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原子弹计划早已经酝酿许久
早在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左右。毛主席受邀访问苏联。苏联安排我们的主席参观了一些地方之后。又给我们放映了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
这是在赤裸裸的炫耀。但是我们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面咽。其实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们就已经在谋划原子弹。毕竟美国在日本投的两颗原子弹的震撼性在那里放着。
1949年我们拿出了一部分外汇。交给当时的留学生用来购买研究原子能的相关器材和书籍。在1950年的时候。我们又成立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由钱三强担任所长。
当年研究所成立之后。迎来了一大批具有实干精神的科学家。比如从外国留学归来的杨承宗。就带回来了10克的碳酸钡镭放射源。这可是研究原子弹的关键材料。
从笔尖到试验场的困难
这场会议整整开了4个小时。最后一致通过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并且在第2年又成立了第三机械工业部。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展开了对于原子弹的研究。
由于当时中国一穷二白。只能向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求助。我们也被迫签订了诸多不友好协议。才从苏联引进大量的科学家。共同投入到中国原子能的研究工作当中。
由于原子能研究工作涉及到保密、安全、交通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决定把地点定在了青海的金银滩这处人迹罕至的地方。当然并不仅仅是人迹罕至。还有着其他的一些考虑。
1958年的冬天。第一批工作人员带着物资来到了这里。准备开始长期的工作。而由于此地的人迹罕至。也代表着这里并不适合人居住。
由于海拔比较高。连水都难煮开。每天吃的饭都是半生不熟。而且天气情况恶劣。狂风大沙的情况下。随时都可能威胁到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
再加上当时内地正处于三年大饥荒。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奋战。总算在1962年暂时建造出来了大致的框架。
全民齐心争口气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边。所有的人员不可能都等着基地的建设。还分出了一队去寻找铀矿资源。否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许多地区成立了地质队。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半个中国的表层铀矿都被翻了一遍。由于当时的技术比较落后。自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最后只练出来了100多吨。
但是这100多吨的铀矿。却给我们的研发工作争取了非常大的时间。一大批的科学家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邓稼先告别了夫人。只是告诉他有任务。王淦昌隐姓埋名。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嘛。
当所有人都鼓足力气要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一盆冷水浇了下来。由于赫鲁晓夫提出来的一系列无理要求。被我们拒绝之后。他一气之下撤回了所有的专家。并且切断了对于中国的帮助。
青海研发基地。爆炸罗布泊
原子弹的原理是核裂变。但是内爆式能量不完全向内扩散。所以为了达到核裂变的要求。科学人员必须去找到最好的爆炸点。
而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陈能宽身上。跟着他一起的都是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因为当时的技术不成熟。使用的仪器也是最落后的。
比如说溶炸药使用的竟然是茶水炉。这个茶水炉还是问护国寺买的。除此之外。我们还没有金属药膜。只有找马粪纸代替。用人工代替机器搅拌。随之而来的则是有毒气体的侵害。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科研人员一点点的去研究。去探索。从北京长城下的试验场。到最后青海金银滩。再到爆炸点——罗布泊。我们一点点的做大做强。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其实没什么好纠结的。因为罗布泊的人太少了。也可以避免爆炸后的各种问题。而且别小看了10月16日下午3:00。这个时间点不是随便选的。
引爆原子弹很简单。但是爆炸后的处理以及数据收集是一个问题。选择时间点的不是什么物理研究人员。而是气象学家顾震潮。是他用五年时间算出来的最佳时间。
原来原子弹爆炸后。必须要求500米下的风向为西风。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在场人员受到辐射。3000米以上风必须足够大。大到出走蘑菇云。避免蘑菇云融入雨水。随后落回地面污染水源。
总之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起来。造成了地址、时间上选择的困难性。顾震潮用了五年时间测绘罗布泊上空的环境。才最终确定了这个时间。
其他观点:
第一颗原子弹确实是在罗布泊。不过和青海也不是没有关系。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诞生在青海核武器研制基地。代对外名称为“青海省综合机械厂”。代号221。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西海镇。不过现在已经不是核武器研制基地了。早就已经开放了。央视有一个纪录片《代号221》。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说回罗布泊。其实最初的选址并不是在这里。而是在敦煌。这一点就很少有人知道了。最初的意见是苏联专家给的。那个时候还有苏联的援助。中苏关系还没有闹掰。苏联专家建议选在敦煌。但是这个意见被否决了
中国第一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前往敦煌考察。最后和各专家研讨。认为敦煌并不合适。敦煌土地松软。高空风带着尘埃飘向黄河。大家都怕核尘埃以后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所以敦煌被否决了。
选择罗布泊是有理由的。第一有核国家的试爆都是在沙漠戈壁中进行(英国在海上)
第二。那个时候罗布泊还不像现在一样完全干涸。至少是有饮用水的。
第三、人烟稀少。不影响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保密
(罗布泊其实是一种代号。并不是在罗布泊湖区的部分。而是偏向于罗布泊湖盆西北方向80公里的孔雀河北岸的戈壁)所以第一颗原子弹是从青海运到新疆爆炸的。做的是火车。当年的火车司机讲到这件事情仍然是记忆犹新。感到非常自豪。
从青海西宁出发。列车白天停在车站。战士们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护。晚上才能开车。车头上面有三名战士。有一根电话线。随时向列车中的指挥部介绍情况。先到兰州。在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全程2000公里。必须要准时到每一个站点。在那个还没有在火车上装测速仪的年代。火车司机凭借经验和双眼的判断。将时速维持在50公里每小时。
在经过哈密附近的黑风峡的时候。刮起了黑风暴。能见度只有十几米。但是列车依旧没停下。为了列车能够准点到达下一个站点在铁路旁边的通信电杆旁边每个十五米就有一个人站在那里。几个人绑在一起。摔倒了又踉跄的爬起来。艰难的举着手中的信号灯。向列车报告前方线路的情况。而黑风峡有一百多里路
如果说。原子弹是怎么爆炸的。我觉得是科学家的隐姓埋名。是战士的坚守。是每一个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功绩。
其他观点:
新中国决定研制原子弹。是基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尤其是美国的核威胁而决定的战略。1954年秋。我国最初发现有铀矿。于是在第二年年初的会议上。毛泽东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1956年。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对方没有答应。后来又答应。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于是中国决定完全靠自己。
1963年3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同年11月29日。铀工厂生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12月24日。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试验成功。1964年1月14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1964年6月6日。在青海研制基地。爆炸试验了一颗准原子弹。取得理想的效果。
1964年10月14日。张爱萍在新疆核试验基地向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全体成员宣布中央的命令。1964年10月14日下午7时20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吊装到罗布泊地区一个102米高的铁塔顶部。1964年10月16日下午2时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人员按下原子弹起爆按钮。
马兰基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罗布泊的西端。这里是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而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当时确定为02工程。代号为XXZ或221厂。对外称青海矿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39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罗布泊,原子弹,苏联,青海,中国,敦煌,是在,基地,时间,铀矿
没想到大家都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到底在什么地方爆炸的?与青海有什么关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原子弹计划早已经酝酿许久早在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左右。毛主席受邀访问苏联。苏联安排我们的主席参观了一些地方之后。又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