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说50岁已知天命?
原创

古代为什么说50岁已知天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就像流水。只能向前奔走。不可能回头。人也不可能同时踏进不同的河流。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幸福。唉。既已逝去。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其他观点:

朋友。这是孔子自述生平。而不是说众生都如此。孔子说我在五十岁的时候知天命。是说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所处于的一种境界。而非说普通大众在某个年纪须怎样怎样。

圣人几千年来就那几个。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凡人只拿来作为目标去实现好了。用以自比。说我五十岁了。已知天命。实则是大大的抬高了自己。一般说法是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不是达到知天命的程度。

举个几个例子:智圣诸葛亮。六出祁山坚持北伐。由于各种原因失败。耗尽国力;在五丈原。点七星灯向天欲借寿十年。同样失败。五十多岁。你能说他知天命吗?

一个人可能会影响历史。但是绝不会改变历史。假设一下。他就算借寿成功。蜀国就会因此统一吗?就会因此不灭亡吗?

答案是否!甚至可以这样说。孔明的死在某些方面对蜀国是有利的。要不按照这样折腾蜀国别说坚持29年了。9年都未必挺的过。

诸葛亮如果知天命。那他肯定不会穷兵黩武。而是会韬光养晦。增强国力。培养后主与丞相接班人。休养生息。

所以说诸葛亮再牛逼。他也不是圣人。

一个人能达到知天命。并不是年纪到了就顿悟了。而是智慧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可是现在的人忙于各类事务。闲于各类娱乐与手机。那会有人会腾出大把的时间来像圣人那样思考人生?追求那些虚无缥缈又包涵天机的大智慧?

其他观点:

谢邀: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前世:孔子穷一生之精力,以六艺教育为手段,以克己复礼为目标,周游列国,弄才求官,到处碰壁。随着年龄渐大,性情淡定,可谓达天致地,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一番话语。到了四十岁时。遇事而明辩不疑。外界的许多事情已经不能迷惑自己了。到了五十岁时。应该说一切都造就了。懂得了“天命”的涵义了。其实也说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了。也就是所谓的认命。

今生:那么有人会说了。或许当时如此。那么这句话放在现在还对吗?其实也有他的道理在。

不论我们是否远比古人延年益寿。可是经过了上学。毕业。工作。我们已经见证了社会上的太多勾心斗角。也明白自身的地位。距离所谓退休没有太久了。剩下的时间。如果没有能力拼搏。本身心态就容易变得安稳。有人又说。也有那些五十才开始发迹的人啊。其实与这句话并不冲突。所谓认命。认得是自己的命。明确自己内心的追求和目标。所谓种瓜得瓜。求锤得锤。正是如此。

而这时候。总难免经历过生生死死。对于生死别离的亲人、朋友也变得淡然许多。正所谓处世不惊。知天命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38:20

    知天命,蜀国,的人,天命,孔子,年纪,圣人,就会,也有,会有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38:21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为什么说50岁已知天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38:2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间就像流水。只能向前奔走。不可能回头。人也不可能同时踏进不同的河流。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