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沙场,为何在城破之时,让士兵站在沟里把腿埋起来?
原创

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沙场,为何在城破之时,让士兵站在沟里把腿埋起来?

好文

热门回答: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南下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3万。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头;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结果。钟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汉中。并与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对峙。与此同时。邓艾则抵达了阴平路口。而诸葛绪的3万部队则被钟会给兼并掉。

在当时的情形下。钟会的13万主力部队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挡住。进退两难。粮草也很快殆尽。钟会都一度想要退兵。于是。邓艾大胆的提出“偷渡阴平”。然后从涪城走左儋道直取成都。

冬十月。邓艾率领三千余人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开道。造作桥阁。经过二十余人的艰难行走。终于抵达涪城。但此时的邓艾大军已经精疲力竭。腹中无食。如果涪城城据城死守。那么邓艾的这数千疲师将成为瓮中之鳖。但如果城城失守。邓艾的精兵将得到补充。恢复战斗力。进而直取成都。

然后。在这关键时刻。涪城守将马邈直接开城投降。这一来。蜀汉形势急转直下。邓艾部队从死地中恢复。很快便剑指成都。而当涪城失陷的消息传入到成都后。蜀汉朝廷一片惊慌。要知道。从公元214年刘备攻克成都后。五十年来还从没有人能够攻入益州腹地。但邓艾却做到了?

眼看邓艾就快要兵临城下。蜀汉朝廷急忙调遣成都仅剩下的一万军队奔赴涪城。迎战邓艾。为蜀汉的存亡尽最后的一搏。应该说。尽管蜀军此前已经多路增援前线。但考虑到一般朝廷多有后备。外加存亡之际。蜀汉此次迎战邓艾的军队虽然不会很强。但是也不至于很弱。只可惜此次领军人物却大有问题。

当时蜀汉大军的主帅。是诸葛亮的长子。卫将军诸葛瞻;大军前锋是张飞的孙子。尚书张遵;参军是黄权之子。尚书郎黄崇。乍看之下倒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但问题是。这些人的官职其实多得以父辈。他们自身并多没有经历战事考验。甚至在后方负责后勤的经验也少。

就说诸葛瞻吧。按理说蜀汉虽小。但是战事频繁。不说姜维的北面。南面也有战事。但是在之前的记载中。并没有看到有诸葛瞻指挥或者参与任何一次战役。所以。对于他们这些二代来说。上来就让他们打这种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实在勉强。

但问题是。蜀汉仅存的能战之辈如张翼、廖化、姜维等人都在剑门关御敌。而霍戈还在南方没回来。这样的情形下。也只有叫诸葛瞻上阵。

经过五天的连续行军。诸葛瞻的大军来到了距涪城只有三四十里的地方。此时黄崇认为邓艾大军锐气正盛。而且战斗力又胜于蜀军。所以建议诸葛瞻不与邓艾正面交锋。而是连夜赶往涪关北面的山地。在那里安营扎寨。据险以守。慢慢消耗邓艾大军。

但是。诸葛瞻却认为应当趁邓艾大军立足未稳之际。果断将其击败。因为。如果选择据险以守。就相当于把涪城一线全部交给邓艾。到时邓艾就可以安心此发展根据地。扩充兵力。这样他实力只会越来越强。蜀军的人数优势很快就会慢慢失去。到时就更难将其打败。

客观来说。在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之前。黄崇和诸葛瞻都有道理。当时。黄崇再三劝说诸葛瞻快速进兵险要。据险以守。不要和敌人在平原决战。甚至到最后他跪在诸葛瞻的面前叩头流血。痛哭失声。

但最后。诸葛瞻还是决定和邓艾正面交战。凭借着人数优势直接将其击溃。于是。两军正式在涪县北部展开血战。当时的邓艾大军。是在远离家乡的敌国内地作战。对他们来说。失败就意味死。不想死。就只能背水一战。反观蜀汉军队。如果失败。大不了逃跑就行。反正是在自己的地盘。逃命的地方太多。

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邓艾的士兵就如一群不要命的疯子一般。追着蜀军玩命地砍死;再加上邓艾出色的指挥能力。蜀军很快被打得溃不成军。诸葛瞻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痛苦滋味。这次的会战很快演变成一场绝望的追歼屠杀。蜀军狼狈而逃。

诸葛瞻只能带着剩余的部队撤退到绵竹。那里是一个据点。他打算这次好好休整部队。然后再和邓艾决战!然而。诸葛瞻再次失算。当他率军退回绵竹的第二天。邓艾的大军就杀了过来。兵贵神速。深谙用兵之道的邓艾又怎会给诸葛瞻喘息的机会。

