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我们70后人当年生活,谁还有这样生活感悟?
原创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我们70后人当年生活,谁还有这样生活感悟?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七O后和七十岁后。是二个不同年龄时间段的人群。他们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感悟有着天壤之别!

七十多岁的人们都是在建国前出生。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困难时期。正处于发育、长身体的时候。那时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按票证计划供应。那个时候大人们每年发放的布票是一丈二尺。小孩子的只有七尺半。其中还要包括床单、被褥、蚊帐和枕头…………每年所发的布票做一身长裤长衫都不夠。更没有多余的布票买内裤……所以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甚至还要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再穿……最后肯定是破破烂烂、捉襟见肘。前些年一些青年人非常偏爱那种帶洞洞的破牛仔裤。如果把那个时候的烂衣服给他(她)们穿。一定会大受欢迎——既新潮、又时尚、又非常地酷!老妪当年也经过了那窘迫、尴尬、难堪、冷冻的岁月。因为既没有布票。还没有钱去置条内裤。因为家里只有一条共用的长裤。天长日久。还养成了裸睡的好习惯。每每看到小区里的旧衣物收集箱里堆满了八、九成新的衣服。不免有些义愤填赝。仰天长叹!然而一些年轻人却笑我痴。笑我呆。笑我是跟不上时代发展进步的老出土文物!

七O后对小编提出的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没有一点点感悟。七十年代出现的化纤衣物。已经免收布票了。实在不堪的家庭。也可以花上五角钱。买条的确良的尿素袋子做条裤。人们的穿戴有了一定的改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物资极大地丰富了。什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七O后、八O后的眼里。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题主在提问题时。打了一套霍元甲的迷踪拳。我只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一套太极☯️拳般的回答给友友们看!









其他观点:

我是65后。小时候生活是困难。但没像你说的这么凄惨。一件衣服穿9年那得是什么衣服。

我上小学的时候是70年代末期。那时候有穿布丁衣服的。到了80年代初期。基本上就没有穿破衣服的了。

普通人家吃饭上顿地瓜下顿地瓜。玉米饼子都很少能吃到。只有过年才能吃顿白面饺子。

那时候的孩子。到了冬天就盼着过年。因为能吃上几顿好饭。可以放挂鞭炮。

现在的社会。人民幸福。吃的好。穿的好。和过去的生活相比。天地只差。可是仍然有些人不知足。原因是人心的贪婪。私欲的膨胀在作怪。这是教育的缺失。社会的悲哀。长此下去。社会再怎么发展进步。永远也赶不上人们对物质需求的上升的速度。

学会感恩。知足常乐。才是人类正确的人生观。

董青岛供稿

其他观点:

题目的这句话错了。不是70后人的生活;是70年代人的生活。

此七十彼七十。这里说的70后应该是指七十岁以上的人。不是指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啰嗦了。

回答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生活艰苦。国家还在计划经济。人们生活用品比较匮乏。买什么都是凭票供给。年青人不懂。问问老一辈人就知道了。买肉要肉票买米买油什么都是凭票限量供应。就是我们身上穿的做衣服的布都要凭票买(当时根本没有成衣卖)。商店里全是布匹。有多少尺的布票就给你剪多少。能做什么你自已计划。

那个年代很少有失业。国家根据计划招工。到工厂或者商店工作都有劳保工作服鞋帽等。只要你穿工作服走在街上。一眼就看得出你是干嘛的。一年一套那时候的人能穿工作服就了不起了。甚至谈恋爱都穿。

你不说。那时候的东西质量就是好。不说上海手表凤凰自行车。拿这个说吧。不论是工作服还是街上买布做的衣服都很耐穿。真的从新穿到旧都一两年。没办法破一点就不穿吗?补吧。裤子屁股处补一边不好看干脆两边都补。补个圆形的。看上去象个射击报靶板一样好不好笑?又能穿一段时间。没人笑话你大家都一样。这样把节省下来的布证留给老爸老妈或者小孩用。新三年旧三年。縫缝补补又三年是当时社会上的一句顺口溜。没九年那么长。但一套衣服最少也得穿上三五年是实!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0:35

      衣服,那时候,工作服,年代,都是,笑我,都要,是指,地瓜,计划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0:35

      没想到大家都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我们70后人当年生活,谁还有这样生活感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0:35

      七O后和七十岁后。是二个不同年龄时间段的人群。他们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感悟有着天壤之别!七十多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