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和亲:百度上下的定义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
但是这种说法有局限性。它忽略了主动和亲与被动和亲这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最早的和亲发生在汉高祖刘邦身上。“白登之围”以后。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汉朝廷感到很大的压力。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关内侯娄敬鉴于在“白登之围”中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
他提出的理由是。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走遍天下。还没听说过外孙敢于和外公分庭抗礼的。
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于是派他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
后来的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有据可查的前后共有16位公主、准公主远嫁他邦。
汉朝的愿望是好的。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当时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时候你的公主并不值钱。匈奴只是照章笑纳而已。并没有停止南下的入侵。
汉文帝时期。每年入侵汉边境。杀戮人民畜产甚多。云中、辽东最甚。至代郡万余人。
到了汉景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逐步强盛。匈奴经常小规模入侵。但已无大规模的南下行动。
这么说来。只有有一个强大的朝廷。才能止住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光靠和亲和与虎谋皮的给他们送东西。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何况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令人所垢耻的。
到了唐朝。也和少数民族和亲。但和汉朝的意义完全两样。
这时候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汗国两者之间的身份关系。完全颠倒过来了。
少数民族首领不断向唐王朝提出“和亲”的请求。主要是仰慕唐朝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希望得到唐王朝的帮助与保护。
所以这时的公主值钱了。不是说谁求亲都能够满足了。就说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一事。就充满了曲折和戏曲性。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他在位期间平定了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他羡慕唐朝的礼乐文化。又闻听突厥、吐谷浑都娶了唐公主为妻。于是在贞观十二年遣使携带珍宝向唐朝求婚。
这时的唐朝无疑是强大的。一个新成立的王朝首领想轻易的娶尊贵的唐朝公主。唐太宗觉得他还不够资格。就没有应允他们的请求。
吐蕃的使者求亲不成。回去没法交代。于是谎称吐谷浑挑拨婚事才不成。他们对松赞干布说:“刚到大唐的时候。对我很好。允许嫁公主。恰好吐谷浑王入朝。在中间挑拨离间。因此礼薄。不许嫁公主。”
松赞干布一看有人来搅和自己的好事。顿时火冒三丈。发兵攻吐谷浑。吐谷浑抵挡不了。逃到青海之上。
打完吐谷浑。又再次遣使入唐献贡。扬言婚事不成就率兵攻唐。随后便挥兵进攻。
唐太宗一看。你来了更好。让你尝尝大唐的铁拳。于是马上派兵反击。松赞干布见唐军来势凶猛。吓得连忙引兵撤退。并派使者到长安谢罪。再次恳请娶唐公主。
唐太宗一看帝国的军队起到了威慑作用。也就见好就收。这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求婚的使臣禄东赞带着礼物到了唐朝国都长安。才知道唐朝周边还有突厥、波斯、霍尔、格萨几个国家也派出使臣。向才貌双全的文成公主求婚。
一个公主。好几家来求。那到底许给谁呢?唐太宗决定按照汉族的习惯。来个“比武招亲”。他亲自出了五道题。全部答对的才能被许婚。
第一道难题:母子相认
把100匹母马和100匹小马驹混杂起来。然后要求5国使团找出每一匹母马自己的小马驹。
这一道题可难坏了其他四国使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一直没有想出有效的办法。最后只好乖乖地认输。
吐蕃使团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禄东赞让人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并且让人不要给马驹草料和水。这样。一天之后。小马驹就又饿又渴了。
然后。禄东赞便让人把小马驹放出来。和母马放在一起。又饿又渴的马驹。各自都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的母亲。因为它们想吃奶。这样。第一道难题便成功地解决了。但第二道难题又来了。
第二道难题:穿孔引线
唐王朝送给吐蕃使团一个九曲明珠。并且送来一条柔软的毛线。要求是把这条毛线。穿过九曲明珠拐了几道弯的细孔。
这一道难题一开始还真把吐蕃使团难住了。三天的期限已经过去了二天。大家都很紧张。也都十分着急。
禄东赞也很着急。但他并没有慌。而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忽然。他看见桌子上有一只蚂蚁。心里不禁一亮。问题解决了。禄东赞激动地对大家说。请大家放心。他已经想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了。
