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人的进化和发展。是从善用工具开始的。衣食住行这些如今看似简单、信手拈来的事情。都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拿刷牙这个事儿来说。就用了整整两千多年。
关于口腔清洁的最早文献记载。始于《礼记》。“鸡初鸣。咸盥嗽”。看来古人和我们一样。睡醒了。先洗脸漱口。把自己打整清爽。那时候还没有牙刷这玩意儿。就地取材。是用清水。后来发现盐水效果似乎更好。就换成了盐水。讲究一些的贵族。会拽点草药。配点儿能遮掩口气、消炎止血的药水。这大概是漱口水最早的原型。后来。人们又开发出有清洁防蛀功效的浓茶水以及酒水。
人嘛。吃五谷杂粮飞禽走兽。难免有塞牙缝的时候。人们慢慢发现。光是漱口不成啊。有什么办法呢?一开始肯定是上手抠。后来想想。太不文雅了。还是换工具吧。所以牙签出现了。晋朝的陆云在给哥哥陆机的信里写过一句“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足见那时候。牙签是金贵之物。
光是漱口。很难彻底清洁口腔。所以人们渐渐采用揩齿法清洁得更彻底一些。揩牙的工具是什么呢?晨嚼齿木。人们把各种树枝嚼了个遍(估摸着牙花子没少出血)。最后发现。最好的选择是杨柳枝。
首先。它足够柔软。不会一戳一嘴血。然后。它的纤维丰富。嚼吧嚼吧。末端自然散开。能伸进牙缝。自然起到了刷毛的效果。后来渐渐流行把杨柳枝浸水泡软。作为齿木使用。可以说这是牙刷的原始雏形了。
那么和今天形态相似的牙刷是什么时候正式出现的呢?据美国牙医学会盖章认证。发明者是位中国人。而且是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据说他把猪猔毛插进一支骨制的手把上。制成了牙刷。嗯。这把牙刷实在有点粗犷。比较像我们今天常用的鞋刷子……
但也有国内学者辟谣。认为这种说法太小看我们老祖宗智慧了。早在秦汉时期。便有了设计巧妙的青铜牙刷。唐宋时期。各种材质的牙刷纷纷出现了。和今天的形态已经非常相似。
可以肯定的是。到了宋朝以后。刷牙这个事儿的确全国普及了。那时的牙刷叫“刷牙子”。文献中能找到明确的记载。漱口水被专业的牙粉替代了。形成了制售一条龙的行业。
明清以后。牙刷的形态材质继续改进。慢慢的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们最日常的用品。
其他观点:
我来介绍一下欧洲古代的刷牙问题。事实恐怕会超出大家的想象。
首先。古代欧洲对口腔健康并不重视;与今日发达的牙科医学相比。历史上的欧洲人对此可以说是极为漠视了。
今天许多人在微笑时。都会露出洁白的牙齿。但却少有人追究这个微笑的由来。
在18世纪以前。贵族阶层因为过度摄入糖、咖啡、巧克力等物。使得牙齿的腐蚀极为严重。因此。贵族的标志就是一口烂牙。大家笑不露齿;当时。谁的笑容露出牙齿。谁就是贱民。
18世纪以后。随着想起牙医行业的兴起。大家开始重视牙齿的健康。并采取许多手段。
牙刷就是在此背景下被发明出来的。
此前。欧洲人多实用布头来擦拭牙齿表面。例如。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就曾经用布头来清洁口腔卫生。这就是为何华盛顿长期饱受牙病折磨的原因。
牙刷的真正大规模流行。是在19世纪;随着现代工业的介入生存。逐渐成为欧美大众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
总而言之。一口好牙的背后是段不为人知的漫长历史。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有意思。其实我也一直很好奇。古人究竟是怎么刷牙的。
其实。刷牙这个习惯并不是中国本土出现的。而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在很早时候。中国人就意识到了要漱口
在早期。中国人没有刷牙的意识。《礼记·内则》里面曾记载: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韠绅。搢笏。
可见。最早时期的中国人。还是以漱口为主。
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佛教入华。在华夏大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徒极注重“口”。它既能作恶。也可行善!
这种影响了除了思想之外。还有一些生活习惯。
我们直到。佛教徒有着严格的清规戒律。比丘要守360条戒律。比丘尼是480条。
如此繁多的戒律里面。很多都是对行住坐卧的规定。比如。走路不能迈大步。过午不食等等。其中。也有对刷牙的规定。
为什么?因为在佛教看来。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因为它既管吃喝。也管语言。语言又是一个人所思所想的体现。所以。在十恶行里面。有四恶都是与语言有关(两舌。即诽谤和攻击;妄语。即颠倒黑白。胡乱瞎说;绮语。说一下不符合实际的奉承之语;恶口。骂脏话。侮辱别人)。
嘴那么重要。自然必须要保持它的清洁。古代僧人出行。身上必须要带十八件东西。里面分别有齿木、澡豆、三衣、钵、瓶、坐具、锡杖、香炉、滤水囊、毛巾、小刀、火燧、镊子、绳床、经卷、戒本、佛像、菩萨像。
齿木就是用来刷牙用的。齿木是用杨枝一种比较软的木片。它的用法现在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放在嘴里嚼。像口香糖一样。不断让其与牙龈摩擦。从而起到净化的作用;第二种是先把赤木用牙咬软了。然后在用它刮牙。
《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食、除冷热涎唾、善能别味、口不臭、眼明。”
佛教僧人的超前意识:刷完牙。还要刮舌苔!
我们的舌苔上面有很多味蕾。有很多凹凸不平的类似于疙瘩的东西。在疙瘩之下。其实也可以隐藏细菌。污染口腔环境。因此。现在很多人也流行刮舌苔。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佛教徒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不过。用齿木刷牙的习惯并没有持续下去。我推测。主要是因为齿木是用杨柳来做。而杨柳在南方比较稀少。无法成活。再加上这种方法也不一定能够把牙刷的很洁净。
《红楼梦》二十一回就写到。宝玉用青盐“擦了牙,嗽了口”。
虽然后来中国人开始普遍使用这种方式。但是。从漱口到刷牙意识的转变。应该说是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690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牙刷,佛教,比丘,清洁,牙齿,舌苔,口腔,杨柳,佛教徒,欧洲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没有牙刷,古人是怎么清洁牙齿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人的进化和发展。是从善用工具开始的。衣食住行这些如今看似简单、信手拈来的事情。都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拿刷牙这个事儿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