在这场绵竹战役中。诸葛瞻也算是血战到底。他亲自披甲上阵。骑着战马在士兵中间不停的穿梭。激励着全体将士血战到底。而蜀军将士更是“埋人脚步而战”。当然。这个埋人脚步并不是真正的把脚埋在土里面。而是抓一把黄土洒在自己的鞋子上。以示死战不退之决心。这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就如同对天起誓一样。

最后。在这种拼死一战的决心之下。诸葛瞻的大军先后多次击退邓艾的军队。更是打得邓艾的儿子邓忠和行军司马师纂都萌生退意。逼得邓艾差点把他们两人直接就地正法。但是。在邓艾后退则死的军令下。邓艾大军也杀红了眼。彻底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最终经过一天的战斗。随着蜀军先锋张遵的战死。蜀军开始全线崩溃。

诸葛瞻眼看大势已去。叹息着说道:“我对内没有决心除掉奸臣黄皓。对外又没能很好的节制姜维。带兵迎敌却不能守备国土。我有这样三大罪。还有什么面目见皇上和臣民呢?”说罢骑马冲入敌阵战死。享年37岁。

其他观点:

诸葛亮神机妙算。天下皆知。最后含恨而终。死前没有看到蜀国一统。实在是终身遗憾。那么诸葛亮的儿子呢?

诸葛瞻。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自幼聪敏好学。诸葛亮担心诸葛瞻虽然很聪明。但是过早成熟。恐怕以后难成大器。诸葛亮死后。诸葛瞻袭爵。然而刘禅却宠信宦官。朝廷乌烟瘴气。贪腐成风。诸葛瞻被慢慢排挤。赋闲在家。后来魏国南进。邓艾率大军进攻蜀国。刘禅这时候才想起诸葛瞻来。

诸葛瞻临危受命。率军带领赶到涪县。同行的还有黄权的儿子黄崇。张飞的孙子张遵。没想到涪县却早已被邓艾大军占领。只得率军折返绵竹。(还有一说是黄崇劝说诸葛瞻要趁早占据险要位置。结果诸葛瞻犹豫不决以至于丢了涪县。黄崇难过的大哭。)这是蜀国的最后一道屏障。邓艾进攻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他很害怕东吴会派兵援蜀。自己腹背受敌。所以想要速战速决。邓艾身边的谋士出了个主意。让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许以高官厚禄。不怕他不投降。

结果诸葛瞻收到信后勃然大怒。他把信撕的粉碎。把邓艾的使者杀掉。人头挂在城墙上以示警告。在绵阳城城破之前。他下令让人在城门前挖了一条到膝盖的沟。然后让人跳到坑里。把腿埋起来。以示和绵阳城共存亡的决心。然后士兵们就被邓艾大军砍掉了头颅。场面十分震撼惨烈。

诸葛瞻在保卫绵阳城时战死。他的儿子诸葛尚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叹息说道。自己祖孙三代。受了国家那么多恩惠。但是却没有早点杀了黄皓这个弄权的宦官。以至于蜀国到了如今的地步。最后也杀入敌阵为国捐躯。

其实那个时候的蜀国破国。因为连年征战。士兵也多是残兵弱将。而且重要的是军民粮食最多能维持半年。即便诸葛亮在世。到了这个程度。也难再改变局面。况且蜀国原本就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国家。面积小。自然环境恶劣。一直积贫积弱。刘备在时只能勉强维持。刘禅不是盛世明君。又信任宦官。所以蜀汉国破不能怪到诸葛瞻身上。最后祖孙三代为国捐躯。也是一门忠烈。

其他观点:

最近一段时期。连续回答了一些严肃的历史问题。自己也感觉有点累。就想聊一些轻松点的话题。

刚刚看到了这个问题。那就说说这事吧!

景耀六年(263年)。魏大将军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兵分三路大举伐蜀。姜维率领蜀汉最精锐的部队把钟会十余万大军阻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成功。说话间就来到了江油城。守将马邈被迫投降。

消息传到成都。后主刘禅一看就急眼了。跟诸葛瞻说:“瞻老弟啊。事急矣!木得办法。请老弟辛苦一趟。前去阻挡一阵吧!”

诸葛瞻为难地说:“我好说。实在不行把儿子带上也中。但那些只拿军饷不干活的家伙。不好办啊!”

诸葛瞻不是胆怯。是真心想替国家出力。但深感自己能力不够。蜀汉那些老爷兵不尽力。怕得是耽误了国家大事。遭受世人诟病。

但阿斗却误会了。以为诸葛瞻不想揽这个瓷器活。就哀求说:“当年先帝三顾茅庐请出了你父亲。不。是我相父。咱爹几把火就烧出了一片新天地。要不哪里有咱兄弟们在这里打麻将、耍蝈蝈。吃火锅哦!咱家还有几万人马。虽说战斗力不强。但只要把他们绑在战车上。他就得往前冲。应该能抵挡一阵。那时候大将军姜维就回来援救咱们了。”

众臣齐声高喊。非“驸马武侯不可啊!”

