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太监小德张的结局怎么样,你怎么看?
原创

清末大太监小德张的结局怎么样,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备受荣宠的太监总管小德张也选择了出宫。张兰德。宫号:小德张。出宫后。他从一个奴才变成了一家之主。历经各个历史时期。一生也称得上传奇。

隆裕太后去世后。后宫主持事务的是光绪帝的瑾妃。私下他们会称“胖主儿”。现在大内也有新人掌管。小德张自觉留下来没有什么意义。而现任大总管张谦和与他之前也有过节。最后拒绝了瑾妃的挽留。瑾妃令内务府以原职原俸待小德张。

小德张伺候过慈禧。隆裕两位主子。到了隆裕时期达到了巅峰。四司八处的大总管。他的后半生也可以确保衣食无忧了。

巧妙出宫

小德张在宫里呆了20多年。平时做事严格。得罪的人也不少。现在他出宫做一个平民。被他训斥过的太监正好乘机奚落他。甚至下毒手。于是他想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他命人在东华门套车。自己从西华门坐车直奔火车站。东华门聚集了很多太监。一直等也不见人影。大家以为小德张当日不走了。就陆续回宫。一打听才知道人家早上9点就从西华门走了。早就到天津。

盖大楼。做寓公

刚到天津。小德张居住在养子张书森家。张书森是小德张的大哥张月峰过继给他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母亲唐氏的主持下张书森过继给小德张顶级门户。

不久。小德张买下了英租界被称为“英国马号”的一所小楼。小德张和母亲居住在里面。1917年。小德张筹划自己盖新楼。图纸也是自己设计。选址现在的重庆道。后来卖给了准备居住天津的载振。即现在的“庆王府”。当时载振以8.25亩地。4个门脸房。加上27万元现金买下。

小德张又在郑州道新盖大楼。在原图纸上稍作改动。小德张亲自监工。有时候带着一摞大洋。看满意的当场赏。不满意就鞭打。这还是宫里的那一套。新房光演戏厅就能容纳400人。在附近结连盖了13座小楼。组成一个楼群。如此庞大的院落。小德张主要是用昔日的徒弟小太监来管理和打扫。而且非常信任自己的徒弟。

母亲唐氏

每天饭前。小德张都亲自去请母亲。晚上睡前去问安。小德张的母亲唐氏75岁大寿。正是重庆道大楼建成。他在这里大摆寿宴。请来当时的名角唱堂会。还有载涛。载振。马福祥。傅作义等等都来贺寿。一时间高朋满座。

1928年。唐氏去世。享年80岁。丧礼按照王府的规格。送葬队达数里。租用当时慈禧太后出殡专用的蓝钢包车。把灵柩运回静海县老家安葬。

日常生活

早上4点起床。带儿孙练习武术。上午读书。下午会友。每天监督儿孙学习。不认真者。少不了耳光和鞭子。他不赞同后辈读洋学堂。小德张平时的生活非常规律。如同在宫里一样。爱好种种花草。制作一些丹药。他对宫廷秘方情有独钟。自己生病都是自己看。吃自己配制的丹药。还赠送过一些生病的人。每天弄百来副药。有需要的可以免费领取。

图/小德张孙。张仲忱夫妇

小德张一生娶了4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是小德张母亲的侄女唐氏。20岁在老家与小德张成婚。此时小德张入宫才几年。她和老太太一直在老家居住。1909年随老太太在北京极乐寺总管府居住。40岁因肺痨去世。

第二位夫人是崔氏。崔玉贵的侄女。36岁嫁给小德张。7年后因心脑血管疾病去世。第三位夫人张氏43岁嫁给小德张。因肺结核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第四位夫人志筠:(本名张小香)。16岁嫁给49岁的小德张。1978年因病去世。享年70岁。

图/第四位夫人志筠

官场邀约

小德张虽然是前清的一个太监。但是寓居天津后却有不少人请他出来做官。这第一个就是辫子军张勋。

张勋原来认小德张的母亲为干娘。此时复辟途经天津。当面向小德张提议请他再次赴京出任四司八处大总管。小德张婉言谢绝。只是拜托张勋事成之后。帮其追回之前被抄走的财物。没想到。张勋十天就失败了。不见了踪影。

