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文言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几千年来人们使用的书面语言。“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留存和刊印的书籍。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所以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也”(《师说》)。现在我们读到的文言文。都是“五、四”之后的学者加了标点符号的。阅读起来要比不加标点符号的古籍容易懂得多。
文言文有它不同于白话文的特点。笼统地说。即言简意赅。具体说应该有以下几点。
[A]、单音节词居多。
[B]、古今异义词居多。
[C]、词义消亡和缩小的词居多。
[D]、通假字居多。
[E]、活用的词居多。
[F]、虚词居多。
[G]、省略的内容居多。
[H]、使动、意动的句子居多。
正因为文言文中有这些白话文不具备的特点。所以学生学起来就很困难。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好文言文呢?
第一。积累。
记忆是学习文言文必不可少的途径。学习过的文言文中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常用实词的意义和通假字要积累。活用的语法条件要记忆。使动、意动的句子特点要记忆……只有记住了文言文中特有知识。才能有基础去阅读文言文。才能有条件学好文言文。
我们看下边的例子。就能明白了。
[例一]:虚词“所以”。
白话文里只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与“因为”搭配使用。
文言文中却有三种基本用法:
[A]、表示原因的。翻译成“……的原因”。
例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B]、表示凭借、目的的。翻译成“用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C]、表示工具的。翻译成“……的工具、方法”。
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例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老”和第一个“幼”的词义就与第二个“老”和“幼”的词义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个“老”和“幼”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话用的条件是带了宾语“吾老”和“吾幼”。翻译为“敬爱”和“爱抚”。
[例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这个句子中的“牺牲”一词。就不能拿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来解释了。它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这就是古今词义的消亡。
第二。把单音节的词变换成双音节的词。
文言文之所以简。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了单音节词。它不像白话文以双音节词为主。比如“学而时习之”。用白话文表达。应该是“学习了知识(道理)就要径常去实践练习它”。可见。文言文就是用大量的单音节词让文章变得短小精悍。所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就要学会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节词。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这段文字中除了“千里、江河、君子”之外都是单音节的词。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们变成双音节的词。怎么变呢?有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即以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为前缀或后缀。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然后根据前后文意判断使用哪个双音节词。如果不能变换。则说明这个词可能是古今异义、通假。或者活用。
我们变换“假舆马者”这个句子。“假”字可以变换成现代汉语中的“ 放假、请假、假期、假如”等双音节词。“舆”字现代汉语已经不常用了。只能组到常见的“舆论”一词。“马”字现代汉语也单用。“者”字现代汉语也不常用。文言文中有两个主要用法。一是表停动和判断。一是有不定指代作用的“的人、事和物”。
我们拿变换后的双音节词进行翻译。就会变成“放假(请假、假期、假如)舆论马的人”。看来是完全不通的。所以“假”和“舆”就可能是古今异义了。
变换成双音节词的时候。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一种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像“假”文言文里的意思是“借助”的意思。
另一种是活用和通假。比如“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第三。填补省略的成分。
省略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省略介词。另一种是省略句子成分。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一]: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石钟山记》)
这个句子就是省略介词“于”。填出来是: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例二]: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赤壁之战》)
这个句子中省略谓语和宾语。补充完整应该是: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迎操)也。
介词不只是“于”。还有很多。句子成分还有主语。补语、定语和状语。它们都有可能省略。因此。了解了文言文常见的省略方式。就能给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四。学会推断词义。
我们不可能记住很多文言实词的意义。因此推断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推断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以字形推断本义。汉字的造字法以形声字为主。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所以就可以通过形旁推断它的本义。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一]:①金就砺则利(《劝学》)。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劝学》)。③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④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
[推断]
①砺。石旁。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与后边的“利”联系起来。应该是“磨刀石”。
②骐骥。马旁。可能是一种马。与“跃”和“十步”联系起来。应该是“骏马”。
③涘。水旁。应当与水有关。与\"崖之间”联系起来。应该是水边义。
④眇。目与少合义。联想到少目的含义。可推知为眼盲。
二是依据前后文意义推断。一些词语的意思。前后文中必定有与之相关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就能推断出词义。
请看下边的例子。
[例二]: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候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
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
依据上边三句句义可推断弄璋的意思是生男。弄瓦的意思是生女。
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
推断词义是在我们没有积累到某个词的意义时使用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考试中更能帮到我们。所以。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推荐的方法。就会熟能生巧。
我们掌握了上述四种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成绩有效提升。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明]
其他观点:
研究文言文既有勇气。又有趣味。既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有利于中考、高考。因为中考也考文言文。高考也考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距离我们太久。有的是几千年前的文章。有的是几百年前的文章。当时的词语、句式和现在的语言习惯不同。所以读一遍。是很难读懂的。你喜欢研究文言文。真的需要勇气。知难而退的人很多。读不懂就算了。那将永远也读不懂。只有知难而进的人。看注释。查资料。才可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含义。经过你的研究。懂了句子的意思。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和自豪。文言文。总要有人来研究。因为传统文化总要继承下去。研究文言文。也是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又由于中考、高考都考文言文。你的研究。对你做中考题、高考题会有帮助的。所以。赞赏你研究文言文!
其他观点: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有话说
孩子喜欢研究文言文。说明孩子十分好学。有钻研精神。老穆要为你的孩子点赞!
你孩子觉得翻译过来的文言文怪怪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老穆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文言文在语法、句式和语言习惯上与今天的句子有所不同。
例如: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欧阳行周文集序》)
解析:“于……中”。状语后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于寒素中推拔······”。
翻译:在寒门之中推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2】学生掌握不了正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故而感觉怪怪的。
老穆为大家举个例子:
例如: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错译: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太史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错误点:不懂文言文翻译技巧中的“补”。即“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凭借太史的身份。而不是凭借太史。
再如: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
盖: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翻译时。一定要将其删去。
译文: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 。没有二心。
我们要及时删去没有意义的词语
a.句首发语词
b.句中停顿或结构或结构作用的词
c.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
d.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3】学生不懂实词含义、虚词意义及用法。故而译文很奇怪。
例如: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错译: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认出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错误点:“识之”。错译成“认出来”。正确翻译为“记住、记下来”。
【4】学生不懂古文中的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
A、借代句:肉食者鄙(肉食者: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B、借喻句:误落尘网中(尘网:借喻。喻指污浊的官场)
C、互文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将军和将士们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争。有的战死了。有的多年后回来了。)
【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文言文翻译。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到“信、达、雅”。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花功夫去学习。你们明白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675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文言文,音节,推断,词义,句子,的人,现代汉语,文言,白话文,文中
没想到大家都对孩子初三,喜欢研究文言文,可总感觉自己翻译过来的文言文怪怪的,怎么办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文言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几千年来人们使用的书面语言。“五、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