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中,为什么杨炯曾自我评价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原创

初唐四杰中,为什么杨炯曾自我评价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唐代是被称为盛产诗人的伟大时代。鲁迅先生就曾说:好诗差不多被唐人作完了。”

在初唐时期就有四位杰出人物。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而列第二的杨炯却自我评价: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说自己排在卢照邻前面不大合适。心里愧疚。但把我放在王勃后面。我是不屑于他的。他不配。

杨炯这么说。自有他的道理。古人不光拼才华。也论人品。那么下面跟着有书君来看看初唐四杰的才华人品。杨炯为什么要用一个“耻”字来洗白自己。

唐代初期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追求文字表面的华丽。等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出现后。诗的内容才开始从台阁写到关山大漠。境界开始空阔起来。

初唐四杰把唐诗引领向一个新的境界。他们的排序历代记载不一。如今来看。这个次序是唐朝人依据四人的诗文造诣来站队的。

王勃很有天赋。是个神童。六岁就能写诗文了。年少气盛。胆识不凡。十四岁时给当时的宰相写了篇议论时政的文章。宰相识才。给了个七品的芝麻官。

王勃开始了他的仕途鸿运。从此平步青云。成也文章。败也文章。因为为两位王子斗鸡助兴写了篇文章让唐高宗不满。被革了官。

到了二十岁。王勃再次步入仕途。担任参军。又因性格与人不合。恃才傲物。得罪了人被陷害。犯了杀害官奴的罪。死罪一条。

偏命不该绝。遇上皇室大赦。捡回一条命。但王勃的父亲却被此事所累。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去了。

王勃的千古名篇巜滕王阁序》就是在其去看望父亲的途中。路过滕王阁即兴所做。可惜做完此文第二年。王勃就失足落水而亡。天妒英才。只活了二十七岁。

如文中所说:“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一语成谶。却也仅凭一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便让人过目难忘。名列初唐四杰之首。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名句。这首诗是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

王勃的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中金句频出。存诗很多。他的诗文歌赋皆有佳作传世。不能一一胜举。

杨炯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虽也博学多才。一路考到皇帝眼皮子底下。但唐代诗人大都是供皇帝和统治者御用的工具。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不留神写的诗文就惹怒龙颜。杨炯也难逃被贬的命。四十多岁就卒于任上了。

杨炯才华横溢。最擅长写散文。工于诗。特别是边塞诗写得气势轩昂。豪放不羁。其中巜从军行》是杨炯的上乘之作:“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已成千古金句。

他有一首《梅花落》的五言古诗深得后人青睐:“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候”是杨炯另一首五言巜紫骝马》中的名句。

自古文人相轻。杨炯也是才高八斗。论诗论文自认不相上下。论人品杨炯认为王勃有命案在身。诗写得再好。人品差劲。不算正人君子。没有资格排第一。所以用一“耻”字表示自己心有不服。

卢照邻擅工诗歌骈文。其中以歌行体最为突出。其中有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被后人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卢照邻也因作诗触怒龙颜被捕入狱。出狱后因身体虚弱感染风疾。隐居长安的太白山深处拜神医孙思邈为师。研究方子除病。自己动手炼丹中毒。双脚萎缩。一只手也废了。后来又感染了可怕的麻风病。病痛折磨生无可恋。自掘坟墓。投水自杀。

卢照邻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身染沉疴。无药可医的悲惨状况。令人不忍复述。却也给后人留下了烩炙人口的不朽诗文。读到他的“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有心碎之感。

卢照邻的那首巜长安古意》长诗被誉为诗歌版的巜清明上河图》。全诗以磅礴之势展开长安的全方位画卷。风景人情。市井百态尽在其中。

卢照邻的凄惨身世令杨炯也于心不忍。惭愧自己排在卢照邻前面。杨炯虽对王勃的人品抱有成见。但他对卢照邻却又是怀着强烈的同情心的。其实杨诗人也是个性情中人。

初唐四杰中排末位的骆宾王有巜骆宾王文集》遗世。他的文采斐然。四杰中数他诗作最多。

他有一首咏鹅诗三岁娃都会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非常了得了。也是位小神童出身。

骆宾王还有一首五言绝句也是耳熟能详。成为初唐五言绝句的代表作:“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在四杰中也是经历最曲折的一位。他一度反对武则天。上书触怒了武则天直接被下了大狱。后来放出来直接写檄文讨伐武则天。最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跟着徐敬业起兵反唐了。徐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一说被乱军所杀。一说遁入了空门。