还有很多人请小德张做官。不过都被拒绝了。而且小德张还不允许子孙后辈入官场。

冯国璋请他为总统府谘议。

冯玉祥下的马鸿逵邀请他为参军。

马鸿逵邀请其子张书森任山东省政府为湖田局局长。

二十年后故地重游

20年后即1933年。因为马福祥的去世。小德张一行十几人。包括厨师。前往北京。丧礼之后。小德张故地重游。当年当差的升平署。随侍隆裕太后的“福禄居”。唱戏的“纯一斋”即怀仁堂。等等。前往宏恩观和立马关帝庙看望无家可归。生活在庙里的太监。小德张在北京还有自己的产业。视察了几处商号。

之后。他也为自己的身后事作打算。来到金山宝藏寺。这里是太监的墓群。李莲英。崔玉贵等都葬在此处。小德张告诉家人。百年之后把他安葬于此。最后。一行人去了恩济寺。小德张来这里祭拜太监的祖师爷郑和。

第二天。小德张一行人乘火车前往天津。之后再也没有回过北京。

险遭不测

老家静海县乡绅董竹轩等人前来天津。希望小德张能为家乡建桥。以后村民就不用摆渡过河。小德张决定由永德木厂承建。造价1000大洋。

大桥落成后。县长派人邀请小德张参加贺桥典礼。去静海县沿途多为土路。常有劫匪。而且乡里乡亲都知道他要回去。坐自己的车太招摇。于是决定乘坐出租车前往。

半道上。有一个骑车的人拦车问贵姓。小德张没有说真名。车子继续前进。因为道路实在颠簸。小德张的头撞到了车顶铁架子上。顿时鲜血直流。小德张立刻让司机调头回天津家里。也坚持不肯去医院。在家吃了自己制作的丹药。躺了几天恢复了。

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土匪在沿途埋伏了几波人。准备绑架勒索小德张50万。还好当时立刻调转车头回来。第一个拦车的人也被忽悠过去了。

这一年小德张57岁。经此一劫。决定皈依佛门。笃信佛教。家里楼上设有佛堂。观音堂。每日吃素。抄写经文等等。

吸大烟

小德张一直对鸦片。大烟深恶痛绝。也不允许家里有人吸。但是1928年其母亲唐氏去世时。小德张左腿患上了一种皮肤病。表面渗水。日夜无法入睡。这回连德国名医也看了。也没效果。

此时有人建议他吸大烟。缓解痛苦。小德张知道这玩意的危害。但是腿一年也不见好转。就想着要不每天只吸几口试试。从此小德张就吸上了大烟。家里很多人也跟着吸了。腿上毛病不知道怎么就好了。

小德张严格控制自己每日只吸几口。要不然也得早早去世。儿子张书森因吸鸦片53岁去世。建国后。小德张交出了所有吸食鸦片用的烟枪。烟斗。都是象牙。沉香木的。从此戒掉大烟。

抗战到解放

日本入侵差点抄了小德张的家。只因家里挂了一张大幅自己身穿官服的照片。当时日军以为与康德皇帝溥仪“一样”。所以逃过一劫。

新中国成立后。小德张已经73岁了。政府对其宽大。没有为难。郑州道公馆捐给达仁学院办学。小德张被特聘校董。其私宅转让成天津第一人工疗养院。

自己买了一个三层小楼住下。另外他每年从北京祥义号得到定息。在耀华玻璃公司买的股票。每年还能分到1500元的股息。

1957年。小德张心脏病发去世。享年81岁。

结束语

小德张也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前主子的轶事。甚至宫里的事。出宫时37岁。大半人生还是主人。生活过得也是无忧无虑。善始善终。小德张有一个善终的结局。除了他为人聪明能干。更是碰上了新时代。清朝应该是末代王朝结束后。得到善终最多的。

其他观点:






“我百年之后。千万不要厚葬。只把太皇太后第一次赏赐我的那件土黄色蟒袍当寿衣。不要再放任何值钱的东西。”

其他观点: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一位老人来到天津市革委会。向领导申请:“新社会了。我不能做废人。我要自食其力。就去新静园门口卖炸果子吧。”从此。天津市民常常看见一个身材枯瘦的老头。每天清晨在静园门前卖炸果子。

他炸的果子酥香焦脆。个大量足。天津市民都很喜欢吃。

那个时候。谁都不知道。眼前这个卖炸果子的老头。竟是昔日骄横极奢的晚清四大太监之一——小德张。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以为小德张的结局也太令人唏嘘了吧。作为晚清最后一个太监大内总管。当年可谓风光无限。要风得风要寸得寸。怎么会到年纪一大把了。还得每天一大早去摆摊糊口?

