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读毛泽东诗词。常常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总是被词句里洋溢着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所感动。牵着你。把你带入诗人的画面和情感世界。从心底里迸发出一种崇敬。赞叹。振奋人心的情感。享受精神上丰富的美。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的美景融入胸怀。把自己的革命旅程化作情感。每每读来都会迸发和感悟出心灵的共鸣和震撼。
1925年9月。毛泽东从自己的老家湖南韶山到革命的策源地广州。途经长沙。面对湘江滔滔江水。岳麓山满山红叶。橘子洲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激发诗人驻足山水。游历壮美山川。豪情万丈地写下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全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橘子洲头。顺水而望。滚滚北去的湘江。秋水长天。诗人把一个高远的深秋背景。送到读者面前。抬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自然的神来之笔。染红了祖国壮美的山河大地。枫叶衬托下火红的岳麓山群峰。引着我们的联想。透过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涌现出的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
雄鹰搏击在万里长空。展翅翱翔。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欢快的遨游。脚下的湘江。犹如碧绿的翡翠。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生机勃勃。
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描绘出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深秋美景。“问苍茫大地”。诗人笔锋一转。由美景到抒怀。是问也是答。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发展的洪流。是永远也不可阻挡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年在橘子洲头一同散步。学习。游泳的同学和朋友。这些才华横溢。风华正茂。有着自由思想。情怀奔放的时代青年。他们既感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闪耀着内心崇高的理想。表达出一代革命青年的壮志雄心。仿佛我们一同与诗人站在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中流击水。
诗人用象征的笔法。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一扫衰颓萧瑟的悲秋。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引领我们感受其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昂扬炽烈。汲取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力量。
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对山川景物的描绘。这首词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宏伟壮丽的秋景只用一句“万山红遍”就体现的淋漓尽致。把秋天广阔的背景。晕染的犹如春天般百花齐放一样艳丽。秋江碧波。秋天的湘江水清澈晶莹。如水晶般透明。
从远山到近水。从天空到浅底。雄鹰健羽。自由飞翔。鱼群遨游。摆动鳍尾。这是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读不到。从来没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画面。
借景抒情。把伟大高尚的心灵抒发出来。是这首词的又一高峰。回忆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引发诗人崇高的革命理想。一个神采飞扬。意气奋发的知识青年。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词中处处绽放出诗人崇高的革命者心灵之美的光芒。
这首词还体现了古典诗词情与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写景中蕴涵着诗人远大的志向、恢弘的气魄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情与景浑然一体、蓄而不露。是青年毛泽东艺术才华的最佳词作。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精湛的艺术典范。
作者:五猫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其他观点: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写于一九二五年。当年九月上旬。毛泽东与准备到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五期学习的庞叔侃和周振岳由长沙动身到广州。就在毛泽东回到长沙。即将去广州办农运讲习所期间。重访橘子洲。抚今追昔。激情由生。写下了这首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经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主席这首词好在以下三点:
第一。胸怀抱负。志向远大。一个“谁主沉浮”表现出代表劳动人民管理国家的远大志向。虽然是问。但有舍我们还有谁的反问。“浪遏飞舟“表现出毛主席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以及勇气霸气。“指点江山“指对祖国山河谁定乾坤的疑问。“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对历代帝王侯爵的藐视。含有安排河山还有更好的后来人的出现之意。全词表现出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就有创建社会幸福美好的强盛国家的伟大抱负和理想。
第二。音韵优美。节奏感强。全首词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而有力度有气魄。用艺术手段表现词的意境之深远和美妙。
第三。艺术手法。巧妙高超。全首词虽然只有114个字。但选词精准妙语不断。包含的内容丰富而生动。把写景记事抒情有机融为一体。上片的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鱼翔浅底。鹰击长空”把寒秋的秋高气爽天空明远万山枫红的美丽表现出来。为施展才华创立伟业展示一个宽阔的空间。给人以舒爽怡情之感。紧接着一个“竞自由“过渡到舒发豪情壮志。写景为抒情作了良好的铺垫。词中的夸张手法巧妙贴切含意深刻。如”万类霜天”由上文的鹰和鱼引出以示众多。意喻无数的有识之士都在谋求报国之大事。追求自由理想之境界。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夸张把澎湃激情推置到极至。寓意有自信可以战胜任何具大困难和阻力。一定会实现自己开疆立国的伟大志向。词中对字的精准选用也颇具匠心。如鹰击的“击“。鱼翔的“翔“。浪遏的“遏“的运用。既鲜活生动而又有力度。为实出表现实现伟大抱负的情怀起了重要作用。
词牌名沁园春中的“沁园“出自东汉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因其华美居当时园林之最。外戚窦宪心怀艳美。凭权势豪夺强取。将沁园占有。后有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词牌因此得名。这种词格调开张。韵位疏缓。宜抒发激越壮阔之豪情。
其他观点:
我先介绍一下。我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侯就开始背毛泽东诗词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是我最推崇的两首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的这首词。我认为好在这几个地方:意境辽阔;充满激性;很有气概。
古人云。诗言志。词言情。自唐中期有了词的这种文学体裁以来。词的这种文学体裁就几乎和愁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好象是无愁不成词。 到北宋。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阙还给了人一种辽阔豪迈的感觉。但到下阙收尾两句。也陷入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怨自艾之中了。只有毛泽东的诗词才真做到了与愁字绝缘了。
该词上阕前十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开篇给人展现一幅深秋湘江画卷。既辽阔恢宏。又有鹰去长空鱼翔浅底的动态。风景优美而又活灵活现。接着后面三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仿佛把读者带到宇宙之外。宛如在天外询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这就是常人所没有的气概。
每当读到毛泽东的这首词。都会想到青春年少。都会使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395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湘江,诗人,长沙,橘子,寥廓,鹰击长空,霜天,自由,万户侯,万山
没想到大家都对都说《沁园春·长沙》写得好,表现在哪些地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读毛泽东诗词。常常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总是被词句里洋溢着的恢宏气势和浪漫情怀所感动。牵着你。把你带入诗人的画面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