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首先。个人认为。从诗的文学水准和内在意境等严格意义上讲。《赠孟浩然》叫"千古名篇"不是特别恰当
还是先让大家熟悉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然后将这诗与其它的同类型赠别诗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个中原由。
其一。无论从所有无数的赠别诗上讲也好。还是李白的一千余首诗作来看。此诗应该不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
如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别董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等。这些都要比《赠孟洁然》出名。
其二。就是李白写的约160首赠别诗中。我也觉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出名。影响更大。
其三。据现存表明李白所写诗与孟浩然相关的诗歌有5首:《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从这5首来看。我觉得一、三首最出名。这两首中是不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牛些。
(一)这是一首为前辈名家量身定做的赞美诗。古往今来包括李白在内。写的其它赠诗。大多以景物言情。表达形式比较含蓄。可《赠孟浩然》完全不同。整首诗头尾充满着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望和和崇拜。始终表达了晚辈李白对前辈的赞美和佩服。这就像小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崇敬。也像粉丝对歌星的追捧。以至这首诗里收起了诗仙作诗的一般飘逸风格。手法表现是直夸直赞直抒情。心思表述是真诚真切真直白。
(二)这是一首两位伟大诗人的心灵感应诗。一位是当时唐朝诗坛的山水田园诗霸主。虽然一生没有入仕。但其山水田园的诗歌影响力大。可谓名满天下。德高望重。就拿大家耳熟能详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春晓》就知道孟夫子有多厉害了吧。
一位是当时诗坛的后起之秀。是浪漫派的代表人物。两者虽然年纪相差一轮。应该是同属相。由于共同的内心追求和不得志。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这是情到真处去雕饰。爱到深处全真话。
李白应该就是这样爱憎分明之人。敢于大胆表白心中的所思所想。以致全诗读来有点肉麻。却无拍马屁之嫌。如果换成常人必定遭人攻击。还好这是"诗仙"在夸人赞美人。这就像另一首《赠汪伦》由于出自李白之手。不过确实写得好。让历史上的小人物也随诗仙名扬千古。
(三)这是"诗仙"的一首表达胸怀和气度的工笔式画像诗。李白一生爱喝酒。喜欢游历山水。广交天下朋友。以其丰富和超于常人的想象力。让其诗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其意大开大合。可谓神来之笔。作如此不多见的大胆赞美诗。体现了诗仙太白的宽阔胸怀。
一开篇便是直接表达“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是自己喜爱孟浩然。尤其是他的人品。而且孟浩然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里的风流是赞美他的才华学识、为人口碑和行为品格。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诗人用"红颜"对"白首"概括孟夫子的人生。用"弃"对"卧"表明他的人生取向和态度。也就是说少年时代你就不愿望做官。而且一生闲云野鹤。老年之时依然逍遥自在。这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意思是说月光下一个人独自在饮酒。你就是不愿望去侍候君王。一个人自由自在。独自沉醉在山野中。诗人用"醉月"与"迷花"进一步用近景式手法。赞美孟夫子的飘逸隐士生活。也是对首联"风流"的具体和深化。用"不事君"写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骨。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两句。是说孟浩然的人品。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这里诗人又以抒情手法。对首联提出的爱进步升华为仰望和敬爱。
《赠孟浩然》是李白的一首名诗。是唐诗中不可多得的"画像式"赞美人之诗。全诗由"吾爱"开篇起笔。写出了作者对诗坛前辈为什么要爱。有哪些地方值得爱。应该如何敬爱等。直抒胸臆。直达人心。真表真情!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赏评!
其他观点:
此诗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颔联采用由反而正的手法。即由弃而取。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突出他的高风亮节。中间二联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是直接抒情。感情上进一步升华。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仰之情具体化。使诗在赞语中结束。 “高山”取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 “中圣”用的是曹魏时徐邈的故事 整首诗从“吾爱”到“可爱”最后归结到“敬爱”。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此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其他观点:
场面宏达大。唯见长江天际流。但大中存小。孤帆远影。另外还有李白和孟浩然两个诗人。在空旷且永久的长江碧空里。两个人的离别显得豁达开朗。但细品之下。又有横穿时空的力度。令人叹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060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白,这是,夫子,高山,诗人,白首,抒情,敬爱,一首,之情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样欣赏李白的千古名篇《赠孟浩然》?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首先。个人认为。从诗的文学水准和内在意境等严格意义上讲。《赠孟浩然》叫"千古名篇"不是特别恰当还是先让大家熟悉一下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