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生要背多少书?
原创

古代的书生要背多少书?

好文

热门回答:

古代书生。主要为了科举。书生要读多少本书。要背多少字。南宋有一位进士。就做了统计。科举最核心的是四书五经。每一本书都要背。

▲江南贡院。明清时全国半数状元出于此

四书:《大学》1700字、《中庸》3500字、《论语》1.37万字、《孟子》3.46万字。合计约为5.35万字;

五经:《诗经》3.92万字、《尚书》2.57万字、《礼记》9.9万字、《周易》2.42万字、《春秋》19.68万字。合计约为38.49万字。

▲科举试卷

光是四书五经就有43.84万字!

如果是明清两朝。还要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28万字。也就是说。明清写八股文的这帮学子们。要背71.84万字。

▲科举考试流程

当然。如果想大概率通过科举。日后成为高官。那么这70多万字。最好能背多少就背多少。能背多熟就背多熟。如果只想混个功名。也可以突击背一下范文。在考场上拆解套用。也有一定的录取几率。

明清时。随着知识阶层的壮大和印刷术的发展。这种科举参考范文(被称为“时文”)发展极为迅速。甚至很多大儒也参与“时文”写作和选编。比如大学者吕留良所选的“时文”。以押题之准。格式之好。倍受士子推崇。

现在的高考、公务员考试、注册会计师、一级建筑师等考试。与科举相比。难度要低很多。

其他观点:

书生要给个定义才是。因为一般读书人也可以叫书生。但他们不一定能背多少书。

能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当然是书生。他们就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了。他们读的书要多得多。所有经史子集都要读到。而且要能背诵。加起来有担把。并且刚能背诵还不行。还要能把每篇每章每句的意义弄懂弄透。达到任意发挥而不逾矩的境界。所谓不愈矩。就是不跨越封建伦理纲常的要义。符合封建伦理纲常的要求。读书人用功在早晚。早晨头脑清醒。便于记忆。一般用于背诵;晚上环境清幽。便于思考。一般用于感悟。背诵感悟有了功底。他们便以文会友。互相出题。互相作文。然后互相评阅研讨。以求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现在考大学考研究生不容易。古代考举人考进土更不容易。读书人往往是壮志凌云赶考。垂头丧气回家。不过。尽管考取功名难。但总有人去考。因为一旦获得功名。便可当官。便可出人头地。名也来。利也来。风光无限。此所谓寒窗十载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图片取于网络)

其他观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168条回答。

古代的书生绝对不轻松。

科举考试的考生。最低程度要熟读背诵四书五经。

四书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共有5万多字。

然而四书还只是起步而已。五经就更多。一个诗经就有4万字。五经全部有38万字。

真正想要在科举有一定成绩的。对不起。四书五经你都要烂熟于胸。也就是要背诵43万字。

这是什么概念?

圣经旧约那么厚。也不过22万字。

更重要的是。想要考好。也绝非背诵43万字这么简单。

明清两代流行八股文。所以还需要背诵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也有28万字。

两者相加。就是70多万字了。

大家想想看。单单背诵70多万字就是极为困难的。更别说还要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难度很大。能够写成一篇不错的八股文本身就很困难。

而且。你的八股文还要高于其他读书人。难度就更大了。

所以。科举考试的难度并不小。

古代也有一些捷径。就是准备几百篇范文死记硬背下来。考试的时候押题。

一旦运气好押到了。就将背下来的文章略微改动再交上去。

背诵70多万字。还要背诵范文。总数至少超过80万字。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所谓“十年寒窗”也要每年背诵7万字。每天背诵200字。一般人很难做到。

所以。科举考试绝对没那么容易。能够获得科举考试胜利的人。也是过五关斩六将。呕心沥血。耗尽十多年的精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入了迷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7:43

    万字,科举,书生,读书人,明清,考试,功名,都要,孟子,的是

  • 入了迷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7:43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的书生要背多少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37:43

    古代书生。主要为了科举。书生要读多少本书。要背多少字。南宋有一位进士。就做了统计。科举最核心的是四书五经。每一本书都要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