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原创

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民国史学大家孟森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就此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代表做是《明元清系通纪》、《清史讲义》。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其他观点:

其实清才是得国“最正”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的。角度一:中国历朝历代的更迭。只有汉与明两朝是“白手起家”。无所依凭。而其他的朝代基本不是敌国入寇就是权臣夺位。都是统治阶层内部的事;角度二:汉与明不是直接从前朝争得的天下。而是在前朝已经陷入乱局时。从群雄手中争得的天下。所以没有篡位叛国的嫌疑。

相比起来。朱元璋认为自己得国比刘邦还正。他是这么说的:“传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然成汤革夏。乃资毫众;武王伐纣。受赖西师。至于汉高。虽起徒步。尚藉亭长徒众所附。上不阶寸土一民。呼吸响应。以有天下。方册所载。未之有也。”

这话说得很明白:成汤、周武王都是一方诸侯。算不上正;刘邦虽然也是平民。但毕竟还是秦朝的亭长。算不上官但也是个吏。只有我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的草根天子——这是角度一。朱元璋还从角度二阐述过一个理论:“朕不得已起兵。欲图自全。及兵力日盛。乃东征西讨。削除渠魁。开拓疆宇。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朱元璋是不得以才起义的。而且当时天下已经不再被元朝所有。所以我是取天下于而非前朝。不是叛国。

所以……顺着朱元璋的角度。乾隆也提出了只有清朝得国最正。因为清朝努尔哈赤凭借十三副铠甲起兵最终得了天下。这符合角度一;清朝入关时明朝已经被大顺灭了。清朝是为明朝复仇。才“顺便”得了天下的。这符合角度二……所以真要比理论建设。那还是乾隆更胜一筹啊!

其他观点:

  “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是近代清史学家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第一章开头所言: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借威炳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知道该句话出处和全句。就比较好理解了。

  因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是平民、小吏出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更低微。其出身贫农。做过乞丐。为了糊口甚至出家当过和尚。没有任何家庭基础和资源凭借。开始的时候或许就是为了活下去。说的高尚点是为民除暴政。起初并没有篡夺最高权力的想法。而是靠形势而一步步走上了人主的宝座。的确神奇而又不易。

  反观其他历代大一统王朝(所谓大一统王朝。一般指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帝王。秦朝不用说了。秦始皇本身是王;晋武帝司马炎凭借家族势力。权臣篡权;隋文帝杨坚大贵族出身。权臣加外戚篡权;唐高祖李渊是贵族出身。隋的臣子夺权;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臣子。算是夺权;元太祖不用多说;清名为江山得自李自成。实则也是趁机得之。

  所谓来路不正。即是巧取豪夺。纵观上述帝王基本都属于豪夺巧取。只有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以反对强权暴政以图生存开始而奄有天下。

  孟森先生对历史多有发明创见。所作评议颇有精辟独到之处。“得国正者。唯汉与明”也成为其一句广为传播的名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57:51

    朱元璋,角度,天下,刘邦,明朝,清史,出身,权臣,清朝,乾隆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57:51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看待“得国正者,唯汉与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6:57:51

    民国史学大家孟森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就此开创了明清断代史研究之先河。代表做是《明元清系通纪》、《清史讲义》。我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