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还真不好说。明史也没有记载代宗为英宗下圣旨的事。英宗被瓦剌放归后。二人在东安门见过面。代宗要拜接。英宗忙答礼。此后二人再未见过面。即使英宗夺门之变复辟。也没去见病重的代宗。直到代宗死。
至于如果代宗给英宗下旨。英宗会跪接吗?如果按二人的身份。代宗不应该给英宗下旨。英宗也不应该跪接。土木堡之变。英宗被瓦剌所俘。明朝为了不受制于瓦剌。以于谦为首的大臣。向孙太后进言要推举英宗的弟弟代宗暂登皇位。做代理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或上皇。孙太后虽不太愿意。但为时局所迫。也不得不答应。既然是太上皇或上皇。那就在皇帝之上。按礼节皇帝得给太上皇或上皇行跪拜礼。尽管太上皇或上皇是个有名无实称呼。因此当英宗被瓦剌放归时。在北京东安门迎接的代宗要对英宗行拜见礼。而英宗也赶忙还礼。不愿受代宗礼拜。为什么不愿接受代宗礼拜呢?土木堡一战。二十万明军战没。皇帝被俘。自大明开国以来。对外战争都是大明取胜。哪里失败过啊!土木堡一战。可以说丢尽了大明的脸。更别说英宗又被俘了。经过一年多的俘虏生活。英宗哪还有脸再去摆太上皇或上皇的谱?只要能让他有个安稳的地方生活就求之不得了。原本代宗朱祁钰只是代理皇帝。英宗回来了就应该还位英宗。但做了一年多皇帝的朱祁钰。却再不愿还位了。不但软禁英宗于南宫。不让见人。还派锦衣卫日夜监视。经过八年的软禁生活。英宗由原来的羞于复位。变得想要重新夺位了。终于朱祁钰的病重给了英宗夺位之机。英宗在徐有贞、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的谋划下。发动了夺门事件。英宗复辟成功。原本英宗、代宗从小关系挺好的哥俩。因皇位争夺。成了没有一点亲情的仇人。英宗被囚南宫。代宗一次没去拜见过。代宗病重。英宗复位。也没去看病重的代宗一眼。第二年代宗去世。英宗废除了代宗帝号。还给了他一个“戾”的恶谥。
难怪崇祯帝临死手刃自己的儿女说:“以后生生世世再不要托生于帝王家!”的确。一旦生在了帝王家。为了帝位利益的争夺。其同胞亲情就荡然无存了。
其他观点:
要整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就先得知道代宗朱祁钰和英宗朱祁镇的身份。既然题主说代宗是下旨。就默认为他已经当上皇帝了。那么此时土木堡之变已经发生。朱祁镇无论身在瓦剌还是幽禁南宫。他都有一个似乎没啥卵用的尊号——太上皇。
太上皇的来历
太上皇这个职称最初可以追溯到大秦王朝。嬴政横扫六合加冕为皇帝后追封了自己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但是这其实还是死禅。当时庄襄王骨头渣子都凉了。生前并没享受到这种待遇。和朱祁镇的情况不一样。
另外一个模板就是外禅。类似汉献帝把皇位转给曹丕。这种形式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相传尧舜禹就是这么轮流当家的。但传说时代的事儿毕竟于史料无载。最早有记录的外禅应该是战国时期燕王哙禅让王位于宰相子之。但是这个模板依然不符合朱祁镇兄弟的情况。
朱祁镇兄弟的分析
具体到朱祁镇兄弟来说可以直接套用第三个模板。从朝臣拥立朱祁钰继位那天开始。朱祁镇就获得了太上皇的称号。虽然这个称号卵用没有。但在重视礼教的封建时代。这是享受与皇帝相同礼仪(甚至高于)的位置。
也就是说不管实际权力如何。从身份高度上两人起码是相等的。代宗给英宗写信就不能叫下旨。两人不是君臣。其实也正是这个尴尬的情况。才让朱祁钰把哥哥幽禁在南宫。只要是个人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正史里的情况
事实上从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那天开始。一直到夺门之变发生。代宗从来没直接给英宗写过一封信。原因不难猜测。史无先例。不知道该怎么措辞。他所有跟哥哥相关的旨意都是发给其他人的。
比如英宗在瓦剌后期给国内捎的口谕。让他们专心操练马军。勿以自己为念。代宗确实收到了消息。但是他没给哥哥回信。而是给往来送心的哈铭下旨。让哈铭通报哥哥朝内的情况。
