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斗将的历史,有人说《三国演义》中领导在前面玩搏击,小兵免费看热闹,真实吗?
原创

有谁知道斗将的历史,有人说《三国演义》中领导在前面玩搏击,小兵免费看热闹,真实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这点上读者先要有个正确的认知。才是正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依托历史走向的大脉络为主干。吸收了很多唐宋时期的话本、传说。

话本通常怎么来的呢?那时古人的娱乐项目少。茶楼听书。消费三五铜板。可能就算很时尚的娱乐了。而说书人在发现人们愿意听某某某如何武勇。某某对某某杀的天昏地暗后。为了多挣些茶钱。肯定会围绕着听众愿意听什么的角度去展开职业技艺。这就好比现今社会的网络小说。揣摩读者愿看什么就编什么。这样的想法在心。说写出来的东西。只能一个方向:越编越离谱。天马行空中。而那时的民间文化普及还相当低。听众看到说书人绘声绘色的表演。往往动情于内。信以为真。再回到乡里。传十传百的学讲上一遍遍于邻里坊间。于是。各种能打的敢拼的英雄人物越传越猛。

评话的最厉害的当数说唐系列了。从有其人到无其事。再到无其人无其事。整个也是如当今网络小说一样的过程。李元霸天下无敌。小时候知道此人。谁不敬慕。只到年岁长了。阅历增了。才知道历史何其有此雄。都是一代代茶坊艺人编撰出来的。

《三国演义》首先是文学作品。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裸衣斗马超等。都是为了烘托人物、抓人眼球而一步步编写铺设的。古代两军打仗。主将多是不愿以身犯险的。兵比对方精、甲比对方好。缺心眼儿才去斗将。除若身到劣境。才想评己勇斗斗将冲冲阵。反过来。占优一方又何必会同意单挑吗?

《三国志》裴松之评注里到真记载了一次武将斗将决胜负:吕布斗郭汜。

原文: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

王允和吕布联手杀了董卓后。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引军反击长安。吕布曾经打开北门。与郭汜对阵。约下单挑。小兵退后。结果是吕布用长矛刺伤郭汜。占了上风。郭汜被部下所救。两军才罢斗。

另外。关羽于白马坡冲入敌阵。解决了颜良。也该算是斗将的成分吧。至于什么关公战黄忠。张飞夜战马超。这些都是小说家为了情节悦人。彰显大将武勇。妙笔编写的了。不足为真。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就能明白:那是不可能滴!真要这样。对阵的大将多半不会被杀死。而是累死的。

那么这个情景是怎么来的呢?

这其实是小说作者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而生编硬造的。

于是乎。从殷周时代的《封神演义》到清代的《金镖黄天霸》。只要是双方作战。一定是这个情景。所以。关羽有了青龙偃月刀。岳飞有了沥泉神矛……时至今日。三国武将的武功造诣还是网友们最爱讨论的话题。



其他观点:

根据我素来对古战场的理解。古代一般两军对垒时一般都是先斗将。士兵列阵关注。往往是被斩或被打败的将军。落马或拨马而逃。其士卒也赶紧逃命。但也有的亲信们去掩护或搭救失敗或负伤的主将。得胜的一方帅旗高举乘胜追击。失败的一方落荒而逃时有时帅旗倒拖或被夺走。小兵就四散逃窜。这就叫旗倒兵散。先斗卒后斗将的情形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攻城时士兵在先。先锋和基层军官在士兵一起爬梯登城。第二种是复击战。攻守双方短兵相接。白刃混战。刀光剑影。硝烟蔽日。吼声震天∴血流成河。战至最后残兵败将或被杀或被俘也有侥幸漏网之鱼。丧家之犬落荒而逃。得胜一方则奏凯而还。第三种是斗阵法是兵对兵。枪对枪。什么八卦阵。长蛇阵。连环马等等以斗兵为主的阵法勿庸列举。其场面更加惨烈悲壮。人仰马翻。弃械如山。尸横遍野。天昏地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4:44

    都是,吕布,演义,话本,两军,士兵,主将,阵法,落荒而逃,这就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4:44

    没想到大家都对有谁知道斗将的历史,有人说《三国演义》中领导在前面玩搏击,小兵免费看热闹,真实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04:44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这点上读者先要有个正确的认知。才是正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依托历史走向的大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