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但人的天性使然。历史上记载了多少想要追求长寿乃至长生的帝王将相。又有多少传说中的长寿仙人。从一个特定角度讲。古代中国发展史。也是人类追求自身身体发展潜力。追求长生的进化史。在不断追求人体完美的渴望中。文学。科技。医学。甚至体育。航海。世界文明交流都在这种动力下不断发展。
那么。在唐代的明相魏征。活了63岁。是长寿呢还是短寿?我们先来详细了解一下古代人均寿命的发展过程。
古代因为生活质量低下。公共卫生及医疗水平原因。婴儿成活率低。再加上战乱不断。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人口增长缓慢。人均寿命很低。一直到民国时期。人均寿命才增长到三十多岁。几千年来平均一百年增长不足一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突飞猛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年龄76岁。百岁老人更是比比皆是。而在古代。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并非一句空话。
我国有记录的皇帝共446个。人均寿命42岁。在拥有当时世界最优秀生活资源。最高水平医疗科技情况下。除了刻意作死。或者死于政治斗争。皇帝们的寿命也并非是万岁。但也有长寿之人。不过也说明了当时社会人均寿命不高。长寿之人又是何等稀少。当然古代世界范围内人均寿命都如此。中国由于统一发达的原因人均寿命相对还是很高的。
下面有一个古代人均年龄对比。当然。这包括婴儿死亡率。所以相对较低。到不超过十岁左右。
1、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18岁
2、周秦时期20岁
3、汉代22岁
4、隋唐唐代27岁
5、宋代30岁
6、明代43岁
7、清代33岁
8、民国约35岁
9、新中国。在1957年我国人均寿命已达57岁。而在1965到1974年增长了15岁。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更是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中达到76.4岁。位列全球52位。这是在全球第一人口当量基础上的排名。对比人口第二多的印度就可知道多大进步了。
在古代中国。由于人均寿命问题。男子三十岁便可留须执杖。自称老朽了。人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就古来稀了。孔子孟子成圣。不光是因为他们的学识思想惠泽千古。传承万代。也是因为他们在先秦时期罕有的长寿(孔子73岁孟子84岁。之后流传这是老人年龄的一个界限。这是圣人的年龄)。
古代儒学统治天下。如圣人般长寿。地位便高于一切。在宋朝。老人不纳税。国家供养。甚至犯法杀人都可以无罪。皇帝甚至要给老人行礼。而到了一定岁数。平民也可以直达天听。且皇帝必须要接见。可见古代长寿之人稀少。国家对老人的重视。
魏征(魏徴)580年至643年。字玄成。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家。巨鹿人。因为直言进谏。好说敢当。正好碰到了明君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称为一代名相。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我们历史课本中唐史浓墨重彩的介绍魏征与李世民的关系。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就是夸赞魏征。而西游记中魏征梦中斩泾河龙王的故事。导致秦琼尉迟恭魏征成为门神。双门左右贴秦琼尉迟恭。单门贴魏征。
魏征的一生非常传奇。少年家贫。爱读书。出家做过道士。617年跟随瓦岗山李密。。622年跟随太子李建成。成为心腹。甚至建议李建成先发制人打败李世民。626年玄武门之变后亏得李世民不计前嫌。又重用魏征。直到643年去世。享年63岁。这在国力强盛的唐朝。除去被拉低的人均寿命。也要高处人均寿命二三十岁。着实是长寿之人。在重视孝道。并倡导尊老养老。对老人极度优待的大唐。”色养”制度下。魏征的生活绝对是幸福的。而孙思邈等长寿之人也是凤毛麟角。毕竟连李世民才活了51岁(598年至649年)。
远古时期。人们以力量为尊。起初通过鱼猎为生。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原始部落后期。进入农业社会。年长者拥有的技能和耕作经验成了部落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大家对长者愈发尊敬。尊老敬老的风气逐渐形成。统治阶层产生后。为了维护统治。完善社会结构。不断推行以孝治天下。并完善养老制度。直到儒家为正统之后。百善孝为先。三纲五常的伦理基础又增添了不少合理有效的养老制度。
商周时期五十岁可免徭役。六十可免兵役。七十岁以上就国家养着。还可惠及家里人。到了西汉更是对老年人赐“王杖”享有各种礼遇和优待(享受处级干部待遇。走天子专用道路。还不准征召辱骂殴打。官府还会定期慰问老人)。
唐朝时期。养老制度得到总结。老人待遇极为优厚。不仅要满足老人物质上的需求。还在政治礼遇上通过赐杖(几杖与鸩杖)版授(授予荣誉官职)致仕(官员退休)免减赋税等方式赡养老人。而唐朝特有的以侍养老制度。更是完善家庭养老模式的必要手段。甚至政府出钱出力。满足养老。而唐朝的“色养”制度。更是完美。《礼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子女赡养老人时不光要提供所需的物质生活。还要满足父母精神需求。并感到愉悦。才是最高级的养老。而高寿的魏征也是受益者之一。而之后的朝代也都不断传承优化养老制度。直至现在。
透过魏征的长寿我们看到了虽然古代在各方面原因下人均寿命虽然不高。但对老人的赡养及重视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是我们值得传承与发扬光大的伟大精神。你觉得呢?
其他观点:
魏征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时代著名的谏臣。也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和忠臣。与唐朝初年的许多官员一样。魏征是前朝隋朝的一名官员。随着朝代的更替成为唐太宗李世民时代的一名臣子。魏征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江山社稷为重。不顾被李世民误解甚至治罪的危险。随时为李世民呈递谏言。为李世民和唐朝初年的兴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相关数字表明魏征活了63岁。这对于那个平均只有40岁人口寿命的时代来说。魏征的寿命是属于比较长的了。当然。在西汉还有寿命长达103岁的宰相张苍。张诚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宰相了。
其他观点:
根据《健康大视野》杂志记录:
三皇五帝那会儿基本上男人平均寿命31。女人35 ;
秦汉时期稍微长点儿。男人49。女人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男人39。女人46;
隋唐五代男人43。女人47;宋金时期男人41。女人45;
元朝乱世男人36。女人42;明朝时期男人46。女人51;
清朝前期男人45。女人50;清朝后期男人31。女人33;
民国时期男人35。女人35;现代社会男人男人72岁。女儿78岁。
魏徵(580年~643年。活了64岁)。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 (治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早年跟随魏公李密。参加瓦岗起义。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授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去世。追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参与修撰《群书治要》、《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在隋唐平均年龄男性只有43岁。魏征活了64岁。也算长寿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8886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长寿,寿命,魏征,唐朝,男人,时期,古代,老人,女人,巨鹿
没想到大家都对魏征的寿命在古代算是长寿,还是短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但人的天性使然。历史上记载了多少想要追求长寿乃至长生的帝王将相。又有多少传说中的长寿仙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