其实不然。小德张从15岁进宫。19岁被慈禧看中后。在三年内连升五级平步青云;33岁慈禧殡天换主隆裕。李莲英告老还乡。他接过李莲英太监大总管的衣钵。在此后的4年里权力达到顶峰。直到1913年隆裕去世。小德张走出紫禁城。结束22年的宦官生涯。

这一年。小德张也只有37岁而已。走出紫禁城后。他又活了44年。经历了民国、北洋政府、新中国成立时期。一直到1957年4月19日心脏病去世。享年81岁。

相比较李莲英在出宫后只活了3年就死了。还死无全尸(墓中只有一个头颅)死因成谜。小德张不仅得到善终。而且可以说在出宫后的几十年里。他过的完全是皇帝般的生活。连末代皇帝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后。都没能过上这样惬意的日子。

这样皇帝般的生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件:

1、建豪宅。买商铺

1913年。隆裕太后因病去世。永和宫瑾妃主事。瑾妃托二总管姚兰荣。再三留小德张到他宫里去当差。

但此时的小德张很清楚。无论是大清还是自己。大势已去。所以他没答应。一心要离开紫禁城。瑾妃待他也不错。让他带原钱粮米及原品休职为民。也就是同意他退休还发给退休金的意思。

隆裕的二总管姚兰荣还舍不得走。小德张对他说:“咱们把二位老先主(慈禧和隆裕)全侍候升天。目前大内也有人执掌着。再干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还是退走为上策。你我托二位老先主的洪福。后辈子衣食无虑。何必再为五斗米折腰。”

懂得看清形势。在适当的时候全身而退。足以说明小德张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他出宫之后的行事准则也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他能够善终的主要原因。

由于小德张平日里在宫里也算嚣张跋扈。得罪过不少人。担心在出宫的时候被人下毒手。在出宫的时候他也留了一个心眼。

出宫当天。他先派人在东华门套上车。把行李装好。送到安定门内永康胡同极乐寺的住宅。这所住宅是宣统元年。隆裕太后拨了10万两银子给他建的。占地50亩。里面有几百个房间。里面布置得气派。

然后又在东华门套上小轿车。有几百个他的徒弟在东华门等着给他送行。但他们从9点等到下午3点。都没看到他出来。

其实他是玩了个障眼法。他早就在9点时从西华门坐车直奔前门车站。没有去极乐寺。而是直接坐着火车到了天津他的儿子张宾儒处(张宾儒:小德张大哥的儿子。在张母唐氏的主持下。过继给小德张)。

他在天津有两栋三层高的洋楼用于自住。城北和城西还有八九幢小楼。用于出租。他在北京也有房产。还有两个大当铺。开着绸缎庄、粮油店。南苑有稻田50顷.....据有心人统计。当时他的资产大约有两千万白银之多。

你肯定很难想象。一个太监总管竟然能这么有钱!

这就是为什么晚清的几个大太监。包括安德海、李莲英。他们虽然不像前朝的宦官那样干预朝政。祸国殃民。但仍然被百姓所不齿的原因。因为他们和当权者一样。都是通过压榨百姓的血汗钱来获取自己的荣华富贵。

在小德张掌权期间。由于他是两任太后身边的红人。来贿赂他的人并不少。再加上各种贪污。所以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并将这些钱偷偷送到宫外。

小德张贪污最大的一笔款就是醇亲王府府邸的建造。

按照清朝的规定。凡是亲王或世子继承大统。他的“潜邸”都要改成佛寺。因为这是皇帝住过的地方。其他人住就会有谋逆的嫌疑。在溥仪当了皇帝后。他家醇亲王府也要改成寺院。这样醇亲王载沣就得另外再盖一座王府。

小德张见有利可图。就揽下了这个差事。载沣觉得建一座新王府大概250万两就够了。但小德张却认为太少。就在隆裕面前诬告载沣说他无视太后。载沣只得通电各省。筹款600万两。结果这些钱全部落到小德张的口袋里。三年来却没有建一砖一瓦。后来清朝灭亡。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就说道:隆裕太后的总管太监小德张。“贵敌王侯。富比天子”是人尽皆知的。

