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庄之战,李云龙为何能用六十人突围日军一个团?
原创

辛庄之战,李云龙为何能用六十人突围日军一个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辛庄之战的原型是宋庄之战。日军不叫团。叫联队。参战的为日军第十二联队。该联队隶属于第二十六师团。共有两个步兵大队。1942年6月8日。联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得到情报。说西固罗附近有八路军大部队。便急令联队部和所属的两个大队分路向西固罗围击。但当他们赶到西固罗时。却扑了个空。

即便扑空也没影响坂本的好兴致。第二天上午他就带上由三个日本人组成的“战地参观团”。由骑步兵保护。到西固罗一带进行参观。这些家伙一路上说说笑笑。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距西固罗南面十里的宋庄。

坂本还不知道。情报上的“八路军大部队”其时就集结在宋庄。这些部队来自于四个不同的战斗单位。6月9日凌晨3点多。他们才刚刚到达宋庄。

在宋庄的四个战斗单位里。七分区二十二团的两个连相对较为突出。二十二团是七分区的基干团。也是冀中军事素质最好的部队之一。原为大团。后改编为五个连队的小团。团长左叶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师级干部。曾经历过湘江战役、西征战役等令许多老红军都刻骨铭心的突围战。又在冀中对日军打过多次漂亮的伏击。这让他自然而然地成了各战斗单位的灵魂。

发现“战地参观团”后。左叶决定展开先发制人式的攻击。他拿着望远镜观察。看到在五六个日军尖兵后面。有个戴值勤带子的军官。这名值勤官边走边跟一名军官说话。还不时向周围指指划划。左叶当即断定值勤官所陪同的不是一个小人物。遂让一名特等射手进行瞄准。事后证实。此人正是坂本。

保护“战地参观团”的日军。居前的是骑兵。团作战参谋数了一下马。共有三十匹。骑兵后面尾随着大队步兵。大概有两百多人。眼见得日军骑兵离宋庄越来越近。透过飞扬的尘土。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马的颜色以及人的穿戴。就在他们距宋庄仅三十米时。左叶一挥手。一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和一个掷弹筒同时开火。顿时将对方打得人仰马翻。坂本和“战地参观团”成员本在道沟里行进。但因为骑着马。身体暴露在沟外。在特等射手开枪后。他应声落马。虽没有当场身亡。但已经受了重伤。

日军骑兵几乎全部在这场急袭中被打死。步兵见此情景。慌忙七手八脚地将受伤的坂本等人给抬了下去。几分钟后。回过神来的日军步兵才开始组织反击。他们端着刺刀。嘴里发出“呀呀”的叫声。成群地向村口冲来。

宋庄约有四百户人家。在冀中平原上算是一个中等村庄。它分成南北两部。北大南小。称为南北宋庄。村庄的南北两部相距不过五十米。村里的每座院落都有土坯墙围着。并且挖有地道。左叶等人一到宋庄。就认定这是个适于打村落防御战的地方。

“反扫荡”期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战斗随时都可能发生。绝不能存有任何麻痹侥幸心理。好就好在。左叶和他的临时搭档、团总支书记贺明之间。没有像常德善、王远音那样。在关键时刻出现分歧。他们当时就共同决定。不管敌人来不来。也不管来得多。还是来得少。都要做好最充分的战斗准备。

其后。左叶负责制定作战方案和布置兵力。贺明负责政治动员。两人又一道组织军民抢筑工事。为此提出口号的是“工事宁可做了用不上。也不能用时没有做”、“多挖一锄头。少挨一弹片”。至拂晓前。宋庄的街口已被堵死。院落已被打通。村外到村内。屋下至屋上。三道工事及其火力配备体系都已就绪。这对尔后的战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军发动反击后。以分队为单位。向村口实施小集团式冲锋。但他们一到村口前沿。就被手榴弹给打了回来。在被连续击退五次之后。日军不得不暂停进攻。一边用火力对村庄进行严密封锁。一边从东、北、西三面对宋家庄实施包围。

