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中说“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十二卷军书上,每卷都有她爹的名字?
原创

《木兰辞》中说“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十二卷军书上,每卷都有她爹的名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三十三年。讲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次数也应该有几十次吧。我们约定统一的解释都是虚指。与后文“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十二”一样的意思。

文言文中表示虚指的数词有“三”。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可见这里面的“三”都是虚指。后来的成语“三番五次”“三令五申”都是虚指。表示次数多。

“九”也在文言文中表示虚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其中“九皋”指深远的水泽淤地。而后把水的最深处称为“九渊”。

贾谊在《吊屈原赋》里有言“袭九渊之神龙兮。汤深潜以自珍。”“九死一生”、“九泉之下”、“九霄云外”和“九牛一毛”现在还在用。都是极言多、大、深、远。

可见《木兰辞》中。“军书十二卷”也应该是虚指。形容军情紧急。刻不容缓。至于“卷卷有爷名”。表现的是命令不能违抗。也表现木兰的担当。

当时父亲已经年老。弟弟还年幼。那父亲肯定不会让尚未成年的儿子去奔赴前线。木兰知道。让年老的父亲去出征。很可能九死一生。一别就是永诀。想到这些。木兰就选择了挺身而出。

木兰从军是发生在北魏到隋朝之间的故事。这时候实行的是府兵制度。府兵制士兵用服兵役的方式来免除一定的赋税。但是士兵要自己准备战争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样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木兰的准备工作做得从容充分。也是因为有这样精心的准备。木兰才会在“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残酷斗争中幸存;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府兵制下的真实写照。

府兵农忙时节耕种土地。农闲的时候参加训练。训练的时候每年都有花名册。战争爆发的时候根据需要确定征兵的人数。这样就可以减少国家的军队开支。

一般来说。训练的时候只要是成年的男子都要参加训练。有的家可能有多个。

但木兰家“阿爷无大儿”。所以平时参加训练的只有木兰的父亲。所以“卷卷有爷名”。前些年都有征兵。但因为木兰家男丁少。木兰家没有被征。这次战争规模很大。全面征兵。每一户都得派人。

木兰深感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所以主动请缨从军。表现了木兰申明大义。

“巾帼不让须眉”。从花木兰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她危难时刻显身手。她“位卑未敢忘忧国”。更可贵的是战争中有谋有勇。能够凭借女性的细腻化险为夷。真是女性的骄傲。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为什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里的军书“十二”卷。十二是虚数。并非实指。说明征兵的文告之多。征兵之急。这和下文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十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的“十二年”理解都是一样的。都是虚指。说明木兰在沙场征战时间之长。乔装虽然不易。但是无人察觉。说明木兰乔装非常机智。古代汉语中虚指的用法是很多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如果理解为三个人。就不妥了。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三千尺”和“九天”都为虚指。是来形容山高、天高。若理解为实指。就不对了。

其他观点:

您好谢邀!《木兰辞》也称《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第一段写木兰决心代父从军。以“唧唧复唧唧”开头。暗示木兰忧心沉重。此时已无心织造。则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见出手不凡。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指征兵名册。十二卷是比拟其多。“卷卷有爷名”意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的。

这句话主要突出了花木兰的父亲花弧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后备军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预备役”。也是一位善骑射的名将。每一卷征兵文书上都有他的名字。这显然与他的身份有关。也强调了木兰的父亲必须要上战场。但此时花弧已近花甲。如果再上战场。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了。紧接着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道明了家中情况。这也正是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2:51

    木兰,都是,卷卷,府兵制,父亲,的是,花木兰,十二卷,阿爷,都有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2:51

    没想到大家都对《木兰辞》中说“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十二卷军书上,每卷都有她爹的名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42:51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三十三年。讲解“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次数也应该有几十次吧。我们约定统一的解释都是虚指。与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