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暴毙沙丘!秦二世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功继位!如果子婴继位历史会被改写吗?
原创

秦始皇暴毙沙丘!秦二世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功继位!如果子婴继位历史会被改写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法家为秦朝打造的体系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对政治的稳定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秦朝之所以迅速崩溃。正是由于胡亥才、德均不足。被赵高、李斯糊弄导致。

因此。如果改由子婴或扶苏继位。历史肯定会被改写。但改成什么程度?顶多只能多续几年命?还是像汉朝那样延续数百年?

现在看来。除非秦朝廷出现一批强势的战略家、改革家、思想家。否则很大几率都是第一种情况。

近千年的制度被一朝改变。秦朝面临着几大难以逾越的困境

本着“事后诸葛亮”的赖皮精神。后世很多士大夫一致痛斥秦朝的“残暴”。但抛开秦二世在位时的胡作非为。如此评价之前的秦国、秦朝略显不公平。

自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华夏大地一直实行分封制。天下被分割成几十、上百个小王国。虽然名为周天子麾下的诸侯。但随着时间的推进。长期的各自为政。必然会造成文化、文字、乃至语言的差异。(邯郸学步等典故告诉我们。连走路的方式都有可能有巨大区别)。若没有出现新的制度、放任这种局面发展。最终只能是各自愈走愈远。造成永久的分裂、不断的战乱(如同近代前的欧洲)。

而秦朝通过法家改革。不但实现了自身的富国强民、消灭了割据。而且在各国施行郡县制、废除世袭分封制。更是推进“车同轨、书同文”等伟大变革。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

但是。无论任何时期。让人们改变旧习惯总是最困难的。更别说这套习惯已经沿用了八百多年。秦朝统一天下后。面临着以下一时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

打天下的政策。难以用来治天下。秦国的强盛秘诀。核心是将各阶层捆绑在“农、战”两大立国之本上。以严格的赏罚鞭策国民打鸡血般的种地、打仗、立功、获得爵位。最终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说得直白点。这就是军国主义;保证其机制的有序运转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敌人存在。而在灭六国后。虽然秦始皇也派兵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但在华夷有别的传统观念下。动力、方式都不能与以往相提并论。这种情况下。如何团结、稳定各阶层。维持社会有序运转。就成了新时期秦国统治者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如何处理原有的贵族阶层。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在正史中。传说中“残暴”的秦始皇并没有对六国贵族大开杀戒。这一庞大的遗老遗少群体失去了以往的特权与既得利益。其内心的愤怒、不安、仇视可想而知。而且他们有知识、有手段、有套路。是秦朝政权的巨大潜在威胁。

治秦国的经验。如何扩展到庞大的王朝。在秦国时期。数百年形成的“秦人”概念。使国家的治理相对容易;而秦朝建立后。原各诸侯国的百姓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楚人”、“赵人”“齐人”等等;而且在统一的过程中。秦国与各国间有着血海深仇。如何尽快消除隔阂。将关系到大一统政权是否稳定。

因此。统一六国后。当有大臣建议实行分封制时。应征如此感慨这一制度的巨大危害: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所以他在世时。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同时不断的四处巡游。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游玩。而是为了宣扬国威、震慑六国贵族、稳定社会秩序。使百姓逐渐习惯新的统治。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如何实现制度的及时改弦易张。才是长久之策。不过显然他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摸索、探究。

汉朝解决上述问题。耗时上百年

而经过秦末“农民起义”以及楚汉相争后。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则在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基础上。经过上百年的摸索。终于初步实现了中国社会政治体系的成功转型:

第一。逐步由分封、郡县相结合。过渡到纯粹的郡县制。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团结力量。刘邦利用各路豪杰内心中根深蒂固的“裂土封侯”心理。如其所愿让他们封王。但在西汉建立后。首先拿这些异姓王开刀。其后更留下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家规。然而自家人也不靠谱。这是周天子时期已经证明了的无情规律。其后汉朝廷经过平定七国之乱、推恩令。直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彻底铲除了分封制的威胁。也使整个社会最终接受了郡县制。

第二。从最初的外道内法。逐渐演变到外儒内法、兼之以道。

经过连年的战争后。西汉王朝建立后可谓穷的叮当响。老百姓那就更惨。《史记·平准书》是这样形容当时的惨境:

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刘邦凑不齐四匹同色马。而当时北方的匈奴却骑兵数十万...

