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秦淮八大名妓。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她们分别是柳如是、陈圆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
时年。称为“秦淮八艳”。亦称“金陵八艳”。
明末清初。江南南京的秦淮河畔。成了南京最繁华的所在。这是因为一水相隔的河两岸。一畔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由此。这里盛产了一批才气横溢、姿容艳绝的名妓。秦淮八艳。即在其间。
最早。秦淮八艳的故事记载于余怀的《板桥杂记》。
下面分别说下她们的传奇故事:
柳如是
柳如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挚爱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而自号如是。
幼时聪慧好学的她。因家境贫寒。很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即坠入风月场所。乱世红尘里。不断往来于金陵江浙一带。后因其惊才艳绝。遂成为了秦淮河畔的一名名妓。
才貌双全的她。与其他的妓女不同。她很关心局势。所以常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着儒服男装。与诸位文人一起纵谈时势。诗歌唱和。
曾经。她还与南明复社的领袖陈子龙情投意合。不过。不幸的是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亡。伤心欲绝的柳如是。就此将一颗恨嫁的心收起。
时年。是有许多名士求婚于她的。不过。她都看不中。她要是是情投意合。是深明大义的一个男子。而非风月场上的纨绔子弟类的。
直到。遇到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钱谦益。她才将一颗芳心系。
钱谦益。是为当时的文名颇著的一个大官僚。对如是极是爱呵。在娶她之后。还为她在虞山盖了一座很是壮观的“绛云楼”和“红豆馆”。两人在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还戏称柳如是为“刘儒士”。
就此。他们过去了夫唱妇随的美好生活。还生下一女。日子过得安稳静好。
只是。天有不测风云。世事难测里。他们的日子遇到了朝代的更替。
明亡。清军占领了北京后。又南下南京。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便劝钱谦益殉节。让他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然而。怕死的钱谦益却一种都没有选择。而是腼颜迎降。对于其这样做。如是很不耻。于是在钱去京城任职时。她拒绝跟随。半年后。钱在猜忌被逐回乡。后来还因案件株连。吃了两次官司。都是。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的。其外。她还极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
如此的爱国民族气节。使得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这。也算是钱谦益的幸。
后来。钱谦益终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便乘机向柳如是逼索。为保护钱家的产业。如是便投缳自尽。
一代才女。就这样结束了一生。
陈圆圆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
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的她。本是昆山歌妓。因为其曾寓居过秦淮。因而后世的人也将她列为“秦淮八艳”之中。
陈圆圆的传奇艳绝的一生。是跟其纠缠过的吴三桂有关。
那是崇祯末年。李自成的起义军闹得崇祯帝日夜不安。于是。外戚嘉定伯周奎便去民间寻求绝世美女。以愉悦皇帝忧愁不安的心。派遣的是田妃的哥哥田畹。在江南田畹寻得陈圆圆。然而因陈圆圆姿色迷醉。他便据为已有了。
这时。李自成的队伍已经逼近京师。崇祯帝便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也对农民军的起义很是惶惶。于是设宴请到吴三桂。并让陈圆圆率歌舞队表演以讨其欢心。艳绝的圆圆。一出场就将吴三桂迷住。临别时。田畹请求吴三桂保自己全家无恙时。吴三桂说了若圆圆可以馈赠给自己。便将保君家无恙。
就这样。陈圆圆被吴三桂要走。
为防同行招惹是非。吴三桂听从父亲的劝说。将圆圆留在了京城府中。奔赴山海关了。
谁知。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而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却听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如是冲冠大怒。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
后来。吴三桂的部将终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如是。两人才得以重圆。只是。人情薄。男子的心更薄情寡义。当吴三桂进爵云南王后。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不愿是非缠身于是托故推脱掉。吴三桂便别娶她人。圆圆因此失宠。更可怕的是正妃善嫉。对吴三桂的爱妃多加陷害冤杀。对她亦心机重重。使她险些被吴三桂杀掉。
圆圆。自此心死。遂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陈圆圆便自沉于寺外莲花池。
