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手足情深的例子?
原创

历史上有哪些手足情深的例子?

好文

热门回答:

历史上手足情深的例子。我想首推汉孝惠帝刘盈和赵王刘如意。刘盈对刘如意的兄弟情。放在任何时代都无可挑剔。而在当时更是难能可贵。

刘盈作为太子储君。非常的不受刘邦的喜欢。“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这里刘盈和刘如意存在竞争关系。

深受刘邦宠幸的戚姬。经常在刘邦那里撒娇。哭哭啼啼的要求刘邦废刘盈。立刘如意。刘盈是在大臣们力保。以及张良出谋划策的情况下。才勉强保住了太子之位。

按理说。刘盈最应该记恨戚姬和弟弟刘如意。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自己的前途。惦记着自己的储君之位。

刘邦死后。太子刘盈顺利即位。就是历史上的孝惠帝。此时的刘如意已经被封为赵王。离开了都城。

吕后嫉恨戚姬。因为她的行为确实给吕后和太子惹来不少麻烦。刘盈也很能体会母亲的愤怒。当吕后要招赵王回京。他就敏感的体察到其中的不妙。深为刘如意感到担忧。

刘如意被招。先是拖病。实在抵不过了。才来京城。孝惠帝早早的打听到弟弟的形成。提前在霸上就接到了弟弟。害怕母亲害他。就寸步不离的带在身边。

孝惠帝元年十二月。某天。孝惠帝早早的起来去练习骑射。赵王刘如意还小。起不来。吕后知道刘如意落单了。就派人毒死了他。等到孝惠帝回来。发现弟弟已经死了。内心的悔恨无以言表。

赵王被杀。吕后仍然不解恨。还把赵王的母亲戚姬。做成“人彘”。刘盈见到以后深受刺激。大哭。还害了一场病。使人请太后说道:“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以后。孝惠帝纵情声色。再不理朝政。几年后就死了。

这是一出帝王家的人伦惨剧。在权力的驱使下。扭曲的皇室成员关系。也没能改变刘盈对弟弟的情义。孝惠帝是一个了不起的好哥哥。

其他观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道光21年(1847年)。张之万中了状元。和他同一期中举的还有李鸿章。

张之万文武全才。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以及遍及北方数省的捻军起义。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平定的。

张之洞中举后能够平步青云。张之万起了不小的作用。张之洞中举后做了言官。年轻气盛。总是针对时弊仗义执言。得罪了不少人。总是受到别人的排挤打击。心里委屈。去找堂兄诉苦。

张之万没有直接指责兄弟。而是问他:你看我牙齿还好吧。

张之洞说:都已经掉光了。

张之万又说:你看我的舌头呢。

张之洞恍然大悟。明白了为官之道要善于以柔克刚。

葡萄牙曾经派兵直接进驻澳门。又是张之万亲自找到堂弟面授机宜:现在朝廷没有战意。需要张之洞亲自带兵驱逐葡军。获胜后再和谈。

张之洞依计行事。大获全胜。时至今日。澳门的土地祠还供奉着张王爷(张之洞)。

中日甲午战争前。已经告老还乡的张之万通过堂弟向朝廷陈情:切不可与日本开战。北洋水师外强中干。战则必败。

后来甲午战争失利。逼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又是张之万通过张之洞上书陈情。坚决反对与日本和谈。割地赔款。否则祸患无穷。

可惜忠言逆耳。张之万的建议如石沉大海。

在明清两朝的历史上。兄弟二人同朝入阁拜相的现象绝无仅有。演绎了一对儿兄弟手足情深的历史大戏。

其他观点:

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关系就非常好。

和珅与和琳兄弟二人父母早亡。险些被赶出家门。幸亏有忠心耿耿的家人和远房的亲戚才得以继续生活。

后来和珅考入咸安宫官学。他非常照顾自己的弟弟。和珅自己比较擅长语言文字等内容。而和琳尚武。所以兄弟二人一文一武都非常有才能。

和琳的性格同和珅有非常大的区别。和珅贪财尽人皆知。可是和琳为人很正直。在和珅的对头阿桂手下任职也一直做得非常好。甚至得到了阿桂的认可和赞赏。后来福康安在军中去世。和珅就保举和琳暂代军务。和琳在作战中一直表现优异。镇压苗民起义也屡立战功。

可惜后来和琳受瘴气染病身亡。时年四十二岁。后来和珅被查办。和琳也受到影响。排位被撤出太庙。祠堂也被毁坏。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退到无路可退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01:05

    如意,张之洞,刘邦,兄弟,自己的,二人,太子,弟弟,赵王,甲午战争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01:05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有哪些手足情深的例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01:05

    历史上手足情深的例子。我想首推汉孝惠帝刘盈和赵王刘如意。刘盈对刘如意的兄弟情。放在任何时代都无可挑剔。而在当时更是难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