2、堪比皇宫的奢靡生活

小德张刚到天津时。是住在日租界他给他的儿子张宾儒的一栋洋房里。没过多久。他就在英租界又购买了一栋三层的洋楼。全家搬到这里去住。

1917年。天津发大水。小德张就萌生了建房的想法。小德张本身对于建筑设计颇有研究。所以在建房子的时候。他按照中式理念结合西式建筑风格自己画了房子的设计图。这栋豪宅占地6亩(4000平方米)。里面还有花园和假山。成为当时天津一顶一的豪宅。

这栋豪宅建了6年。住了5年后。被庆亲王载振看上。请求小德张转让给他。小德张没撤。只能转让。但载振也算够意思。给了小德张英租界郑州道8.25亩空地和北马路的四座门脸房以及27万大洋。小德张也算大赚了一笔。

之后盖的第二栋。比第一栋还宏伟。整栋楼房分前楼和后楼。总共有几百个房间。因为太大了。所以还建了座天桥将两栋楼打通。

花园、假山、马车房、汽车房那是基本的配套。因为小德张喜欢看戏。前楼的二楼还特地建了个可容纳400人的演戏大厅。总之非常的豪华。

这么大的一个豪宅。跟一个小型的皇宫差不多了。那肯定是要由专人来管理的。和一般富贵人家请管家仆人不同。小德张的豪宅是他从宫里挑选的徒弟来管理和整治的。他的徒弟都是些什么人呢?对了。就是太监。

而且管理也都是用的宫里的管理模式。有专门管打扫的、管厨房的、管吃穿用度的等。各司其职。家规严明。而且每个司都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几十个人。

赏罚也是用的宫里的那套。看哪个人做得令他满意了当场就赏。看着不满意了就鞭打。

孙子们的教育也都是跟皇宫里的皇子们差不多。不去上洋学堂。而是专门请画师、老师来家里教。

每天早上。他的子孙都要按点去给他请安。他自己也要每天早上去给自己的母亲请安。

总之。在这座豪宅里。他就是主人。就是自己的土皇帝。

虽然他回到天津后一直深居简出。但是偶尔有事出行。也是跟皇上出行的配置差不多。

1933年。小德张的拜把子兄弟马福祥在北京去世。马家后人为遗产分配翻脸。请小德张去帮忙主持分家。正常人去就是一个司机。顶多再带上一两个人就行了。但小德张带了十几名随从。还专门把几个厨师也带在身边。

3、娶老婆。一口气还娶了4个

太监虽然身体有残缺。但在性别上还是一个男人。在出宫后又把自己当成土皇帝。作为一个皇帝没有三宫六院。也得有个三妻四妾的吧。

人家末代皇帝溥仪一个正常的男人也就娶了5个。小德张一个太监。竟然也娶了四个老婆。

他的第一任妻子唐氏是他母亲唐老太太的侄女。两人在唐老太太的主持下。于光绪二十四年在静海县成婚。唐氏在民国七年(1918年)得血痨病逝。享年40岁。

第二任妻子崔氏。是宣统元年(1909年)在北京迎娶进门的。于民国5年(1916年)因心脑血管病去世。享年43岁。

第三任妻子张氏。则是在民国12年(1923年)迎娶的。结婚没几个月就因结核病去世。享年也是43岁。

第三任妻子活得最长。生于宣统元年。一直活到了1978年。享年70岁。这个姨太太本名叫张小香。原是一个J女。但是这位姨太太卖艺不卖身。嫁给小德张的时候才16岁。还是个黄花大闺女。

小德张为什么会娶一个J女呢?因为他也逛J院!想不到吧?太监也逛J院。所以啊。人要有钱了。你干啥都没人敢说啥。

当时他认识了一个叫方金翠的女人。两人很谈得来。还谈出了感情。小德张就想出钱给她赎身。然后把她娶回家。结果这方金翠竟然拒绝了。理由是不想跟一个太监过一生。

作为正常女人。谁会愿意跟太监过一生呢?

