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六七十年代。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农业。农民的政治地位高。大办农业的氛围浓。在城市街道、单位。工厂及乡村。都可以看到关于发展农业的巨幅标语。比如: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业是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水利工程。促进粮食丰产。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等等标语到处都是。
再就是全民都来关心农业。城乡结合。厂社结合。城区、工厂及学校等单位大力支援农村大办农业;抓改田改土。抓水利建设。实行机械耕作是常抓不懈。一浪高过一浪。
当然。农民在农闲时间。主要是冬春空余时间要抽出大部分人力。平时也要派多少个工给生产队去参加修水库。筑公路架桥梁等义务工程。去的人们都是从早上天未亮出发。下午接近天黑才回家。在工地上劳动是记工分。拿回生产队记工员处登记就可以了。不管远近的社员。中午少不了在工地伙食堂吃一顿罐罐饭。菜不怎么好。像盐菜、白菜、南瓜。东瓜等汤菜还是管够的。菜汤上面也能看到几滴菜油珠珠儿。
其实蔬菜也都是生产大队给各生产队下派的送菜任务。我就两次挑菜走了十几里山路去交给水库工地。
尽管劳动辛苦。但走进几百上千人的劳动工地。受热闹气分的影响。非常的愉快。特别是有中午那一顿罐罐饭的待遇。工分也要高些。比在队里劳动强得多。所以人们也都愿意去。并且在那儿也还有另一番劳动的情趣与劲头。
其他观点:
吃什么并不重要。不知道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忆苦思甜吗?那跟现在没法比。那个年代没有化肥农药。粮食单产低。更不可能有反季节蔬菜。通常就是地瓜干就咸菜。冬天萝卜白菜。春夏是应季蔬菜。更别指望鱼肉水果之类。那代人政治觉悟高。都衷心拥护共产党毛主席。因为解放前农民百分之九十没有土地。能有一亩自己的地是一生的梦想。上无片瓦盖顶下无立锥之地者大有人在。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习以为常。解放后家家户户分地分房。后来又入股合作社。真正尝到了当家做主人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只要国家号召。老百姓上下一心。搞水利、整良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发展。许多大的水利工程。直至今日还在造福后代。他们同样是可敬的人!所以不要问他们吃什么。而应该问他们做了什么!
其他观点:
一九六八年。开挖平阴县田山黄河至肥城县。名为一二三O的干渠。上万名民工上阵。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浩大工程。那时的工程。全部人工。没一点机械化。我参加了。
那时各生产队的劳力。都争着参加。能吃饱。是一主要原因。当时主食为杂面窝头。地瓜面。玉米面。高粱面三合一的。就萝卜咸菜。一星期改善一次生活。一斤白面馒头。一星期一次炒菜。白菜顿粉条。肉是沒有一点的。那时候可没有水果。副食品补充。又都干重体力活。所以饭量都很大。一斤干面煮斤半馒头。一顿吃完。没人剩下的。
六八年正是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备战。备荒。准备打仗”的时刻。民工们实行军式化管理。连绵百多里的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足有三百斤的抬筐两人抬。二百余斤的石头一人背。人工打炮眼。一人持钎。两人打锤。一上午能打一米六七十厘米深。中午放炮。几百米的山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连绵不绝。石块空中飞舞。非常壮观。很象河南林县红旗渠的情形。
一条干渠。两年多才竣工。竣工时。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出席了竣工典礼。
那时。这么一条干渠算上浩大工程了。据说还到起了美国的重视。派卫星拍摄。但与现在的南水北调相比。简直太小儿科了。然而对于全部用人工开凿来说。又显现出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来。
当时我十九岁。有幸参加了这一有备战意义。解决平肥两县灌溉的水利工程。在人生历程中还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段。
借回答这个问题。又回忆起那个时代。那段历程。心中非常激动。
尤其看到当前。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感到祖国的伟大。民族复兴在望。生为中国人的骄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7692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生产队,农业,工地,干渠,水利工程,都是,两人,贫下中农,白菜,工程
没想到大家都对六七十年代冬春季节,“上河工”干重体力活的农民,都吃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六七十年代。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农业。农民的政治地位高。大办农业的氛围浓。在城市街道、单位。工厂及乡村。都可以看到关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