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始皇能否称的上千古一帝?为什么?
原创

秦朝始皇能否称的上千古一帝?为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原因

一、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49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此时已是战国后期了。战国七雄中。西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积六世(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的发展。已经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22岁。开始亲自执政。先后剪除了长信侯嫪毐和主张“虚君”制的吕不韦两大势力。集中了一切权力。然后。他起用荀况的学生楚国人李斯辅政。重用“为商鞅学”的大梁人尉缭任国尉参谋军事。重新部署了对付六国的战略和策略。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军事行动。公元前236年。他任用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骁勇善战的大将王翦、桓齮、杨端和进攻赵国。开始了历时十五年的统一战争。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今甘肃西部)。南至北向户(今越南北部)。北据河为塞(长城)并阴山至辽东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从此。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从秦的统一中。不难看出秦始皇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当时。秦国虽然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但是如果没有一位英明的君主。就不可能笼络人才。更不要说完成统一大业了。

二、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奠定了一系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巩固政权。制定了与以往任何朝代都不相同的政治制度。秦始皇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也由皇帝任免。他规定皇帝自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礼仪制度。中央设有三公、九卿等官职。辅佐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也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和县令负责管理百姓。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国家专政机器。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的首创。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都沿袭了这套制度。此外。秦始皇崇尚“法家之术”。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令。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秦始皇下令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十二樽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冲破保守势力、习惯势力的阻挠。大力推行改革。创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秦亡而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创立的郡县一统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以及官僚政治体制。被历代延续下来。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云“垂二千年而弗能改”。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贽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近代史学家夏曾佑称秦始皇为“二十四朝之皇帝”。


三、重视农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1、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令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这就意味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得到确认。这在当时是有积极作用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粮食产量。秦始皇还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他支持韩国水工郑国在都城咸阳附近开凿一条沟通泾水和洛水的水渠——“郑国渠”。郑国渠全长一百五十多公里。灌溉田地达四百万亩。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当时社会上“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虽然都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但由于长期分裂割据。同一个字在各地写法不同。这就妨碍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同时还允许通用比小篆容易书写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不仅加强了各地的经济交流。而且对传播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战国时期。不同的诸侯国使用不同的货币。秦统一后。秦始皇规定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和黄金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这就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流。秦始皇还以商鞅规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对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秦始皇下令把原来东方六国设立的关卡、要塞、堡垒全部拆毁。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驰道”(秦朝的高速公路)。这样就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同时。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车辆畅通无阻。以上措施。不仅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而且都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晚年毛泽东在接见埃及副总统沙菲时说:“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因为秦始皇第一个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修筑宽广的道路。不搞国中有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结论

纵观历史长河。从秦统一到1911年清灭亡。两千二百年间。分裂的时期只出现四次:魏、蜀、吴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间都不长。加起来只占全历程的20%。而统一的时代有秦、西汉、新(王莽新朝)、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合计11朝。时间占总历程的80%。总的说。这两千二百年国家基本上是统一的。这在世界国家发展史上没有第二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一直作为大国延续下来的唯一的国家。秦朝创立的郡县制本身。县一级的建制连同它的名称。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动。原来的郡后来演变为州。为路。为省。现在定为省、市。基本原则依然是秦制。这些都与秦始皇的开创和奠基之功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主席给予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超过他的”极高的评价。所以我赞同赢政是千古一帝的说法。(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长河泛舟。 欢迎关注、留言讨论哟!

其他观点:

秦始皇当然可以算得上是千古一帝。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千古一帝”这个称谓就是指秦始皇。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明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

为什么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疆域的大一统

秦始皇即位之后。陆续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等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政治上的大一统

我们所说的大一统。必须是中央集权。能够统一发号施令的国家。在秦始皇之前的夏、商、周更像联邦制的国家。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王”更象名义上的联盟共主。周边小国林立。拥有高度的自治权。行政、军事、财政都是独立的。于是这些小国也称作“诸夏”。

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制度上统一了全国。从此周边不是小国林立。而都是国家的郡县。

开疆拓土

始皇帝统一中原后。向南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直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并占领了番禺。

向北发动了攻匈奴的战争。打败了匈奴。攻取了河南(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等地区。使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匈奴兵祸的威胁。

巩固疆域

修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将战国时各国的长城连城一线。抵御匈奴入侵。

拓西南:

秦始皇开凿了一条从今四川宜宾通往云南滇池一带的栈道。使得大秦的势力直接抵达且兰、夜郎、邛都、昆明、巴蜀等地。并在这里设置了官吏。纳入了郡县制的行政系统。之后又开凿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控制了当地的部族国家。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

经济文化上大一统

书同文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相同。统一后给政令推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带来不便。所以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对这些文字进行整理。创造了统一的文字——小篆。通行全国。

车同轨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道路宽窄不一。马车的大小形制不同。同意后给各地的交通往来带来不便。于是秦始皇统一了道路的宽度。和马车的形制。来方便各地交通。

统一度量衡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大小不一。给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带领不便。秦始皇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如长度单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货币形制等等。

结语

所以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更堪称千古一帝。

其他观点:

从始皇帝公元前221年登基。到公元1912年2月宣统退位。在中国2133年的历史上共计诞生过408位皇帝。其中昏君数量远远多余明君。圣君更是屈指可数。极少数皇帝德才兼备、雄才大略。建立不世之功。为中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人称“始皇帝”。在各类历史书籍、野史中简直就是暴君界的代表。焚书坑儒、严刑酷法、民不聊生等。很多人谈及秦始皇都是负面的居多。

秦始皇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13岁登基。39岁完成统一大业。49岁驾鹤西去。大秦帝国的建立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乱。第一次有了国家统一这个概念。下面请看看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功远远大于过。被称为“千古一帝”毋庸置疑。

1、一统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为后来中华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制度。车同轨就是指所有的车轮之间的距离都要保持一样的尺寸。这个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国标、行标。对交通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书同文就全国都用一种字体来写东西。指的是秦隶;行同伦就是天下不分高低贵贱。都要遵守一样的文化风俗。

3、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分封制的废除。打破了惯性思维。产生深远影响。秦皇总结了前朝灭亡的教训。皆因诸侯、大夫自行管理土地、人民、军队。导致中央失控。郡县制。就是把天下分成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面设立多个县。郡守和县令都由朝廷来委派。可以说。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都在沿用。这个制度的发明。简直就是王炸!!!最大限度维护国家的稳定。

4、修筑万里长城。常为人们所诟病的地方。秦皇劳民伤财修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善骑射。战争时大秦士兵很吃亏。长城可发挥御敌之效用。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赵国、燕国都有修筑长城。最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修筑。

5、兵器管制。秦皇认为天下一统。再也不会战乱纷飞。民间兵器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于是一道圣旨。天下兵器齐聚咸阳。焚之。该制度。同样沿用至今。

  6、秦皇弄的七大工程。由于篇幅关系不在累赘。有兴趣自行百度。除了皇陵和阿房宫。其他五个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7、开疆拓土。南征南越。北击游牧。奠定中华的版图。建立旷世伟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24:48

    始皇,郡县制,国家,千古,制度,皇帝,六国,公元前,度量衡,文字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24:48

    没想到大家都对秦朝始皇能否称的上千古一帝?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8:24:48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原因一、知人善任。选贤举能。完成了统一大业。公元前249年。年仅13岁的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