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原创

历史上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少正卯

少正卯(?~前496)。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是官职。卯是名。秦朝之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多以氏为称。如赵盾。就是嬴姓。赵氏。名盾。氏多以别贵贱。表身份。而“少正”是周朝所设官职。所以称少正卯。

孔子

少正卯和孔丘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的课堂多次把孔丘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少正卯成为鲁国的著名人物。被称为“闻人”。

满口仁义的孔子上任七天 就杀了政敌少正卯

鲁定公十四年。孔丘任鲁国大司寇。上任后七日就把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暴尸三日。孔丘的弟子都不明白为何要杀他。子贡忍不住向孔丘提出自己的疑问。孔丘回答说:少正卯有“心达(或作“逆”)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性。人的品性只要有这“五恶”中的一种。就不能不施加“君子之诛”。而少正卯是身兼“五恶”的“小人之桀雄”。有着惑众造反的能力。他和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

孔子诛少正卯案的口水大战

历史评价

少正卯被杀后由于孔子所处年代 纷争四起。百家争鸣局面致五色令人盲。五声致人聋。深受老子道家影响的仲尼游走四方积极劝善以归本溯源之儒教宗师。失望至极的看到到处传播的是法家之言-实际上就是言利-所谓利诚乱之始也。回到鲁国立志道德救人乃至平天下之乱。少正卯也大放法家言于其侧。颇能诱惑以画饼充饥。同朝为官难以劝返——是可忍孰不可忍。以此。手握大宰〔宰杀也〕之权的夫子位子尚不能焐热。竟至诛卯曝尸(他不动手有人可以下手)以杀一儆百威名远扬。明面理由:历史上被杀的华士等人是“异世同心”不可不杀。深因不像南宋朱熹认为。亦不是有关史家等分析那样。其真正背后原因虽有激情杀人之意。但它只不过历史长河小小缩影罢了。厚古薄今的流派与厚今薄古之流斗争使然。华士得百分七子这样的刀下鬼并不稀奇。卯不过步后尘耳。商鞅李斯等。越远古人 越敬鬼神之宗。反之起自春秋战国乃至当下今人渐渐竟为生存之私利 而战-利诚乱之始也——条件所限矣。

其他观点:

原因:一句话。两个原因”源于行业竞争。亡于社会革新”。这都和当时的孔子产生了利益和政治观点的纷争;权势力量弱小的少正卯。与孔子极其背后的贵族政治利益集团抗争必败。且死得很惨!在这里不详细阐述了。谢谢邀请!

其他观点:

孔子诛少正卯这件事。是否存在是有争论的。以至于有人用“口水大战”来形容。我来简单聊聊。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由鲁国大司寇代行宰相职权。“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这件事的细节散见于诸子书。如《荀子》、《说苑》、《孔子家语》等。按照《荀子. 宥坐》中的说法。少正卯的“恶”有五点——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 、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汉代以来。“孔子诛少正卯”事被缙绅学者广泛称引和纷纷质疑。

上图朱熹


两千多年以来。“孔子诛少正卯”或被当作诛奸破邪的典型。或力辨其伪。虽然观点不同。大约都是为了维护“至圣”的权威。到上世纪70年代。这一疑案又被-些“崇法批儒”的人翻了出来。当作孔子迫害“新兴势力”的一大罪证。当然是别有用心的“古为今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7:38

    孔子,荀子,孔丘,鲁国,观点,被杀,法家,朱熹,这件事,人是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7:38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孔子为什么要杀少正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7:38

    少正卯少正卯(?~前496)。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少正是官职。卯是名。秦朝之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多以氏为称。如赵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