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是为当时秣陵教坊的名妓。
父亲。原是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迫害家道败落。八岁时。跟随着养母的李香君改吴姓为李。自幼习艺。精通诗词音律的她。深得四方游士追慕。加之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性风雅。因而她所在的媚香楼的客人集聚的多都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十六岁那一年。她逢着了名闻四方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并一见倾心。
倾城之貌的李香君。亦也入了侯方域的眼。可谓两情相悦。可惜侯方域没有可以将她赎出的银子。这时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资助。赎身办得很顺利。是夜。侯方域送上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给李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但是。不久李香君知晓了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的。而是阮大铖赠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目的是要拉拢侯入僚。说起阮大铖来。还真是让人憎恨。他虽是明末戏曲家和文学家。然而人品却十分低下。做着一些龌龊的事情。
对于此。侯方域是犹豫不决的。李香君则不然。她当众发飙。将自己头上的发簪取下。骂醒了侯方域。最后。变卖了首饰。又四下借钱。终把钱还给了阮大铖。
阮大铖并不为此作罢。而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陷害侯方域迫使他离开了李香君投奔了史可法。
洗尽铅华的李香君。开始闭门谢客。一心等侯方域回来。
可是。阮大铖并不为此收手。而是怂恿弘光皇朝的大红人田仰去迎娶李香君为妾。李香君自是不从。而田仰无耻地坚持。于是她便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到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田仰一众人看要闹出人命。这才灰溜溜地作罢。
后来。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甚广的“血溅桃花扇”的故事。
阮大铖。也真是个混蛋。揪着李香君就是不放。一招使完不成。又一招。这次是打着圣谕的幌子。征李香君入宫。毕竟是弱女子一枚。哪里能违抗得了圣旨。带着对侯方域的无限的眷念。李香君进了皇宫。怀里紧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
真是。一入宫门深似海。以为就此。在宫中孤老。谁知上天也是眷顾她。1644年。清兵攻下了扬州。直逼南京。弘光帝闻风出逃过程中被部将劫持献给了清军。南京城。不攻自破。在南京城破的时候。李香君就随着一些宫人逃离出来。
可是。出来了也是无路可走。秦淮河畔早已火光冲天。媚香楼也葬入一片火海之中。还好。恰遇了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他便带着她逃往到苏州。
据说。这一天侯方域也在南京城四处寻找李香君。可惜他们隔着一箭之遥的长板桥没能相遇。也只能说两人有缘无份了。
1655年的暮春。桃花儿凋谢。落红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题有侯方域诗句的扇子。凄凉地来到了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史书言。李香君后不知所终。
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因仰慕李白。她的名和字都跟其相关。
董小宛。其实是个大家闺秀。出生于苏州城内的\"董家绣庄\"。时年。\"董家绣庄\"是为苏州小有名气的一家苏绣绣庄。
自小灵慧的董小宛。让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十三岁那年。父亲患上暴痢。不久撒手人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母亲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于是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带着女儿隐居其中。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后。因时局不好。天下陷入一种战乱之中。白氏便欲关闭绣庄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谁知。一算账不但没有银两剩余。竟还欠下了上千两的银子。明显的是伙计算计她们柔弱的娘俩。白氏一弱女子明知被骗。也无力去争执。就在又气又急中病倒了。
就这样。养家的重担和债务就全压在十五岁的董小宛的身上。
别无他法的情况下。董小宛只得答应了别人的引荐。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卖艺。脱俗超尘的气质。琴棋书画高超技艺。很快就让她名震秦淮河畔。不过。清高的董小宛并不得鸨母的心意。常对她冷嘲热讽。一气之下。董小宛离开了南京回到了苏州。可是面子终抵不过生活的残酷。债务和母亲的医药费。都是迫在眉梢的事情。于是。不得已她将自己卖到了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只是不卖身。