日军暂停进攻。似乎给八路军提供了一个从南面突围的良机。但左叶却果断放弃突围。选择了继续固守。

八路军在遭到合围时。一般有三种策略。上策当然是率先跳出合围圈。但如果先机已失。就必须坚决进行村落防御战。在坚持一天后到夜间突围。此为中策。下策是在白天向外突围。八分区雪村突围选择的恰恰是下策。这或许是因为部队的防御部署还没做好。日军就已冲到了村边。也可能是常德善、王远音看到包围上来的敌人太多。担心顶不到晚上的不得已之举。总之是战术没有用对。违背了孙子兵法中“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的基本军事原则。

敌人将宋庄围住三面。单单空出一面。也很难说不是有意为之。八路军即使能够突出去。也要在碉堡林立、公路如网、大兵尾随的野外与敌作战。打起仗来非常吃亏。两相比较。孰若以村庄为依托。利用工事和地道阻敌。拖到天黑再突围。这其实也是左叶、贺明刚进宋庄时就产生的共识。即要么不发现敌情。发现敌情就坚持打到天黑。

上午九点多。左叶接到报告。村东二三百米处的坟地里出现日军的电台天线和大炮。赶过去一看。原来是敌人的通讯站和炮兵阵地。而且还有不少敌人正在抢挖工事和架炮。他立即命令重机枪和迫击炮进行猛射。只一会儿。坟地上就不见了敌人的踪影。

日军实际是在用电台召唤援兵。十点多。周围的敌人先后增援上来。除第十二联队外。还有附近据点和正在进行“扫荡”的其他日军。随着援兵的到来。敌人开始逐次对北宋庄展开攻击。

北宋庄由二十二团和蒿无县大队驻守。县大队严格说来只是地方武装。并非八路军正规部队。所以防守任务主要由二十二团的一、二连承担。日军先攻一连阵地。后攻二连阵地。到十一点左右。又对一、二连阵地同时发起猛攻。每次进攻前。日军都先集中火炮和重机枪进行定点射击。以便扩大八路军阵地前沿的射孔并摧毁围墙。之后。他们才向村口发起冲锋。

二十二团在宋庄临时构筑的防御工事有一个创新。就是把第一道工事的掩体挖在了村边土墙的墙下——掩体的大部分都在墙里面。同时用砖垒边。用盖板覆土。敌人炮击时。战士就到墙里面躲避;掩体的小部分在墙外面。敌人冲锋时。战士就到墙外面进行阻击。

这种取命为“壁里藏身”的构筑法应陋就简。却很有实用价值。八路军当时能够顶住日军的炮火攻击。“壁里藏身”应记一大功。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原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指挥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时。据说运用的就是二十二团在宋庄构筑工事的经验。

在依靠“壁里藏身”加强防护的同时。左叶还下达了“三不”命令。“三不”命令的第一条。是敌人不到五十米以内不开枪。重点在于打得准。而不是打得多。二十二团有一批特等射手。在交火中发挥了很大威力。一连班长李清泽弹无虚发。七枪撂倒了七个日本兵。二连副连长庚治国发现敌人有一挺轻机枪在不停地扫射。便抓住敌机枪射手和弹药手换梭子、运子弹的机会。连开两枪。把这两个敌人全给打死了。战后清点下来。如此长时间的激烈战斗。步枪子弹也仅消耗了千余发。

“三不”命令的另外两条分别是:敌人不发动集团冲锋不使用机枪;不是成群的敌人不扔手榴弹。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敌人分散着上。便用特等射手招呼。如果一阵阵一群群地来。则轻重机枪、手榴弹“伺候”。八路军子弹不多。手榴弹多。尤其当敌人成群结队地冲到墙根处时。战士们就从工事里跳出来。把一排排的手榴弹投向敌群。很快就能把他们的冲锋给打下去。整个宋庄战斗。一共用掉手榴弹两千一百三十余枚。整整是步枪子弹的两倍多。

