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以“护隋”的名义在晋阳起兵。攻取了长安。进而掌握了天下大义。隔年。通过禅让取得了帝位。建立了唐朝。随后。在儿子们的东征西讨下。很快就统一了天下。由于李渊没有处理好皇位继承权的问题。导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后来的唐太宗继位了。
唐太宗上位后。对内提拔贤能治理国家。对外御敌于千里之外。决战于大漠南北。先后翦除了东西突厥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使得边疆局势开始稳定下来。唐太宗在位期间。经济社会平稳。政治比较清明。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同时。在对外方面也是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不断降伏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把唐朝的文化传播到了域外。一时间大唐威严不可欺。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可以说。唐太宗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好皇帝。“治国平天下”他都占上了。为大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雄厚的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时期的军事战略是外向型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是显著特色。所幸。在唐高宗统治时期依旧有所保持。震慑着周边的蠢蠢欲动之辈。不过。在武则天后期。以吐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了。开始不断侵扰唐朝的边境。成为了边疆的不稳定分子。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边患威胁。唐朝在睿宗景云年间。开始调整对外军事战略。顺便进行了军事改革。里面有两个重点。一是战略进攻改为了军事防御为主。二是设立了节度使制度。便于集中统帅、协调各方。继而迅速地击败来犯之敌。
几年以后。李隆基发动了“唐隆政变”。取得了大唐的最高权力。唐明皇即皇帝位后。大肆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得唐朝的国力极盛。在这一时期。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留下了他们的千古名篇。书写了他们的传奇。一代阉人高力士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盛世之中往往隐藏着社会危机。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统治危机。为解决社会问题。唐明皇使用了大杀器“改革”。改“府兵制”为“募兵制”。以收纳流民。稳定社会秩序。兵制的改革。确实能减缓因土地兼并形成的社会矛盾。但放权于地方。尤其是给节度使以很大权限。埋下了地方权力过大的隐患。实际上。兵制的改革。加速了军镇合一的步伐。节度使依然具备了割据条件。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继续做大的趋势不可避免。中央已无力节制。话说。郭子仪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也是地方节度使之一。其他的功臣大多也是这个出身。可见。到了唐明皇末期。中央的力量已然衰弱了。地方节度使的力量开始崛起。此后。唐朝的国势一落千丈。“宦官干政、宰相专权以及外戚干政”在中央轮番上映。皇帝成了一个象征傀儡。在地方上。各节度使之间贪心不足。肆意发动战争。导致民不聊生。最后。黄巢起义重创了唐朝的统治根基。不得不请地方节度使来中央坐镇。可惜。引狼入室罢了!让朱温灭亡唐朝自立为王了。
总之。唐朝藩镇割据形成于边疆军事形势的需要。奠基于唐玄宗兵制的改革。壮大于安史之乱时期。到了唐朝后期。随着中央力量的不断削弱。终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在内忧外患之下。唐朝灭亡了。
其他观点:
907年。唐昭宣帝禅位于朱温。唐。亡于藩镇。
当年。大唐的天下。本来就是李渊这个地方实力派造反打出来的。大唐天子当然对地方势力的壮大颇为警惕!
可是。大唐天子却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藩镇形成、壮大。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此后。大唐天子为了解决藩镇问题。可谓费尽心机。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
可是。藩镇之祸。却依然愈演愈烈。并最终埋葬了大唐王朝。
失灵的系统
唐朝开国之初。沿用了北周、隋朝的府兵制。
府兵们平时在家一边耕地。一边参与训练。
他们轮番上番。或宿卫京师。或戍卫边境。期限一到。回家接着种地。
有任务时。这些士兵自己准备好戎装、资粮。从各地征调而来。由朝廷指派的将领指挥。
战事结束。领完赏赐。士兵们回家接着种地。将领回朝接着当官。
靠着这套系统。大唐负担不大。既屡战屡胜。又不必担心什么尾大不掉。
可是。这套系统却越来越不灵了。
1、府兵的数量、质量下降。
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府兵都是要自备戎装、资粮的。所以对经济条件有一定要求。
均田制被破坏后。府兵得不到足额的田地。生活日益困顿。
如此。府兵贫弱。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下滑。
2、朝廷用兵需求增加。
唐初时。李靖等人。常常以很少的兵力。很短的时间。就攻灭敌国。结束战事。因此。府兵压力不太大。
可是。此后。大唐在与吐蕃、契丹、南诏的战争却久拖不决。战事长期化。
一方面。战事长期化。府兵作为重要劳动力往往不能及时回家。生活更加困顿。因此。许多府兵想办法逃避兵役。府兵数量进一步减少。
另一方面。战事长期化。频繁用兵。朝廷的用兵需求急剧增加。
一边是日益减少的府兵。一边是日益增加的用兵需求。大唐的老系统玩不转了。
藩镇的形成
府兵制玩不转后。大唐的藩镇一步步冒了出来。开始形成、壮大。
第一步:兵为将有。
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府兵不够用了。就去募兵嘛!
于是。唐军中。募兵的比例迅速提高。
府兵。都是自耕农。出番几年。就要回家抱孩子了。他们是国家的兵。和将领的关系就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募兵就不同了。他们是职业兵。
他们长期由某些将领统领。他们余生的生计、荣辱与将领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
兵为将有。是藩镇形成的基础。
第二步:财、民、军一把抓
可是。如果只有兵。没有钱。吃饭都要靠朝廷。那将领们也是嚣张不起来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都是由朝廷组织调兵运粮。边将没有财、政之权。
可是。随着大唐疆域扩大。战事频繁。朝廷调兵运粮。路途遥远、成本极高。朝廷有点吃不消了。
于是。大唐便划分若干军区。以军队长期屯驻。由于军队是将领的。所以。长官也得以久任。
由于长官们需要自己解决军队的补给问题。因此。他们也就要兼管辖区的经略、支度、营田等事务。权力膨胀起来。
如此。节度使在辖区内。军事、财政、民政一把抓。成了藩镇!