但在今江苏高邮湖东岸的堤下。有一骆宾王庙。不知是不是他曾隐居的地方。

骆宾王满怀报国之情却又报国无门。一生沉浮郁郁不得志。命运多舛。以诗言志。情感深厚。读他的边塞诗和巜萤火赋》便能感同深受。

初唐四杰中。王杨卢骆四人都命运不济。但他们用才华为初唐文学史抹上了浓重的一笔。把唐文学从风花水月的狭小之境引领到了辽阔深远的山河万里。

四人写诗词歌赋各有特色。或以气势见长。或工于格律。或音调铿锵。清藻与雄厚并存。王杨卢骆都是初唐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

有书君认为:初唐四杰其实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的。至于杨炯说:“吾愧在卢前。耻于王后”。也不过说说而已。杨炯也曾赞过王勃才华过人是天资聪颖。天生具备的(“悬然天得。自符昔训”)。文人相惜相轻自古就有。大家都不必太较真。你还什么想法呢。欢迎评论。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其他观点:

题目所述原文出自《新唐书·文艺传.上》: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初唐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均以擅诗文见称。特别是在改变齐梁“宫体”浮靡诗风上。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被合称为“初唐四杰”。排名上则为“王、杨、卢、骆”。

事实上。四人的文风各有所长。难分伯仲。而王勃之所以排名居前。除凭《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外。诗中也常有出彩之语。如《秋日别王长史》中的:“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故此一排名在当时还是获得广泛认同的。筱静也认为比较公正。

扬炯之所以有:“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并且获得议者认同。这大多不单指诗文。而是涉及到王勃的为人处世。特别是其被判死刑一事。

王勃少年时曾从长安著名医生曹元学医。熟医理。著有《黄帝八十一难经序》。咸亨二年。王勃从蜀地返长安。他听说其朋友凌季友任虢州司法。便向其求助:“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旧唐书·王勃传》)

在凌季友的帮助下。王勃也如愿任职虢州参军。但在任职其间。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出于私交。王勃便将曹达匿藏起来。但事后又怕走漏风声。会连累自己。便对曹达作出了杀人灭口之事。也因此被判了死罪。幸遇大赦。改为三年徒刑。而他的父亲也受牵连被贬至交阯(今越南)。

杨炯的为人则性情耿直。恃才倨傲。对官场伪善作派常有讥讽。因此。不满王勃为官所为。也合其性情。此话根源多出于此。因为“耻居王后”的“耻”字下笔极重。显然已超出了以文论文的范围。而“愧在卢前”则应是正常的自谦之语。

其他观点:

关于杨炯和王勃。有一个流传久远的小八卦。传说杨炯听说时人给“初唐四杰”排名“王杨卢骆”时。很是不爽。公开表示“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这一段被载入了新旧《唐书》。

.

但个人感觉。这个小八卦若真有其事。要不就是有特定场景。后人传下来的部分存在断章取义之嫌。要不就是有人存心挑拨二人关系。

.

因为王勃和杨炯应该是四杰中关系最好的两位。王勃曾评价杨炯:“杨学士天璞自然。地灵无对。二十八宿。禀太微之一星;六十四爻。受乾坤之两卦。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序其文章。玄圃积烟霞之气。”

.

(杨炯学士如同天生璞玉。质朴自然。又如同地里的灵草。独一无二。若以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作比。他就是拱卫帝星的太微星。如果以易经六十四卦作比。他就是代表天地的乾坤二卦。他的器量。如同海纳百川。他的文章。如同仙境里的烟霞之气。)

.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感情不可谓不真挚。更何况。王勃去世后。他的文集是由杨炯编撰并写的序。其中对王勃的评价极高。杨炯不大会说出“耻居王后”之类的话。

.

好事之人给四杰排名。应该是很晚的事。当时王勃早就去世了。对已经过世的朋友。杨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还争这一口闲气。因而。这八卦的可信性实在不算高。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54:12

    王勃,初唐,耻居王后,诗文,骆宾王,长安,四人,人品,一句,绝句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54: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初唐四杰中,为什么杨炯曾自我评价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19:54:12

    唐代是被称为盛产诗人的伟大时代。鲁迅先生就曾说:好诗差不多被唐人作完了。”在初唐时期就有四位杰出人物。他们是王勃。杨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