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国营的店员为什么态度很“牛气”?
原创

六七十年代,国营的店员为什么态度很“牛气”?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六七十年代。能进大型国营单位工作本身就牛!我们那里有个转业的刘团长(参加过渡江战役)。北方人。南下干部。担任清江氮肥厂的党委书记。娶了个小他十岁的在银行工作的美女。一口气生了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像貌不错。但读书都不行。三个初中毕业。两个高中毕业就陆续参加了工作!2个分在百货公司。一个分在国营粮店。一个分在供销社。一个分在氮肥厂……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响当当的单位!

五女长成开嫁。二女婿是食品公司(下辖全区各乡镇屠场和县肉联厂)的科长。三女婿在百货公司销售科。四女婿在粮站。幺女婿在氮肥厂上班。尽是好单位。唯有大女婿陈涛是个教师。华东师大毕业。父母是农民。用丈母娘的话说。“是我们家条件最差的。但老头子喜欢读书人”!

当时教师社会地位排名垫底。被称为“臭老九”。在老丈人家。大家当面称老师女婿为大哥。背后却戏称他为“九哥”!

攀上这家人后。陈涛是学校里第三个(只有校长和教导主任有自行车)骑自行车上班的!当时自行车凭票供应。普通人买不到!那个年月。农村人每人每月供应半斤猪肉。可他父母及弟妹们。每月要比别家多吃两次回锅肉。那香喷喷的肉味随风飘散让邻居羡慕不已。以后又是村里第一个买黑白电视机的……

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的年代。国营店员工有多牛可见一般……不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改革开放后。百货公习。食品公司。粮站和氮肥厂等单位相继破产。原来趾高气扬的金花们相继成为下岗工人。自谋出路……

大哥真正成了大哥。先后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还出版了几本教学专著。后来在正高的职位上退休……这是后话。

其他观点: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六七十年代。凡在国营或集体单位工作的人员自豪感很强。每天工作轻松。工资旱涝保收。相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真有天上地下之差。

其他观点:

六七十年代。国营的一切端铁饭碗的在广大农民面前的态度都是很“牛气”的!

因为他们工资有保障。生活就有保障。所以他们在广大农民面前就显得特别很有“牛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0:59

    女婿,金花,单位,工作,农民,粮站,牛气,氮肥厂,大哥,年代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0:59

    没想到大家都对六七十年代,国营的店员为什么态度很“牛气”?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0:59

    六七十年代。能进大型国营单位工作本身就牛!我们那里有个转业的刘团长(参加过渡江战役)。北方人。南下干部。担任清江氮肥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