭手中。伯嚭理财是一个能手。可对于政务和军事可就一窍不通了。吴国就在这样对外极速扩张。内政却跟不上发展的死循环环境之下。快速衰败了。所以在夫差第二次进攻齐国之时。面对齐悼公被害。齐国内忧外患之时。以海军进攻齐国沿海地区。结果居然是战败而归。而这场足以让夫差察觉到吴国忧患的战事。却偏偏没有引起夫差的重视。一年后。夫差举行黄池之盟。依旧想着挑战齐、楚的霸主之位。可这已经是吴国最后的疯狂了。
阖闾在位时。尚且可以重用人才为国效力。才让吴国能在夹缝中崛起。可夫差在位却是一意孤行。完全听不进意见。逼走了军事天才孙武。害死了治国高手伍子胥。
而在对越问题上夫差也是愚蠢至极。居然把勾践给放了回国。让他得以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中迅速发展国力。最后趁着夫差北上黄池之时。以五千越甲攻入姑苏。差点就灭亡了吴国。夫差和阖闾都遭受了一样后院起火的情况。不同的是阖闾情有可原。而夫差就完全是咎由自取了。
其他观点:
有人知耻后勇。有人得胜而骄
关于吴越的爱恨情仇。要从吴王阖闾(he lv)讲起。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得到国君之位。后来又经伍子胥引荐孙武。吴王阖闾拜其为将。有了这二人辅佐。吴国国力日渐强盛。在公元前506年。吴国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爆发战争。史称柏举之战。吴国倾巢出动三万兵力。在孙武带领下击败楚国二十万主力部队。一举占领楚国国都郢(ying)都。此时应该扩大战果乘胜追击。但是后院起火。越国趁吴国国内空虚发兵突袭吴都。吴国部队被迫撤离楚国。楚国最后虽然复国。但是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其中这场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役。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其中用到迂回夜袭、深远追击、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等战法。(ps;听起来是不是好熟悉啊。这就是两千多年前老祖宗玩的战法)此战。也奠定了吴国霸主的地位。
但是吴王阖闾回家后。开始日益骄横。加重税负。贪图享乐。修建起姑苏台(后来夫差将美人西施安置于姑苏台内),并且疏远太子、伍子胥和孙武。在公元前496年对越开战。但是被越国打败。阖闾中箭(据说伤到大脚拇指)重伤不治身亡。在死前对夫差嘱咐勿忘杀父之仇。从此。勾践和夫差开启了爱恨情仇的故事。
两年后。吴王夫差起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为奴被压往吴国。勾践忍辱负重三年才回到越国。勾践暗中训练士兵。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不忘复仇。果然在最后找准机会。灭掉吴国杀了吴王夫差。
对于吴国被越国丝血反杀。从两位统治者身上就能看到原因。
吴王夫差
听信奸臣。杀害忠良:在打败越国后。夫差一是:优柔寡断对敌人太过仁慈。二是:听信奸臣伯嚭(pi)的谗言。此时伯嚭收到越国的贿赂。没有杀掉勾践。留下被反杀的机会。后来听伯嚭谗言。杀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伍子胥。而孙武看到自己好友伍子胥被杀。便弃官而去隐居乡间修订兵法。
得胜而骄。不思朝政:看到自己打败了越。并且勾践为自己做牛做马。就对越国放心下来。越国经常找吴国借粮。消耗吴国储备扩大越国储备。后来北上黄池会盟诸侯。把精兵强将全部带去留下老弱病残。给越国机会。
大兴土木。贪图享乐:修建姑苏台。越国派人运去特大木材。扩大姑苏台设计。反过来使吴国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勾践派去美人西施。行美人计。夫差贪图好色中计。对西施极其信任宠爱有加。
越王勾践
知耻后勇。忍辱负重:被吴国抓去做奴的三年。勾践对夫差言听计从事事关心。夫差生病了。勾践去观察大便以探病情。就是这样在吴国忍辱负重的三年。让夫差放下警惕。为勾践将来报仇增加希望。
任用忠良。暗中发展:越王勾践重用范蠡和文种两位有才能的大臣。范蠡练兵文种主政。军队和国家在君臣三人的努力下得到巨大发展。而夫差杀掉伍子胥逼走孙武。
杜绝享乐。多思政事:勾践回越国后睡柴草。尝苦胆。卧薪尝胆不忘使命。对于吴国。用大量的财物美女。投其所好。麻痹吴国。借粮储粮。消耗吴国壮大自己。用反间计。让吴王夫差杀害忠良丧失人心。美人计麻痹吴王夫差。夫差建姑苏台。勾践便投其所好献上木材。让吴国劳民伤财等。
总之。在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勾践夫差二人。还有许许多多例子。
总结就是:知耻后勇者胜。得胜而骄者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546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吴国,勾践,楚国,吴王,夫差,齐国,晋国,伍子胥,霸主,姑苏
没想到大家都对吴国在春秋末年那么强,怎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反而被越国消灭?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春秋时期的吴国。强盛和败亡。真的只在旦夕之间。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使得吴国成为了东方大国。阖闾的儿子夫差。差点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