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学生当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原创

如何看待学生当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诚谢邀请。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担任班主任多年。题主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

其实不仅仅是在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在社会各个群体当中普遍存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个固定说法。它是朋友之间志同道合、志趣相同的通俗说法。比喻同类的东西常常会聚在一起。志同道合、志趣相似的人相聚成群。

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你在什么样的圈子里。也就决定了你自己的人生高度。有一句俗语“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脾气相投的人自然相处融洽。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聚在一起。不管是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个个圈子。学生自然也不例外。

学生当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最好的别人。如果我没有遇到超越自己的人。那说明我们的圈子还停留在脚底水准。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时候会超过教师、家长的影响。所以。一个成熟、积极、向上的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师不仅不应该过度干涉学生间的正常交往。还应该主动靠近各个不同的小群体。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群体导向。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人。先要了解这个人的朋友。对学生也应该如此。关注某位学生的朋友圈。基本可以了解该学生的兴趣志向、品格修养。和热爱学习的人在一起。学习态度不会不端正;和充满正义感的学生在一起。应该不会不正直;和遵纪守法的学生在一起。应该不会不规矩;和大度宽容的学生在一起。应该不会不阳光;和礼让谦和的学生在一起。应该不会不豁达。

做最好的自己。遇见最好的别人。同伴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教师。不能对学生之间的“群分”现象进行过多干涉。要及时引导。让“群分”群体成员借助同伴的力量。积极向上。刻苦学习。遵纪守法。

群体里一定会有榜样存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本身就暗示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努力。去向上。榜样的行动是现身说法的教育。这种教育最丰富、最生动、最有感染力。也更具模仿性。可学习。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环境决定人。生活在什么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讲。品格、道德、学业等正在形成、养成之中。谨慎选择朋友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年学生容易受同伴影响。极易消化、吸收、模仿同伴的思想、爱好、行为。如果交友不慎。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对学生中存在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象持开放、积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慎重交友。高度重视优秀的学生误入相对“坏的群体”。有时候宁可独自一人。没有朋友。没有“群分”的团体。也不能与不爱学习、不求上进、消极庸俗的同学一起荒废学业。

再次感谢邀请。你是怎样看待学生中存在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象的?欢迎留言交流。

其他观点:

我来说说学生中的物以类聚吧。


其他观点:

感谢小的邀请!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学到知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交到一些热爱学习有上进心的小伙伴。作为学生。在该学习的年龄。还是应该结交一些品学兼优的朋友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如有说得不对之处欢迎各位留言指正。互相学习!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32:50

    的人,学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群体,最好的,朋友,榜样,同伴,自己的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32:50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看待学生当中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32:50

    诚谢邀请。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担任班主任多年。题主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其实不仅仅是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