这样的她。自是吸引了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不过。她却很是鄙视权贵。巧与周旋其中。而不委身于任何。直到遇到了明末四才子之一冒辟疆。她的一颗芳心才深系。
容貌俊美。风度潇洒的冒辟疆。是复社中一位才子。世称\"美少年\"。这样的冒辟疆。使董小宛对之一见倾心。
只是。也爱的卑微。
冒辟疆。也是多情。遇着小宛之前一颗心系着的是另一位名妓陈圆圆。只是。圆圆终被他人所据才转而跟小宛纠缠在一起的。在这段爱里。全然都是董小宛一个人的主动。而他则事事举步踌躇。
就说为小宛赎身这事儿吧。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鸨母就想抬高赎金。冒辟疆。为此就犹豫了。其实作为一个殷实家境的公子不是不够钱赎她。只是多少有些不想。还是恰遇了柳如是和钱谦益。因柳如是是小宛当初的好姐妹。仗义的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如是钱谦益出钱出面才帮他们解决了这赎身之事。
终入了冒家的小宛。跟冒家上下都相处得非常和谐。与冒辟疆相处的。也很风花雪月。最令人折服的。还是她可以将琐碎的日常生活过得很浪漫具有情调。比如。她为冒辟疆做的食物。每每都鲜洁可口。花样繁多。还有酿饴为露。酒后用白瓷杯可盛出几十种花露。在喝茶方面。她和辟疆也有共同的嗜好。常常是一人一壶。花前月下默默相对。细细品情。
这样情致的生活日常。也让她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到超脱和清澄的诗意。
后来。冒辟疆自己都说。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
若是能如此静好地过完一生。也真是极好的。只可惜。那是个乱世。他们刚刚在一起一年后。李自成就攻占了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清军肆虐无忌。冒家也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小宛随夫一路南逃。
在缺米少柴的日子里。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可是。就在这时。冒辟疆还不幸病倒了。下痢兼虐疾。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为照顾他。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摊在他的床榻边。经过五个多月。冒辟疆的病情才终于好转。然而小宛早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
接着。冒辟疆又连病了两次。每一次都是小宛日夜侍寝。不眠不休地照顾他。结果。他好了。她却病了。
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名医来为她诊治。终没能将她救治过来。
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逝去。
顾眉生
顾横波。生于1619年。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
因着“一品夫人”的称号。她也成为了秦淮八艳里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同时其一生也极负争议。
据《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如此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至今还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反串小生与董小宛合演《西楼记》《教子》。可谓惊动万千。
时年。她居于眉楼。时人也戏称其为\"迷楼\"。
\"迷楼\"。曾是隋炀帝时建于扬州的别院。因该处\"曲折幽深。阁楼错落。轩帘掩映。互相连属。如仙人游\"。 故名\"迷楼\"。而以\"迷楼\"戏称\"眉楼\"。皆意指的是其风姿迷人。所访者无不神魂颠倒。
1641年。她嫁给龚鼎孳。洗尽铅华的她。遂改名换姓名为\"徐善持\"。
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龚鼎孳与顾横波曾阖门投井。谁知未死。被俘虏。受不住拷掠五月降清。仕途亨通的龚鼎孳。成为为三朝之臣。做到了礼部尚书。起初。顾横波还劝其忠君守节、以死殉国。可龚鼎孳舍不得自己的前途和美满的家庭。作罢。
后来。龚鼎孳正室董氏因已授明朝诰命。让封号顾横波。顾横波便也就堂而皇之的接受了被封的\"一品夫人\"。
1664年冬。顾横波一病不起。于北京铁狮子胡同逝世。
卞玉京
卞玉京名赛。又名赛赛。因后来自号\"玉京道人\"。故名玉京。
出身于金陵秦淮官宦之家的她。因父早亡。与妹妹不幸沦为歌妓。因其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又尤擅小楷。还通文史。所以。很快成为了秦淮河畔的一位名妓。
卞赛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姻缘。
崇祯十四年春。吴梅村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时。与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赛姐妹相遇。一见之下。便被卞赛身上的一股子高贵脱俗及隐约着的忧郁气质所吸引。
由此。二人结下一段情。