注:很多朋友把藩镇割据归因于唐玄宗的个人失策。
实际上。早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藩镇就已经开始形成。唐玄宗的问题是:让某些人长期兼任数镇。形成了有能力以推翻朝廷为目标的武装集团。
唐玄宗的错误。在安史之乱后得到了纠正。大唐再少见兼任数镇。直至黄巢起义前。再无可以直接威胁大唐江山的藩镇。
但藩镇割据是系统性问题。很难纠正。
第三步:坐大。
如果中央强大。那么。藩镇也是坐不到的。
可是。安史之乱后。大唐中央却弱了。
1、朝廷实力削弱。
一方面。大唐在动乱中遭受的破坏严重。大规模用兵能力减弱。
另一方面。由于河北割据、陇右陷入与吐蕃的竞争。大唐优质产马地沦陷。难以阻止强大骑兵。
2、吐蕃的威胁。
吐蕃在西部威胁非常大。甚至曾攻陷长安。成为比藩镇更严重的威胁。
大唐禁军与西北边镇。长期用于西北防御。很难同时组织对藩镇的大规模用兵。
因此。唐天子在很长时间内只得采取姑息策略。使河朔藩镇得以壮大。
破不了的局
此后。为了解决藩镇问题。大唐天子可谓费尽了心思。
唐宪宗、唐武宗。都曾经取得过重大胜利。一度“打服”了藩镇。
尤其是唐宪宗时期。曾基本“打服”藩镇。史称“元和中兴”。
于是。宪宗及其子穆宗遂开始进行改革。试图解决藩镇问题。
藩镇的基础就是:“兵为将有”及“财政军一把抓”。
那就干掉你的基础!
唐宪宗先是把目标对准了“财政军一把抓”。
宪宗下诏。将一些民政、财政权力归州刺史统领。
宪宗死了。穆宗接着干。他把目标对准了“兵为将有”。
唐穆宗下令藩镇每年裁军8%。史称“长庆削兵”。
收你的财政、民政权。再每年削你8%的兵。大唐这次要从根子上解决藩镇问题!
这下可捅了大篓子!
藩镇的士兵都是职业兵。他们就靠当兵吃粮来养家糊口的!
回家种地?
而大唐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田地可以分给他们!
这是逼着人家去要饭呀!
同时。掌管财政的地方官。按照中央指示。削减给藩镇兵的供给。(因为每年要裁军嘛)
这下好了。藩镇兵恨透了朝廷和朝廷的“狗官”。
我们要割据!
藩镇士兵对割据事业的支持。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
结果。藩镇士兵杀掉朝廷新调的节度使。自己拥立节度使。又干了起来!
不可收拾
河朔的藩镇兵在闹事以后发现:大唐没来招惹他们!
这可不是朝廷认怂了。而是:前面的藩镇兄弟也闹起来了!
本来。闹事的多是河朔藩镇。中原藩镇虽偶有作乱。但基本未成气候。
可是。朝廷的举措削藩。也涉及了他们!
有毛病!我们帮朝廷打河朔还有功呀!怎么连我们都搞!
于是。此后的唐朝削藩战争。主要打的已不是河朔藩镇了。而是江淮、中原藩镇。
大唐之所以还能接着维持。靠的是江淮财赋。有钱。这日子还能过!甚至还能时不时打服藩镇。
可是。先是黄巢起义。把江南打了个底朝天。接着是高骈割据淮南。
大唐财赋断绝!
一边是控制不住的藩镇。一边是无兵无钱的朝廷。
大唐的日子。到头了。
总的来说。唐朝的藩镇坐大。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府兵制瓦解后。大唐中央没有新的方法保持用兵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只有让将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权力。致使藩镇坐大。
大唐有时候可以打服不听话的藩镇。可是。由于他们仍然找不到系统性的解决方法。就企图从根子上解决藩镇。结果情况越来越糟!
系统性问题。只能要用系统性的方法解决!
其他观点:
当中央给予了地方过大的权力。又因为自身的失误。威信和实力双双受损时。地方割据就出现了。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堪称常态。前有周朝的衰弱。后有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之后的地方督抚掌军。这个情况很难回头。除非中央。尤其是皇帝连出两三代本身能力超卓之辈方有扭转的可能。历史上从地方势力收权很成功的就是西汉初年。刘邦白登之围可以说损了威望。之后吕氏与刘氏的争斗可说损了实力。但好在之后历文景两代能韬晦的帝王打下物质基础。七国之乱又打掉地方势力的胆气。最后武帝推恩令下化患疾于无形。可见中央想从地方收权必须首先有长远规划。其次。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中央必须有一支足够强大的中央军。光有军队不够还要有够忠心并天纵之资的良将;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唐之后。地方藩镇的总兵力己足抗中央。吐蕃更是必腹大患。中央被顶在了一线。不但没能力遏制外来威胁。就更谈不上积蓄物资了。所以。唐朝一旦被藩镇坐大。除非能出奇迹短时间内消灭吐蕃。否则必死于长期失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3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藩镇,大唐,朝廷,节度使,吐蕃,唐朝,中央,地方,府兵制,将领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唐藩镇势力如何做大?大唐王朝有没有机会解决藩镇问题?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以“护隋”的名义在晋阳起兵。攻取了长安。进而掌握了天下大义。隔年。通过禅让取得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