至下午两点。一连打退了敌人七次冲锋。二连也打退了五次冲锋。眼看对北宋庄的进攻受挫。日军遂将进攻重点移至南宋庄。

驻守南宋庄的是七分区警备旅的一个混合连和晋深极县大队。人数少。弹药也不足。但打得一样顽强。在村边围墙被敌人炮火摧毁后。他们就转移到院落和房上继续同敌人拼杀。此后又接连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下午四点。日军迂回部队终于冲进了南宋庄。八路军正面和侧翼处处受敌。无法再守。于是晋深极县大队向南突围而去。混合连则在二连的掩护下突进了北宋庄。

南宋庄失守使得日军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北宋庄的西面虽然已很吃紧。但左叶仍不得不从那一面抽调兵力。用以加强南部的防御。此时战斗已打了八个小时。经过敌人炮火的连续轰击。北宋庄村沿的工事大多已残破倒塌。二连只得撤进村边房屋。三连也移至第三道工事坚守。天气炎热。可是很多人自战斗打响起就没有喝过一口水。一个个嘴唇都裂开了血口子。更使人担心的是。弹药越来越少。但村外的敌人却还在不断增加。

离天黑还有足足四个小时。只有坚持到天黑才有办法。左叶、贺明传令下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阵地。敌人从哪里打进来。就从哪里把他打回去!”

左、贺的命令下达不到半个小时。敌人就发动了全天以来最猛烈的进攻——眨眼之间。整个村庄似乎都在随着炮弹的巨响而频频颤动。村内硝烟弥漫。弹片横飞。炮击之后。轻重机枪又像狂风扫过一样啸叫起来。

在二连阵地。日军以苇塘为掩护。从被火炮炸开的缺口冲进了村内。有十多个敌人还带着一挺机枪登上了屋顶。左叶闻报。一边命二连副连长庚治国予以驱逐。一边对贺明说:“这一定是敌人准备总攻。我们快到最激烈的地方去掌握部队。无论如何要顶住。丢了阵地要坚决地夺回来!”

话音刚落。两人便分别向一、二连的阵地跑去。当贺明跑到二连指挥所时。庚治国已率一部分人冲了上去。他们先对着房顶的敌人甩手榴弹。接着又上房拼起了刺刀。大约十分钟后。通信员向贺明报告。被敌占领的房子已全部夺回。这一消息令贺明本已很沉重的心情立刻轻松了许多。

一连阵地是敌人的主攻方向。日军连续发动三次冲锋均被击退。到第四次冲锋时。他们以施放的毒气为掩护。两肘托枪。匍匐着爬行到墙根。企图越墙而过。一连指战员看到这一情形。立即从工事里跃出。照着日本兵的喉咙猛刺。硬是用刺刀将他们给捅了下去。有个日本兵瞅冷子从围墙的缺口处跳了过来。恰好被一连班长李清泽发现。李清泽眼疾手快。上前一个突刺。把日本兵刺了个透心凉。

眼看着天快黑了。下午五点的时候。一股敌人冲进了东街口。紧急关头。一连连长吴浚池带着两个班的预备队和一挺机枪杀到。日军三进三出。终于还是没能在村内站住脚。

长时间的苦战拼的是勇气和信念。仅仅一句“再坚持半个小时就是我们的天下”。便足以让八路军在天黑之前越战越勇。日军打了一整天。同样又饥又渴。他们几次到井边推水车。都遭到八路军特等射手的狙击。水没喝到。还白白搭上了十几条性命。由此锐气大减。总攻也被迫停止。

天色逐渐昏暗。敌人也预计到八路军可能会利用夜幕进行突围。因此围着村子生起了一团团火。同时不断地向村里打着枪炮。八路军本来预定晚上九点突围。但由于敌人围得严。粘得紧。被迫一推再推。直到零时。才真正实施分路突围。