时日久长里。他们的感情愈深。某一日。卞赛寄吴梅村一书简。一读之下吴梅村自是知她想嫁给他的心。但是。此时有消息出。说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来金陵选妃时。早已看中了陈圆圆与卞赛等。在权势面前。他自知不是对手。所以在卞赛的寓所吹了几首曲子便凄然离去。
一段情缘。也就此结束。
二年后。卞赛嫁给了一诸侯。因不得意。便将侍女柔柔进奉之。自己到了苏州出家当了道士。自此。卞赛长斋绣佛。一颗尘心不在。
顺治七年的某一天。在钱谦益家里她看到了吴梅村作的《琴河感旧》四首诗。知吴梅村一直对她思念不已。由是。有了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的那场相见。只是。情缘了。他们二人相见亦没能修前缘。
她只为吴氏操琴。而吴感怀不已里也只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
后来。卞赛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寇白门
寇白门又名寇湄。其寇家曾是著名的世娼之家。而她亦是寇家历代名妓中佼佼者。
曾经。钱谦益对其的才与貌有这样的赞誉——\"今日秦淮总相值\"。
纵观寇白门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
那是崇祯十五年暮春。声势显赫的功臣保国公朱国弼专门找到了钞库街的寇家见她。对于殷勤的、斯文有礼的朱国弼。白门是心仪的。所以。当朱国弼提出要娶她时。她满口答应了。他。却也是风光无限的人。给了她一个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那一年。白门17岁。于浓妆重彩里登上了那台大花轿。只是。等在她前面的不是美好圆满。而是破碎。
他朱国弼。原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娶白门只是一时所需。数月后他就寡情地将她弃宠。开始行走于章台柳巷之中。
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被清廷软禁。为了活命。朱国弼竟打算将家里所有的歌姬婢女全卖掉来赎回自己的性命。见其薄情寡义如此。寇白门痛心疾首后短衣匹马带着婢女归返金陵。并在旧院姊妹的帮助下筹集了20000两银子将朱国弼赎了身。
脱身的朱国弼。见其如此重义便想重修旧好。然而。白门早已洞穿世相。知晓他究竟为何种人了。于是。断然拒绝他道: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从此你我互不相欠。
就此。白门又回到了金陵秦淮河畔。在歌楼里过起了酒酣诗热的名妓生活。
只是。后来不幸病倒。最后流落乐籍病死。
马湘兰
马湘兰。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
灵秀的她。善画。尤其擅画兰竹。故而有\"湘兰\"著称。据说。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可见。她在绘画方面的造诣极高。
在秦淮八艳里。她是相貌不出众的。却因\"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而声名一时。
生于南京的马湘兰。自幼不幸沦落风尘。但她为人旷达。善交际。因而她的居处慕名求访者甚多。靠着客人的馈赠。她积蓄了一些钱财。于是在秦淮河边盖了一座小楼。取名\"幽兰馆\"。
24岁那年。她认识了长洲秀才王稚登。时年王稚登正落魄。偶然来到\"幽兰馆\"。与马湘兰言谈里投缘。都叹相见太晚。这之后。王稚登便成了\"幽兰馆\"的常客。
二人。煮酒欢谈。相携赏兰。自是惬意。
再是欢喜。毕竟马湘兰是欢场中人。欢愉可以。但是谈及婚嫁。王稚登就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了。最终。他还是假装不知她意。婉拒了她要跟随他一生的想法。
后来。差点有了转机。就是得以京都大学士赵志皋举荐。王稚登参加编修国史工作。这一次王稚登以为幸运降临。便意气风发地去奔前程。心里还盘算着:等到京城有所发展后。就回来接马湘兰同过一生。
送走王稚登后。马湘兰也悄悄地闭门谢客。于静待里等候他的仕途得意和归来。只是。春去秋来。都没能见到他的音讯。原来。他这次也并不得意。因受一批文人的排挤。他虽然参加了编史工作。却尽做一些打杂的事。日子自然很不好过。勉强撑到岁末。索性收拾行装。回到江南。不过。他却不愿再面对一片痴心的马湘兰。便把家搬到了姑苏。绝了两人相守终生的念头。
马湘兰。却是重情。在得知他的失意而归。便赶往姑苏去安慰他。
只是。不知是情缘浅。还是不够爱。两人终再无谈及婚嫁之事。他定居苏州。她每隔一段时日去到苏州住几日。与他畅叙心曲。
日子。就在这种淡然如水里逝去。不觉里就这样过了三十余年。
五十七岁那年。她抱病去往姑苏为他举办了七十寿诞的祝寿宴会。宴会上。她为相恋三十余年的他高歌一曲。他则听得老泪纵横。可惜。终没能相伴到老一起走过。憾事留存心尖。熬尽了她的心力。回去金陵没多久。她便逝去。
他听闻。悲痛之余。挥笔写下如是挽诗:\"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
可是。又怎能换回她一生的真情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68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淮,南京,崇祯,金陵,的是,苏州,陈圆圆,都是,柳如是,名妓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淮八大名妓都有谁,她们有哪些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秦淮八大名妓。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个南曲名妓。她们分别是柳如是、陈圆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