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当时在国家权力达到史上最强的时候,却出现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宦官(赵高)专权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原创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当时在国家权力达到史上最强的时候,却出现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宦官(赵高)专权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好文

热门回答:

《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的作者孙皓晖老师在四月份的微访谈中曾经提及。秦始皇生前不立皇后、不立太子的做法实际上超越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权力机构的认知。可以说是一种超时代的创举。然而这种创举也让尚不能理解它的人们在权力机构面临危机的时候无所适从。这种无所适从在赵高掌握了权力、野心开始膨胀的时候提供了夺取政权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说。赵高专权的出现。和始皇帝开创的尚不能被人所认知的制度也是不无关联的。

其他观点:

赵高不是宦官。我不是指生理上的。而是指官职。赵高专权严格来说只是权臣专权。并非宦官专权。

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相当于秦始皇的侍从车马官员。直接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及出行随驾。有时候亲自为秦始皇驾驱车马。相当于大秦帝国的交通部长。

另外赵高还有一个官职。是行符玺令事。掌管皇帝的玉玺、符令和诏书。行符玺令事是秦国专门设置用来掌管皇帝的玉玺官员。后世朝代多以宦官掌管玉玺。但是秦朝时并没有规定是宦官掌管。赵高的这个官职相当于秦始皇的机要秘书。

赵高既是秦始皇的交通部长。又是秦始皇的机要秘书。这两个官职。要不是完全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是不可能让赵高担任的。秦始皇为什么会让赵高这个祸国殃民的人来担任这么重要的官职呢?难道秦始皇真的看不透赵高吗?

主要有二个原因:

1、赵高有才能。赵高的才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精通律法。秦以法家为主。尤其是秦始皇重视律法。很欣赏赵高的熟识律法。并且秦始皇还让赵高教胡亥学习律法。

二是赵高写得一手好字。很少有人知道赵高也是书法家。而且是依次于李斯的书法家。并且还有作为秦帝国识字教材的《爰历篇》流传下来。

三是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这个技能是赵高能够在秦始皇身边侍奉的主要原因之一。哪个皇帝不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迎逢自已的人。秦始皇也不例外。

2、赵高是秦国宗室远亲。 嬴姓。赵氏。与秦始皇一样是同姓同宗的人。天生与秦始皇有亲近感。

正因为这些。赵高才能成为秦始皇的近臣。而且秦始皇对赵高的信任度。绝对不亚于李斯、蒙毅等人。秦始皇之所以用赵高。主要是看中他的身份和才能。而忽略赵高的道德。或者秦始皇根本就不在乎道德。

据史书记载。赵高曾经犯法。蒙毅主审按律当斩。结果被秦始皇赦免。可见秦始皇是相当重视赵高的。而且不顾赵高的道德水平低下。仍然起用。

可正是这一用。造成了大秦帝国的二世而亡。却是秦始皇始料未及的。

赵高的专权是秦朝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循序渐进的发展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秦是中央集权帝国。因为秦结束了秦秋战国几百年的分封制国家联盟。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制国家。这个权力是绝对权力。无限大的权力。按常规来说。这个权力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皇帝英明的时候。权力是不容人染指的。一旦皇帝昏庸。这个权力就会出现真空。一旦出现真空。就必然会有权臣来填补皇帝留下的权力真空。当这个权臣的权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专权。

简单的说。中央集权帝国制国家。不是皇帝专利。就是权臣专权。反正肯定是专权。所以才说赵高的专权是秦朝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赵高专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结果。赵高的专权经历了四步走:

第一步:沙丘政变。

赵高是沙丘政变的始作俑者。也是最高的策划者。赵高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胡亥与李斯共同谋事。通过推动胡亥上位当皇帝。获利自已的荣华富贵和应有权力。沙丘政变成功后。赵高被封为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掌管宫廷侍卫。九卿之一。

第二步:诱导皇帝排除异已。

赵高既是郎中令。又是皇帝胡亥的老师。太清楚胡亥的为人。赵高诱导胡亥杀秦始皇长子扶苏、杀蒙恬蒙毅兄弟。杀右丞相冯去疾及将军冯劫父子。杀胡亥自已的兄弟姐妹。杀所有不听从自已意见或持不同政见的官员。

第三步:迷惑皇帝深居宫中。

杀了一批官员后。赵高利用自已与胡亥亲近的关系。诱惑胡亥深居宫中。不理政事。沉迷酒色。而朝廷中所有的政事都要通过赵高才能传达给皇帝胡亥。这个时候赵高又把最后的威胁李斯给诬陷死了。然后赵高就让胡亥任命他为丞相。中国历史上可没有宦官当丞相的吧!

第四步:指鹿为马专权成功。

赵高当上了丞相后。手握大权。而皇帝胡亥对于外界的事一无所知。都被赵高一手遮天。赵高为了试探朝臣的反应。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恶劣的”指鹿为马“典故。凡是不与赵高一条心的朝臣几乎全被赵高杀害。自此赵高专权成功。而那个皇帝胡亥却成了傀儡。最后被赵高派人杀死在望夷宫中。

可怜的胡亥是中国历史上首个被弑君的皇帝。

赵高之前的朝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是贵族政治。实行分封制。世袭贵族才有资格参与政治。平民百姓终身没有机会参与政治。并且等级森严。不可随意逾越。所以整个东西周维持了八百年之久。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没有专权。比如三家分晋。比如田齐代姜齐。这还不止是专权了。而是权臣纂位的现象。

权力是需要分散和相互制衡的。形成一个相对的平衡才能维持稳定。一旦有集权现象。不论是哪一种集权。都会产生专权。也许是皇帝专权。也许是权臣专权。总之专权不可避免。这是政治结构决定的。而不是某一个特别的人决定的。比如赵高。

其他观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以下原因:

【一】政治体制的差异导致的。在秦朝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按照原则来说。他们都属于周天子管辖。只不过周天子实施的分封制。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自己说了算。尤其到战国时期。周天子对天下的管理已经名存实亡。所以。这就像土地包产到户一样。各诸侯国自己干的多。自己就强大些。总之干的多自己就获得多。这样就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而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实施的是郡县制。一切权力听皇帝的。这就容易导致在皇帝面前出现专权的行为发生。其中赵高就是代表。

【二】秦始皇自身理政的缺陷导致的。由于灭了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自己自信程度已经达到了爆棚的地步。他相信他开创的帝国可以世代永存。所以。盲目自信的秦始皇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决定国家未来的关键大事:立皇后和太后都没有做。太子是国之根本。所以在其死亡之后。皇位被他二儿子胡亥所篡夺。而幕后的推手就是赵高。如果早早立了太子。即便他死了。太子也能顺利继位。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再加上他建立的政治体系。赵高掌握了皇帝就掌握了天下。

所以说。在秦之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秦时才发生这种事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对不起是种借口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0

    始皇,皇帝,权力,帝国,权臣,官职,宦官,秦朝,的人,战国时期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0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当时在国家权力达到史上最强的时候,却出现了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宦官(赵高)专权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0

    《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的作者孙皓晖老师在四月份的微访谈中曾经提及。秦始皇生前不立皇后、不立太子的做法实际上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