突围时。日军大多抱着枪在火堆旁酣睡不醒。有个在大道沟睡觉的日本兵被八路军不住脚地从身上踏过。还以为是自己的同伴。嘴里尚骂骂咧咧。一个战士顺势从他怀里夺过枪。一刺刀过去。替他来了个了断。还有个日本兵更可笑。被惊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居然迷迷糊糊地跟着一起跑。有人看到他戴着一顶钢盔。觉得很纳闷。拨过脑袋一看是鬼子。赶紧抡起手榴弹将他砸倒在地。

在坚持十四个小时后。被困于宋庄的八路军成功突围。尽管事后出于宣传需要等考虑。夸大了歼敌数字。但此战无可争议地可列为平原村落防御战的经典。事实上。“反扫荡”中利用村落进行防御。然后在晚上突围的部队几乎全部能够成功。后来冀中机关在掌史村遭敌围攻。也是用同一战术突出了重围。

其他观点: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亮剑》的每一次战斗故事都是有战史原型的!辛庄之战。反映的是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期间八路军的宋庄战斗。不足300人的八路军冀中军区22团两个连。在团长左叶的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1700多日伪军多达38次的疯狂冲锋。坚持到午夜并最终胜利突围。是抗日战争时期平原村落防御战的典范战例。

问题中关于李云龙率领的兵力有所出入。独立团最初并非是以60人应战。而是在经过一整天血战后。准备突围前还剩60余人。而李云龙的战法则与宋庄战斗完全相同。即在白天利用村落构建阵地顽强阻击敌人。跟鬼子伪军大打阵地战和巷战(如果全部把突入庄内的鬼子赶出去。是会遭到肆无忌惮炮轰的);坚持到天黑后再利用夜暗突出重围。甚至包括赵刚和王喜奎的精准射击。均取自于宋庄战斗的真实历史。

1942年6月8日深夜。与日军周旋多日的八路军冀中军区七分区22团两个连辗转来到宋庄。这是位于河北省深泽县东北约15里的平原村庄。大约有330多户人家。但是在日军疯狂的大扫荡中已经荒无人烟。团长左叶是1927年参军的江西老红军。战斗经验非常丰富。进村后即命令部队修筑工事。把各个路口堵死。院落全部打通。从村外到村内建立起三道工事防线。把宋庄变成了处处形成联通、火力可以交叉的战斗堡垒。

次日清晨7时30分。村头一公里处便出现了日军骑兵。来的是日寇冀勃特区司令官坂本大佐及其警卫部队300多人。与《亮剑》辛庄战斗如出一撤。坂本及其部下根本不相信经过反复扫荡的这个村庄。会有八路军的存在。因此大摇大摆行军而来。

22团一连在村东北口设伏。以一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和一具掷弹筒的重火力(看来是个主力团)以及百余支步枪。在敌人靠近到30米左右时突然开火。五分钟内便全部消灭了日军先头分队。坂本大佐亦被击伤头部(一说是坂本少将)。

两个中队的日军稳住阵脚后随即发动进攻。但是在22团布置巧妙的阵地和密集的火力前。伤亡十分惨重。经过五次冲锋和两个半小时的激战后。两个中队的坂本卫队只剩下50多人还能作战。八路军冀东部队的战斗力真不是盖的。

日军无奈。只好用无线电呼叫周边据点的鬼子增援。在“铁壁合围、拉网扫荡”后的平原上居然还有如此强悍的八路军主力。日军高层大为吃惊。开始火速调集援兵出动。

到1942年6月9日上午11时前后。从四面增援而来的日伪军多达1700余人。经过步兵炮和迫击炮一小时的火力准备后。日军步兵发起了新一轮冲锋。八路军战士用手榴弹幕给敌与重大杀伤。从12点到下午2点又击退了敌人五次冲锋。敌人不顾伤亡继续进攻。此时22团的特等射手发挥了巨大作用。一连一名班长7枪连毙7敌。二连副连长则亲手一枪击毙了500米外的日军机枪手。有效的遏止了敌人的进攻势头。

