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诸子百家其实是一个俗称。指的是先秦。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代的各个学派的总称。我们知道。战国时代出现过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叫做百家争鸣。
有文献和史料记载的门派就有189家。其中最著名的有9家。其中最最著名的有三家。就是儒家。道家和墨家。那么我们列举一下先秦诸子百家里面比较显赫的时代。我们花分为两类。一类的是理论文化类。一类是实践应用类。
1.道家。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著名典籍有《道德经》。《庄子》。
2.儒家。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代表典籍是《论语》和《孟子》。《荀子》。
3.法家。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韩非。其代表典籍。有《商君书》和《韩非子》。
4.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孙膑。白起等。其代表典籍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5.纵横家。代表人物有鬼谷子。苏秦。张仪。毛遂等。其代表典籍有《鬼谷子》。《战国策》。
6.墨家。代表人物有墨翟。代表典籍有《墨子》。
7.名家。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子。代表典籍。有惠施十事和《公孙龙子》。
8.阴阳家。代表人物有邹衍。
9.杂家。代表人物有刘安。吕不韦。代表典籍有《淮南子》。《吕氏春秋》。
以上是我们盘点的诸子百家里面最显赫的九个学派。诸子百家时代是中国华夏文明的一个里程碑的时代。为华夏儿女传承了经典的智慧。
其他观点:
关于“诸子百家”——
第一。并非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说”“学派”。而是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文化流派”的统称。
第二。最早记录这个说法的是司马迁。《史记·贾谊传》:“廷尉乃言贾生年少。普通诸子百家之书。”在此之前。尚未见有此称谓载于史籍。
第三。“百家”只是古人形容数量之多的约略用语。并非实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是现代的说法。
具体来说。
司马迁在《史记》中。重点介绍了先秦著名学说的人物和思想。如儒、道、法、墨、兵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商鞅、墨子、孙子等等。但没有全面总结所有流派的主张和著作。
真正完成这一恢弘工程的。是西汉末的刘歆和东汉初的班固。
刘歆。生卒约公元前53-23年。汉成帝时。曾诏令光禄大夫刘向等“校经传诸子诗赋”等古籍。《汉书》载:“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汉哀帝令刘歆完成其父刘向未竟之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七略》。”
《七略》。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书籍分类总录。
及至东汉明帝年间。班固(公元32-92年)修《汉书》。在刘歆《七略》基础上。专门在书中设《艺文志》。全面总结了先秦至汉的“诸子百家”。
《艺文志》云:“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插上一句。《汉书·艺文志》此句后有《注》曰:“出蹴鞠一家。二十五篇。”唐颜师古说。这样的《注》皆不具名。搞不清是何人所注了。但仍然保留。但可知。“蹴鞠”也就是最早的“踢球运动”。也是“一家”。
班固详细举列了一百八十九家的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著作篇名。
但他认为。真正“成气候”的。唯“十家”而已。这“十家”中。“入流”的仅“九家”——另外一家“小说家”不入流。
班固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理由是。这九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锋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他说的大意是。这“九家’。都兴起于王道衰微、诸侯争霸之时。虽然道理看似相左。争论激烈。其实不过是对时政的理解和解决的方案不同。所以“相灭相生”“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而已。
“九家”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班固认为。这“九家”都是从王室不同官员那里衍生出来的。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次君人南面之术也。……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此其所长也。”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此其所长也。”
刘歆在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尽管尊崇儒学。能对其他学派由此评价。已属大不易。
再插一句。《汉书》记载了武帝“罢黜百家”之事。且用了“百家”一词。
关于“小说家”不入流。班固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是不是班固。怀有偏见呢?
最后插一句。对于班固上述说法。上世纪的1917年。胡适曾著《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一文。但反响似乎并不热烈。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
现在看起来。班固所说似有其道理。至少。不同学派有其发生渊源和所代表的社会集团利益。以及由此决定的独特立场和看问题角度。
其他观点: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最辉煌的高峰。其标志就是诸子百家的争鸣。所谓的诸子百家都有哪些家呢?
在战国末期已经开始有人对诸子百家进行总结了。《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等文献都提出了自己的总结。不过。由于他们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还太近。他们的总结未必能够十分全面。
到了汉代。人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范围内来总结先秦学术。在汉武帝前后。先后有两部重要的文献。一个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要略篇》。一个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写的《论六家要旨》。尤其是后者。收在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影响比较大。在《论六家要旨》中。司马谈将先秦学术归纳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对每一家的长处和短处也进行了总结。比如说道儒家:“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但司马谈最欣赏的还是道德家。也就是道家。称赞道家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到了西汉后期。汉成帝时期任命著名学者刘向和刘向之子刘歆整理皇家藏书。在整理藏书的过程中。刘歆对皇家藏书进行了分类。将图书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其中。在诸子的分类中。刘歆将先秦诸子归纳为九流十家:儒家、道家、阴阳、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刘歆的这个划分影响最大。后世对先秦诸子的总结一般都以刘歆的划分为基础。到了唐朝初年。魏征领衔主编的《隋书·经籍志》中。将先秦诸子划分为十四类: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天文家、历数家、五行家、医方家。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将诸子也划分为十四家: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
大家要知道。所谓的百家。有很多是后人的总结。在当时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学派。比如。惠施和公孙龙子。他们都讨论一些逻辑学的概念性问题。于是后人把他们都归到名家之中。其实他们两个。学术观点不一样。学术传承不一样。再比如。苏秦、张仪被看成是纵横家的典型。其实。他们一些人主张合纵。一些人主张连横。所谓阴阳家也是如此。人们把讨论阴阳问题的学者都归到阴阳家。其实在先秦并不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学术派别叫阴阳家。
儒家和墨家则是在先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学术派别。他们也是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不过。在儒家和墨家之内。也是纷争不断。比如在战国时期儒家就分出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大家所熟知的孟子和荀子就不属于一类。荀子还专门写文章批孟子。而墨家则是分成了三家: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
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篇幅不大。读起来也不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067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儒家,先秦,诸子,诸子百家,墨家,道家,荀子,阴阳家,纵横家,典籍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诸子百家有哪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诸子百家其实是一个俗称。指的是先秦。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代的各个学派的总称。我们知道。战国时代出现过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