总结起来吧。题主其实说了一个伪命题。代宗给英宗写信完全不能叫下旨。从制度上将他没那个资格。既然不能下旨。那就完全不存在英宗跪接的问题。即使他真的给英宗写信。英宗施个半礼都算给面子了。扯淡完毕。
其他观点:
朱祁钰在法礼上无法向太上皇朱祁镇下圣旨。相反如果“太上皇”明英宗下旨。景泰皇帝需要跪接。
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属于应急阶段的产物。有明显的“替代性”。法礼上无法撼动朱祁镇
土木堡之变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英宗亲征。被瓦剌俘虏后。朝中无主。圣母皇太后孙氏恐皇庶长子朱见深年幼。命郕王(郕戾王)朱祁钰代总国政。
宗室皇亲及公侯文武。四夷朝使恐“”天位久虚。神器无主”上请皇太后早定大计。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移命眇躬。君临天下”。
从北方跑回来的亲军俘虏也传回了被俘的英宗口谕(很可能是伪造的):
“大兄皇帝诏旨: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顾痛恨之方殷岂遵承之遽忍。虽避让再三。而俞允莫获。仰惟付托之至重。敢以凉薄而固辞。已于九月初六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
公元1449年农历九月初六。受圣母皇太后与与大兄皇帝朱祁镇的“付托”。郕王朱祁钰革郕府官署(升郕府左长史仪铭为礼部左侍郎)。未举办登极大典。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景泰(来去是梦)。
尊大兄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免百官贺表。只是将自己和皇子的生日通报天下。“万寿圣节及东宫千秋节日示知诸王府并天下文武诸司”。定期进表朝贺。
正统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是太上皇朱祁镇的生日(万寿节)。这一天早上。在京的文武百官前往朝天宫行遥贺礼。各地王府以及在外的大小衙门在这一天也在驻地行遥贺礼。
“太上皇”明英宗还朝与皇帝的见面礼仪
经过北京城保卫战的洗礼。也先退走。京城稳定下来。朱祁钰的帝位也巩固起来。他尊英宗朱祁镇生母孙氏为上圣皇太后(原圣母皇太后)。自己的母亲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封妃汪氏为皇后。皇太子母周氏为贵妃。
在“永结同好”。“赏赐到位”的情况下。也先答应放归毫无用处且天天当大爷伺候的明英宗。但明廷就太上皇还朝与皇帝(今上)相见的礼节问题上的确产生了分歧。
通过君臣的奏疏就可以看出景泰帝对此是十分在意的。以下君臣对话甚是精彩。
一开始。礼部的意思是。用一轿(成败皆空)。两乘马匹。设丹陛于安定门内迎接太上皇帝。然后车驾自安定门入城进东安门。在于东上北门南面坐。景泰皇帝出见太上皇。文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 然后太上皇帝自东上南门入南城大内。
户科给事中刘福等却上奏说“今用轿一乘马二匹丹陛驾于安定门内迎接太上皇帝”礼仪似乎太薄 ”。
景泰帝则说:“太上皇帝是朕的至亲。太上皇被迫滞留虏庭。宗社倾危。生灵无主。那时群臣进章请命于皇太后。诏告天下立朕为皇帝。保宗庙社稷。我是再三不得已才嗣登大位。
我已经尊大兄为太上皇帝。礼之至极无以加。今刘福你等言所奉太簿。未知其意如何?礼部会同其他官原详细解读一下刘福所言(刘福你什么意思?怎么才叫不薄)”
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胡濙等赶紧上奏:“刘福所言没有私欲。劝皇上您“笃亲亲之义”乃是臣子尽忠之道。他没有别的意思”。(官员们心里还是向着英宗。意思是您是弟是嗣君。英宗是长兄是天子。您尽弟弟对兄长的孝悌之心)。
景泰帝说:太上皇帝的书信上说。也先送朕回京。言明迎接之礼宜从简。朕遵行不违背就是了。(我哥都这么说了。我是不是犯贱)
礼部尚书胡濙等又奏请景泰皇帝可以按唐肃宗迎接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故事来订立皇上迎接太上皇的礼仪。