小德张就怒了。你一个J女。又不是黄花大闺女。竟然嫌弃我是一个太监?一气之下。就花1200大洋买下了还是黄花大闺女、16岁的张小香。

4、日常看戏听评书。炼丹制药强身健体

小德张本身就是因为戏唱得好。才被慈禧看上的。出宫后。他自己专门建了可以容纳400人观看的演戏大厅。还有专门的戏班子。这些戏班子都是当年给慈禧演戏的那拨人。可以说是皇家戏班了。

小德张也会经常邀请名伶程永龙、李吉瑞到他家中演戏。甚至连孟小冬都被他邀请过。

小德张还喜欢听评书。在宫里当差时。他就常请南书房的翰林院学士来给自己讲《通鉴集览》《十三经集览》等。还会请评书大家双厚坪、张致兰进宫给他讲《隋唐》《水浒》《聊斋》等。

出了宫之后。他想听书了。就会邀请当时最火的评书艺人陈士和来家中说书。

要知道看戏和听评书。在当时。可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享受的娱乐活动。而且他请的都还是大家名伶。就相当于是现在公司尾牙活动请明星助阵、开专场演唱会一样。那价钱绝对不是普通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有钱人都怕死。小德张也是。所以他特别注重保养身体。除了固定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练功。强身健体外。他还自己制作丹药。

小德张曾任御膳房掌案。负责慈禧的茶、膳、和药司几大处所。他还很喜欢读《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逐渐就变成行家。

在天津时。他得知自己的徒弟太监王华甫从宫里带出一本宫廷秘方。这本秘方包括各种皇宫丹药的配制秘方。就让人去借来抄写成册。然后就开始自己配药。

小德张不信西医。生了病什么的全都是用自己制的药丹。与他交情要好的冯国璋、张勋、马福祥、溥仪的弟弟溥杰都用过他配的药。

5、拒绝参与政治。只管经营自己的小王国

小德张在天津当“寓公”后。坚持“闭户养财”。仅私下和清末的一些达官司显贵保持往来。不再在社会上活动。

1917年张勋复辟时。曾经特地来邀请小德张赴北京。再度出任紫禁城内四司八处大总管一职。但被小德张婉言谢绝。

不仅自己与官场分道扬镳。他也反对自己的儿子张宾儒进入官场。冯国璋当上大总统时。想聘张宾儒为总统府谘议。被小德张以家中无人照料为由谢绝。

可以说小德张是非常有远见的。在当时时局不稳的情况下。远离政治守住自己的小王国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也是为何他能善终的原因。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小德张已经73岁了。新政府见他虽然曾经在皇宫里当过高官。但毕竟还是奴才。出宫后从不过问政治。仅是居家度日的寓公。就对他实行宽大政策。

小德张毕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遇事能屈能伸。新中国成立后。他主动将自己的私宅让出来给新政府办工人疗养院。也将自己的私有财产交给国家。

但国家待他也不错。他的产业收归国有实行公私合营后。每个月都还能从北京祥义号得到定息。在耀华玻璃公司买的股票。每年还能分到1500元的股息。

照理这些钱也够他养老了。但为了表示自己接受新中国的改造。他主动向政府申请要自食其力。去静园门前卖炸果子。

1957年。小德张寿终正寝。年81岁。死前他立下遗嘱:“民国17年。老祖宗(慈禧)的坟被孙殿英炸开。主要是太招眼了。我如百年之后。千万不要厚葬。只把老祖宗第一次赏赐我的那件土黄色蟒袍当寿衣。不要再放任何值钱的东西。”

这就是小德张出宫后的的生活。奢靡而尊贵。而且这种奢靡而尊贵的日子一过就是几十年。

中国历史上。宠监的下场一般都很惨。重则被碎尸万段。如明朝刘瑾;轻则暴尸街头。如安德海。李莲英虽然在慈禧死后得以全身而退。但出宫不过三年就死了。而且死因成谜。只一颗头颅在棺中。尸身不知去向。

而小德张不仅全身而退。还能安稳富贵地活到81岁寿终正寑。这都要得益于他有审时度势。机智谨慎的智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07:11

    自己的,太监,天津,总管,都是,的人,北京,宫里,享年,紫禁城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07:11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末大太监小德张的结局怎么样,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07:11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后。备受荣宠的太监总管小德张也选择了出宫。张兰德。宫号:小德张。出宫后。他从一个奴才变成了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