别再为赵刚一枪放倒500米外的鬼子迫击炮兵争论了。《亮剑》的每一个桥段。作者均有出处。

多次进攻受挫的日军无耻的施放了毒气。加之22团人员伤亡和弹药消耗较大。八路军放弃村外阵地退入各个院落。但日军无论怎么突人宋庄街道。均遭致命打击。可谓是有去无回。一名小队长直接丧失了冲锋的勇气。被上级当场砍了头。到夜幕降临的19时。陆续投入宋庄作战的日伪军已高达2500余人。但伤亡巨大的日军也是精疲力尽。点起篝火开始过夜。准备天明再战。

然而八路军根本不给敌人再战的机会。深夜便组织两个连利用夜暗分头突围。李云龙和赵刚各带一路的镜头感有木有?其中二连战士用手榴弹开路一口气冲出6华里成功突围。而一连乘日伪军大部在酣睡间。以快速的白刃战斗消灭敌警戒分队。也安全突出重围。宋庄战斗。八路军伤亡约80人。却毙伤日伪军1200余人(其中伪军200多人)。堪称平原抗战的教科书式战斗。

宋庄战斗不仅是冀中八路军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也在精神上给侵华日军以重创。从无极县马垒据点前来增援的一个日军中队100余人生还者仅有28名。中队长精神崩溃开枪自杀。另有7名士兵集体上吊自尽。他们实在无法接受的是。2000多人付出半数伤亡围攻了一整天。却不过是一支八路军的小部队。最后竟还突围而去。作战意志和所谓“武士道”信仰遭受严重打击。

《亮剑》仅仅把辛庄战斗拍成了一个插曲。并没有过多描述。如果全景再现宋庄战斗的历史。恐怕得有大把的军迷高喊神剧了。而其实。英勇的八路军确实创造过抗日战争的奇迹。谨此致敬!

其他观点:

在《亮剑》中。百团大战以后。日酋冈村宁次发动了对我八路军根据地的大扫荡。欲摧毁八路军总部和主力第129师。第386旅独立团奉命化整为零。以连级为基本作战单位从各个方向突出重围。

在辛庄突围战中。赵刚政委带领的一队人马中还附带着几个伤员。之所以能轻松地缴了伪军一个连的械。除了出其不意的打击。最关键的原因是伪军贪生怕死。与日军相比几乎没什么战斗力。

团长李云龙所率另一路人马。处境就危险了许多。由于日军一个大佐被李云龙所部干掉了。以为村中是八路军的主力。就调集了兵力。将村中包围了起来。

日伪军火力非常猛。白天难以突出包围。于是。李云龙部主动回撤村内。仅60余人的作战单位。利用地势和日伪军打起了巷战。打算晚上利用黑夜的掩护突出重围。

最终。李云龙所部能顺利突出日伪军的重围。人数少可能也是一个有利因素。因为半夜时分。鬼子都睡着了。仅留下不多的哨兵。把住出村的口子。干掉站岗放哨的兵。就可以直接穿插出去了。


最后。李云龙所部占据有利地势和地形。拖住了日伪军的进攻节奏。终于熬到了夜晚。到了晚上。日伪军为了防止战损。就停止了进攻。给了李云龙所部喘气的机会。否则。在白天一鼓作气地猛攻。李云龙所部就这么点人枪。就只能被歼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6:50

    日军,八路,敌人,伪军,冀中,工事,的是,阵地,部队,作战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6:50

    没想到大家都对辛庄之战,李云龙为何能用六十人突围日军一个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26:50

    辛庄之战的原型是宋庄之战。日军不叫团。叫联队。参战的为日军第十二联队。该联队隶属于第二十六师团。共有两个步兵大队。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