诸葛瞻想了想:“老爹死的早。自己十七岁就娶了公主。拜为骑都尉。第二年就为羽林中郎将。不断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又升迁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平尚书事。如果不是阿斗哥哥看在父亲的面子上关照。哪里轮到自己这些好事哦。不靠拼爹。没房没车。不要说公主。就娶个媳妇也困难啊。”

常言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这活只能是硬着头皮上。

于是。诸葛瞻就叫上儿子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等督率军队上路了。

抵达涪城后。诸葛瞻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就说:“爷们。这不中哦。赶紧的抢占险要地势。不能让邓艾这老头进入平原地带。邓老头可坏了。姜维叔叔拿他都没有办法。否则他那些虎狼之众对咱们不利哦。”

诸葛瞻犹豫不决。都把黄崇给急哭了。但诸葛瞻还是不采纳。初一交战。蜀军前锋就被击败。诸葛瞻带领大军退回绵竹。想在此与邓老头决战。

蜀军打仗不太行。但跑得很快。早早占据了绵竹。摆开了架势。等待邓艾前来。

邓艾一看绵竹这地势。感觉是个硬骨头不太好啃。就派遣使者送信。想诱惑诸葛瞻投降。说:“只要你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琊王。”

诸葛氏祖籍琅琊。为了讨生活。诸葛瞻的父辈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等到处奔波。虽说混得都不错。毕竟背井离乡。

如果在诸葛瞻这辈上能得个琅琊王。荣归故里。这是多大的荣耀哦。

但诸葛瞻却不受诱惑。你这不扯淡嘛。逗小孩子玩呢。阿斗哥哥咋办呢?

一怒之下。斩杀了使者。准备率军出战。

一听说要出战。那帮子公子哥没经历过阵仗。腿肚子开始发抖。站立不住。

这哪行啊。不知道是谁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说:“挖几条壕沟。把这些腿肚子发颤的兵士埋起来。这样就站稳了。他们手里拿着家伙。比立一些木桩管用。”

诸葛瞻一听。高啊。这不就是江湖上传说的敢死队嘛。

于是。把几千兵士埋在了壕沟里。

注意哦。只是把腿埋上。不是大埋活人。诸葛瞻问还有没有腿肚子颤抖的。蜀军齐声回答“誓死保卫阿斗哥哥。”

诸葛瞻父子率军出击。第一回合就把邓艾之子邓忠及司马师纂击败了。二人败回后说:“蜀军老厉害了。实在是办不了他们啊。”

邓艾就问。咋个厉害法呢。二人就说:“他们把一部分人都埋在了土里。手里都拿着兵器。腿肚子一点也不发颤。站立很稳。比木头桩子更难攻破。”

邓艾一听就火了。说:“你们害怕。腿肚子也打颤的话。我也命人把你们埋在地里。”

魏军一听。嗷的一声。全部冲了出去。没埋的蜀军顶不住。败退而走。埋着的蜀军就只能血战到底。为国捐躯。

诸葛瞻一看这阵势。老后悔了。就说:“我之前悔不该没把黄皓、姜维一起带来。把他们埋在江油前沿阵地为国效力。现在悔不该没把腿肚子不颤抖的兵士也埋在这里啊。”

于是。诸葛瞻父子再次出战。最后在绵竹之战中壮烈殉国。

第一。诸葛瞻还有个儿子叫诸葛京。没有跟着一起战死。蜀汉灭亡后。与诸葛乔之孙诸葛显一起内迁河东郡。成为西晋官员。官至江州刺史。

这就是说。诸葛亮的子孙并没有全部战死。

第二。为啥把兵士的腿全部埋起来。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

初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瞻日:‘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进屯绵竹。埋人脚步而战。父子死焉。

这里有个“埋人脚步而战”。豹眼不清楚题主问题的出处是否来自于这里。

“埋人脚步而战”。豹眼理解是士兵前仆后继。后面兵士的脚都被前面战死的兵士的尸体给埋住了。依然继续向前进攻。一方面说明战斗非常惨烈。另方面说明士兵很勇猛。

这本应该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故事。却被题主弄成了个笑话。

题主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但你要声明不是故意在逗大家玩。但你敢拿历史开玩笑。豹眼一样打你!!!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苏梦北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34:03

    诸葛,蜀汉,绵竹,腿肚子,江油,阿斗,蜀国,成都,兵士,阴平

  • 旧日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34:03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沙场,为何在城破之时,让士兵站在沟里把腿埋起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34:03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三路大军南下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自狄道向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3万。自祁山向武都、阴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