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原创

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要说偷换。没有一个地方能百分百避免被偷换。而相对来说。正大光明匾后面恰恰是被偷换概率最低的地方。而且还有进一步的防范措施。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那就要尽量确保在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下没法被换掉。正大光明匾是个非常合适的地方。有两点好处:

一、戒备森严

正大光明匾在乾清宫。是清朝皇宫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乾清宫在顺治、康熙两朝的皇帝寝宫。虽然雍正以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乾清宫依然是至关重要的所在。清朝皇帝每日早朝。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在乾清宫外的乾清门。如遇雨雪或是天气寒冷。还会移入宫内。乾清宫西暖阁更是日常批阅奏折、召见大臣的最常用场所。皇帝只要在宫中。几乎可说每日必到。另外。乾清宫还是皇帝和后宫及皇子们举行家宴的地方。因此。乾清宫的戒备可以说是整个紫禁城最严的地方。侍卫们日夜轮班值守。闲杂人等根本接近不了。自然被偷换的概率要小很多。

二、高

单凭乾清宫戒备森严还不够。因为如果放在某个柜子里。来往打扫的太监宫女还是有机会接触到。到时人这么多根本说不清楚。而正大光明匾就不一样。它高悬于宫殿最高处。无论多少人往来。都够不着。要替换后面的诏书得搬把梯子。试想怎么可能有人能堂而皇之搬把大梯子进入乾清宫而不被拦下来呢?唯一能接触的人大概就是偶尔上去掸灰的小太监了。而他们一样不能轻易换掉诏书。因为诏书外面还有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匣子。上锁贴封条。小太监既不可能在梯子上面完成抬匾额取匣子开锁揭封条换诏书再复原的一系列工作。也不可能把一个匣子完全掩人耳目带进宫再拿着上梯子(大小不够藏着袖子里)。所以。高悬的匾额让换诏书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

其他观点:

清朝立储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后。古代时没有摄像头。为何不怕偷换?

  清朝和其他王朝一样。为了能更好地选择接班人。一般选择的。都是公开立储。可是到了雍正时期。因为雍正上位的流言特别多。他选择了一种秘密立储的方式。保证帝国接班人继任的合法。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八月。雍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的时候。向他们宣布。因为儿子们都很年轻。确定继承人的事情。要特别谨慎。为了保险起见。他把继承人的名单都写好了。封在盒子里。放在乾清宫最高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雍正十三年八月。弘历成为第一个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后来。嘉庆道光咸丰三位都是这样得到帝位的。只如大家所知的。后三位君王根本连儿子都没有。这秘密立储的制度也就没什么可能了。当然了。这是后话。

  正大光明匾是在哪呢?在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是后三宫的第一宫。面阔九间。进深5间。高20米!顺治康熙以此为寝宫。在这里住。也在这里办公。包括读书学习批奏章见官员见使节。举行典礼家宴等。雍正移居养心殿。但经常在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章。

  这么一看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是武林高手。一蹿就可到匾额后换东西。而且一直有人把守。晚上也不例外。哪个贼有这么大本事?那会儿又没有隐身衣。

  再说了。就算是真的有人能买通内应。乾清宫的侍卫们全都被迷晕了。有高手可以进入。真的蹿上去。拿出了这匣子里的圣旨——想换成自己的意中人。以后某人好做辅国大功臣。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有用吗?没有的。

  因为雍正早就预防了这一招。他另外写了一份同样的遗诏。封在盒子里。常常随身携带。注意哟。是随身。就算不随身。也是珍藏密敛的。外人根本不知道。这样。就算是换了匾额后的。没拿到他身上的也没用!

  皇帝死后。顾命大臣们。会共同取出建储匣。和皇帝秘藏的另一份对照。核实后宣布皇位继承从。一般而言。他们还都会有口谕。

  就这样。虽然没有摄像头。可再能的人也偷换不了。

  抛砖引玉吧。巴几句。请高手斧正补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

其他观点:

网友们真是为皇上操碎了心。前段时间看到有人担心太医、侍卫和御厨祸乱后宫。现在又担心起皇上接班人的问题了……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咱们能想到的问题。皇上也能想到。像立储这么大事情。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出问题的。

不过既然有人担心。咱们也可以分析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人才有机会偷偷换了正大光明匾后面的传位昭书?

飞檐走壁的神偷。或者身怀绝世武功的大侠?这都是小说电影里的。咱们就不讨论了。真正有机会的。只能是经常出入皇宫或者是住在皇宫中的人。比如大臣、嫔妃、太监宫女、御医御厨、侍卫……

大臣可以首先被排除。因为他们出入皇宫都有太监跟着。而且也不是天天能进来。找不到机会。至于嫔妃。也是重点关照对象。毕竟担负着皇家血脉传承的问题。所以平时没事逛逛花园遛遛狗。在自己的寝宫老老实实待着。不可能让你找到机会去乾清宫溜达一圈的。

太监宫女呢?这些人在皇宫中数量最庞大。所以也是重点管理对象。

有鉴于明朝太监的混乱管理。清宫的规矩极多。太监不仅等级分明。任务明确。而且互相监督、上级监管。根本没有机会单独跑到乾清宫偷换诏书。

御医御厨和侍卫就更不用想了。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安排好在哪就在哪。真有特殊任务也是太监在屁股后面跟着。更没机会了。

那有没有可能一群人联合起来呢?比如嫔妃联合太监宫女和侍卫。一起偷摸把诏书换了?虽然操作难度极大。但是也有那么一丁点可能的。

但是。皇帝也不笨啊。现在签个合同还最少一式两份呢。传位昭书这种关键性文件。当然皇帝身边要随时带一份。到时候该公布的时候。两份一对比。完全一致。才能生效。所以单独换一份。完全没有意义。

当然。最关键是。没人会冒险换这个东西。因为这种事情成功率极低。牵扯人员又很多。一旦被发现这辈子算是完了。不管是嫔妃还是皇子。都知道安稳过日子最重要。谁会傻到自断前途?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52:50

    清宫,雍正,诏书,正大光明,太监,皇帝,侍卫,匾额,嫔妃,的人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52:50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廷立皇储的名单为何放到正大光明匾后边?就不怕让人偷换名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7:52:50

    要说偷换。没有一个地方能百分百避免被偷换。而相对来说。正大光明匾后面恰恰是被偷换概率最低的地方。而且还有进一步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