礼仪是“景泰帝备法驾至安定门外。公。侯。驸马。伯。五府。六部等衙门的部分官员前往龙虎台(今居庸关内南口镇)。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经监生。顺天府耆老。生员等人至土城(元都北城墙)外迎接行礼。(您到城外迎接太上皇)。
景泰帝答曰:虏人谲诈(瓦剌狡猾)。不能完全相信。如果准备用大礼仪(我出城)远接太上皇。恐坠入贼人的奸计。所以只用车马远迎就行。等到大兄抵达安定门快入城时。宗室上前行“亲亲尊让”之礼。(我不去城外迎接。让宗室先去行礼。尽亲谊之礼)。
朕自会处置。“今太上皇帝车驾入东安门。朕于门内迎接行叩头礼。完毕后。朕同文武百官随太上皇至南城内便殿。太上皇帝升座。朕行礼。礼毕文武百官行礼。“卿等悉遵朕命再不许纷更”。(我在皇城的东安门迎接上皇。我磕头行礼总得了吧。你们大臣们别再争论了)
八月十五日。太上皇帝朱祁镇御驾还京。景泰帝迎见太上皇于东安门(按照之前约定行礼)。后驾入南宫。文武百官行朝见礼。
最尴尬的是。瓦剌太师也先反而更怕太上皇英宗皇帝遇害。他派遣鞑子勇壮二十人为明英宗护驾。寸步不离左右。到了夜里。则在英宗御所围宿。连都御史杨善这样的官员都不得靠近。等候太上皇进入南宫后。这些达子勇士方叩头而退。
太上皇帝还京后。景泰帝遣宁阳侯陈懋。安远侯柳溥。驸马都尉焦敬。石璟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之神。并遂颁诏大赦天下。这份诏书则表明了他和太上皇的尊卑身份:
皇帝诏曰(部分):
朕奉先帝圣体之遗。适值国家中衰之运。痛几务擅专于权。幸致大兄误陷于虏庭。赖天地 。祖宗眷佑之隆。荷母后。臣民付托之重。授朕大位。(我是临危授天命。不得已当皇帝的。)
……大兄还京。臣庶交欢。宫庭胥庆。然朕即位之初已尝祗告天地。宗社。上大兄尊号曰‘太上皇帝’。礼惟有隆。而无替义。当以卑而奉尊。虽未酬复怨之私。姑少遂厚伦之愿。爰称恩典……(太上皇为尊。朕为卑)
总结
从身份和地位来说。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其母孙氏由贵妃晋封皇后。所以。明英宗朱祁镇是不折不扣的嫡皇长子。在明太祖定下的宗法祖制上他的嗣君身份无可撼动。
而朱祁钰和英宗相比。他不仅是庶出(生母贤妃)。而且是皇次子。所以在明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下。他的命运就是封亲王然后就国。
个人认为。朱祁钰的景泰一朝。他并不是昏君。相反他在正统十四年十一月。遣军调将二十二万。列阵于北京九门。调辽东野战军勤王。封堵京城道路准备城破巷战。下死令。抚百姓。与冲破紫荆关的瓦剌大军准备在都城来一场“君王守国门。一战定生死”国运之战。他努力维护明帝国的尊严对的起他的列祖列宗。同时也震慑了瓦剌和也先的嚣张的气焰。最终同意归还明英宗。
但正如他在大赦诏书里说的。尊就是尊。卑就是卑。他无法撼动明英宗的正统地位和朝臣中明朝礼法的延续。虽然他想了很多的办法和手段。来证明自己的皇位合法性。但最终他还是无法改变人们心中被当做应急阶段的替代品。被称为“明代宗”(朱见深恢复其帝位)。
所以如问题所说。明朝唯一一次二龙当朝。朱祁钰称朱祁镇为大兄太上皇。朱祁镇称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镇正统身份为尊。朱祁钰嗣君身份为卑。虽然朱祁镇被软禁。也无皇权。但依礼法讲朱祁钰以嗣君身份见到朱祁镇依然要行跪拜礼。朱祁镇又怎么会跪听朱祁钰的圣旨呢?否则大明南门之变又怎会如此轻松?
来去是梦。成败皆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以后细谈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177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上皇,英宗,皇帝,景泰,南宫,皇太后,东安,太上,文武百官,自己的
没想到大家都对代宗对英宗下旨,英宗要跪接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还真不好说。明史也没有记载代宗为英宗下圣旨的事。英宗被瓦剌放归后。二人在东安门见过面。代宗要拜接。英宗忙答礼。此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