在内忧外患之下。汉朝初期的几代统治者都施行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即道家)。鼓励社会恢复生产。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已经彻底大变样。号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与西汉初年完全是天壤之别。

然而西汉的开国者们。前身大多是秦朝的基层官员。他们内心深知秦朝法治的正确性。因此。西汉仍完整沿用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即我们常说的“汉随秦制”。只是没有秦朝时那样事无巨细。而且几代皇帝在位时。逐渐进行了人性化的改革。

而汉武帝在位时。由于多年的放任发展。新的社会问题已若隐若现。《史记》称:“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即土地兼并严重。资本之手已经逐渐涉及到政治。整个社会风气极端奢靡。物极必反的隐患已经出现。

好在到这时候。一大批思想家、战略家的已经逐渐摸索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前有晁错、贾谊。此时有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终于确立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但实际上是外儒内法、兼之以道而已。这也成了其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祖传治国秘方。

结论—秦朝快速灭亡。是时代的必然性

而秦朝的皇帝们。并没有西汉那样的条件去摸索新的体系。

首先。他们是六国的仇人。天生自带嘲讽技能。整个社会不给他们“无为而治”的机会。如果放松压制。六国贵族的反弹首先会把让他们吃的骨头渣都不剩;而同为“暴秦受害者”的楚国人刘邦去执行这个任务。大家心理上自然更能接受。

其次。秦统一六国后。严格的郡县制。让各诸侯国主流群体都怀念分封制。然而经过项羽分封造成的乱局、西汉初年诸侯之乱后。整个社会逐渐认同郡县制的合理性。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这一过程。客观上需要较长的时间。

其三。李斯提出的焚书之策。虽然能一时解决统一六国后维持思想稳定的需要。但客观上不利于新思想的探索。其实嬴政在封禅泰山时。还令儒生研究相应的程序、规则;同时他的长子扶苏也是儒家的忠实拥趸。这都反映出本人秦始皇对于儒家并非深恶痛绝。只是需要时间。去把各理念相结合。并使之让各阶层能接受。

但秦始皇突然去世。对于接班的执政班子并没有安排好。所以秦朝才落入了胡亥、赵高之手。但即使扶苏等温和派继位。若完全实行儒家治国。势必也会引发社会动乱。如何摸索出一套相对温和。但又严肃、权威。能维持大一统的执政之道。客观上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相应的代价。因此。在秦始皇去世后。除非出现奇迹。秦朝撑不了多久。

其他观点:

秦始皇暴毙沙丘。赵高为掩人耳目。以咸鱼覆始皇尸。蒙弊了朝野上下。后与李斯密谋。矫诏废太子扶苏。扶苏时为蒙恬监军。本可一博。惜不听老师蒙恬之谋。因愚孝而不辨诏书真伪。自杀而亡。后蒙氏兄弟皆为赵高惨害。李、赵阴谋得逞。立胡亥为二世。但李斯又被赵高伙同胡亥陷害弃市。(李虽折节。但是政治家、永远斗不过赵高这样的阴谋家)赵高也被子婴诛杀。至于子婴继位能否久些。只是个假沒而已。后来子婴继位只是赵高的权术而已。子婴诛赵高也是英武之举。奈何秦朝已是遍地烽烟。是将倾之大厦。子婴也无始皇帝一扫六合的雄才大略。覆亡已是再所难免。至于继位的法统合理性。历史学术界至今无定论。有说子婴为胡亥弟兄辈。有言是始皇兄弟辈。莫衷一是。只徒留了个令后来者的进一步考据、遐想的疑案而已!

其他观点:

秦始皇死后。无论谁继位都改变不了历史。因为他不能改变或破坏专制残暴的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在制度方面是崭新的。没有可以借鉴的内容。以“焚书坑儒”为代表的统一思想。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所以暴政不可避免。换了谁都不能改变骤兴骤灭的秦朝命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1

    秦朝,秦国,郡县制,西汉,始皇,六国,儒家,社会,汉武帝,刘邦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1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始皇暴毙沙丘!秦二世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成功继位!如果子婴继位历史会被改写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42:21

    在法家为秦朝打造的体系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对政治的稳定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秦朝之所以迅速崩溃。正是由于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