禄东赞让人在附近捉了一些蚂蚁。然后从这些蚂蚁中选了一只最健壮的。先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部。然后又把毛线拴在马尾鬃上。拴好之后。就把蚂蚁放进孔内。
然后。在玉石另一个孔处抹上蜜。蚂蚁闻到蜜香。使劲往里钻。不一会儿。蚂蚁便拖着马尾从另一端爬了出来。
这样。毛线便成功地穿过了小孔。
第三道题:鉴别首尾
让使者分辨一根两头被削得一样粗细的木头。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
禄东赞使用了一种\"顾流放本法\"。具体地做法是。把两头一样粗细的圆木。顺着水流放入水中。
这样。是树根的那一段比较结实。就会先顺流向下漂去。暴露在前面。后面的那一部分就是树梢。这样。吐蕃使团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四道难题:老马识途
有一天晚上。正当各使团的人正在酣睡之时。唐朝宫内忽然响起了钟声。多数人都被惊醒了。
不一会儿。各国使团都收到了唐太宗的命令。说是唐太宗要召见各位使者。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请各位马上到皇宫去。于是。各国使团都赶忙跟着送信的人走了。
只有禄东赞很警惕。他觉得很奇怪。这肯定是唐太宗的一个计谋。于是。他在他经过的路上。在经过的每一处住室的门槛上边。都用笔做了记号。
到了皇宫之后。发现这果然是唐太宗耍的手段。唐太宗又给各国使团出了一道难题:\"如果哪国的使团能够顺利地返回自己的住处。哪国就可以娶走公主。\"
结果。只有吐蕃使团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其他各国的使团一直转到天亮。也没能回到自己的住处。
第五道难题:慧眼识真人
最后一道题要在300个打扮得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文成公主。其他各国使团的人。都认为文成公主肯定是穿得最漂亮最华贵的一个女子。因此。他们便专门挑穿戴得特别艳丽的。
松赞干布的使者从一位老妇人那里得知公主从小喜欢涂香水。经常引得蜜蜂在周围飞。于是他辨认出了公主。顺利地领走了文成公主。
经过了这么千辛万苦才得到的东西。吐蕃必然十分珍惜。
公元641年。唐朝派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一路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赞干布亲率禁卫军劲旅从吐蕃远道出迎。
文成公主一行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达黄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与松赞干布迎亲的队伍相会。
松赞干布对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与文成公主返回吐蕃。对自己亲近的人炫耀说: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旧唐书》)
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筑城邑、立宫殿。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就下令停止赭面习俗。自己也换下毡裘。穿上丝绸衣服。还派吐蕃贵族子弟到唐朝去学习。还请唐朝识文之人管理吐蕃的表疏。
文成公主进藏后将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儒家书籍、历法、医药等带了过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
这才是真正的大唐皇家婚礼!
这才是风光的公主出嫁!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贤者喜宴》藏·巴卧·祖拉陈哇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其他观点:
谢邀。这两个问题互不相关呀!
第一个问题。汉朝在刘邦之后的皇帝多了去。罗列如下。西汉诸帝:惠帝、两少帝(不被承认)、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废帝(不被承认)、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还有新莽末年的更始帝(有人不承认他)。东汉诸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前少帝(不被承认)、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后少帝(不被承认)、献帝。
第二个问题。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赞普。他在位时期。吐蕃很强大。甚至可以与强大的唐朝较劲。他统一青藏高原后。向唐太宗求取公主。唐太宗没有同意。后来松赞干布率军攻打唐朝边疆。被唐朝军队击败。松赞干布向唐朝谢罪。派其相到唐朝。进献贡品和珍宝。再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舍不得自己的女儿。于是将宗室的女子封为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其他观点:
你提的这个问题。感觉怪怪的。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494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吐蕃,松赞干布,公主,使团,唐朝,自己的,匈奴,单于,马驹,太宗
没想到大家都对汉朝在刘邦后面的皇帝都有哪些?松赞干布怎样才娶到文成公主的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和亲:百度上下的定义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