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东北都是一家祖孙三代睡一个炕?遇到新婚夫妇也是如此吗?一个东北的同学告诉我。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遇到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时。他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办法。也许并非你想象的那样!
继“南北干冷与湿冷”的认知偏差之后。东北的“火炕”也一直不被南方人理解。就如同不理解北方的干冷一样。
有去过东北旅游的人或许见到过类似的场景。每到冬天一家人都会挤在一个炕上休息。这种“同住一屋”的场景让许多南方人不理解。也着实感觉到不可思议。
这样挤在一起睡觉难道不觉得尴尬吗?先不说人多了能不能休息好。就单单是个人隐私问题也都很难保证。如果遇到新婚夫妇那就更尴尬了。难不成还要一起休息不成?
其实许多人对东北的“火炕”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种片面性的了解往往是误会的根源!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直到班上转来了一个来自东北的同学。在他的解释下我才明白。原来东北的“火炕”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在过去城市化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火炕几乎是东北家家户户的“标配”。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暖宝宝。给在东北居住的人提供了冬天的温暖。不止局限于东北。它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取暖设施。冬天来了可离不开它。
你只要来到东北。只要进入主人家的“卧室”。当家的的女主人或男主人肯定会招呼着你:“这大冷天的。赶快脱鞋上炕。炕头上热乎着呢!”
一句话竟显北方的热情好客。在寒冷的冬天也非常的温暖体贴。可如果是南方人。肯定对这样的方式及其不适应。因为就这样脱鞋爬到别人家“床头”的行为看起来非常的不礼貌。稍显尴尬!
更让南方人不理解的是。到了吃饭、休息时竟然也是一家人挤在炕头上。这炕头几乎集结了“客厅、餐厅、卧室”三者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活区间。尤其是晚上睡觉休息的时候。这个大家都不尴尬的吗?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你想的那样复杂。在东北一家子睡一个火炕也是有讲究的。我们这里的“一家子”并非指代一个“大家庭”。也并没有延伸到祖孙三代。
这里的“一家子”是指夫妻二人以及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一家人”睡在一个炕头上有什么能让人尴尬的呢?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在南方不也一样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休息的吗?
在家里也是按照“辈分”来划分休息区域的。并非大家所认为的都挤在一起。老人有单独的火炕可以休息。年轻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火炕。并不会和老年人住在一起。
就算是年轻人休息的火炕也是有讲究的。东北的火炕一般都很大。就休息来说每个人都有相对空余的场地。两个人睡觉的地方也是相对独立的。也都有各自的被褥。这与单独休息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家里的孩子一旦达到了成年。父母都会安排其另外的火炕休息。这些都是考虑得非常清楚且周到的。并非都是挤在一起休息。这一点大家可以打消顾虑了。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新婚夫妇”会不会也感到尴尬?
这个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复——不会!
如果说之前是一个屋“不同的炕”。那新婚夫妇就是需完全撇离“这个家”了。简单来说新婚夫妇组建了一个小家庭。那么她这个小家庭就得从大家庭里分离出去。一般来说会在另外一个屋子重新砌一个炕。这是完完全全归属于新婚夫妇两个人的。
因此这也不存在什么尴尬不尴尬的。自己都有属于自己的火炕了。并不会与父母挤在一起。怎么可能会存在这些尴尬问题呢?两夫妻的个人隐私问题也能够得到保障。
在两人还没有孩子之前。这个火炕不会有其他人来使用。一旦两夫妻的孩子诞生之后。这个火炕就得与孩子们一起使用了。一直会到孩子成年。等孩子成家之后又会分离出去。一代又一代都是如此过来的。
所有的误会都是不了解
许多人不了解也就产生了误会!其误会的根源也在于一些“博人眼球”的视频。
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人不仅没有借助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家乡。相反为了吸引别人的目光竟弄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操作。类似东北火炕的介绍竟然变成了一家人都挤在一起。
网络的宣传速度是极快的。也是最能够让人曲解的。类似的情况还有东北饺子与东北大酱。
饺子是东北最热爱的食物之一。只要谈到吃饺子。不是节日就是有好事。可是有些人吃饺子不好好的吃。偏偏要把饺子全部倒到桌子上扒拉着吃。还美名其曰是东北吃饺子的传统。我问遍了认识的东北朋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所谓的传统到底是什么时候有的。
除此之外还有吃大酱的事儿。一些人拍视频一碗大酱放桌上。拿起“蔬菜”就开吃。无论是什么蔬菜只要有大酱都能够扒拉两口。还美名其曰在东北都是这样子吃饭。够大气、够豪爽!
这样也给其他不了解的人带来误会。甚至有人说东北只要有一碗大酱。绿化带都能够沾着吃了。这样的误会还少吗?还不是一些人故意的操作。实在让人失望透顶。好的不说竟弄这些让人曲解的事儿。
东北火炕的发展
东北火炕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战国时期。现在也发现了一些战国时期的火炕遗址。是古人为了取暖而发明的一种保暖设施。随着不断的改良。逐渐发展成为了现在火炕。
不过在西汉、战国时期这火炕还仅仅局限于东北的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原地区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往南方走。现如今的云贵、两广地区属于蛮荒。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居所与中原又有很大的区别。多以竹、木修建离地三尺的“悬空楼”以杜绝湿气。
而中原地区则以“凉席”作为主要休息场所。无论在哪里只要铺上一块席子就能够休息。无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唐宋。使用席子都是比较普遍的事情。直到后来才逐渐变成悬空类的木床。
历史记载火炕大规模进入现在的中原以北地区并不算太早。是在满清入关之后才带过来的。在当时直接带动了黄河以北区域的火炕流行热度。而黄河以南则相对少很多。越往南方走越少。过了长江到了“蛮荒地区”就很少见了。其留下文化中心还是在黄河以北。
东北的火炕冷知识
1、在过去条件有限时。砌火炕多以“土坯(pi)”来制作。土坯制作麻烦且耗时耗力。一般条件不好的家庭是很难负担两个以上的火炕的。它需要家里人长时间修建而成。
2、在东北还有一种“连二炕”。这种炕目前应该也绝迹了。如果家庭条件不怎么好。这种开“东门”的连二炕就成为了一种新居住模式。两个火炕连在一起。中间使用木板等材料隔断开来。要是家里来了新媳妇。那么新婚夫妇两口子就住里面最西侧一间。
3、东北火炕的炕头都是拿给老年人睡的。老年人身体不如年轻人。加上冬天对老年人又非常的不友好。最暖和的炕头自然是需要留给老年人了。这也体现了尊老的孝道。如果你去东北。看见老年人有如此待遇。那证明这家人的年轻人都非常的有孝心。
4、南北炕与对面炕。这种情况也非常的少见。南北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家人住。分不同的火炕休息。两个火炕之间会有一层帘子遮挡。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特别少见的情况。那就是两家人共同使用一个屋子的“南北炕”。也叫对面炕。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两家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那感情自然没得说。
在什么情况下一家人会“挤在一起”休息?
1、家里条件有限:一般来说只要家里条件允许都不会挤在一起的。特别是家里有儿媳妇来了。这种情况都是重新在另外的屋子搭建新的火炕。可这样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办得到的。如果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重新搭建新屋子。那么就会在原来的屋子里重新砌一个火炕。也就是所谓的“南北炕”。中间悬挂着帘子遮挡。
2、临时做客:家里突然来了大量的客人。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火炕。这种情况通常只能将就着住一晚。外面天寒地冻的也不好找住处。主人家会根据亲属关系来分配位置。如果是没有亲戚关系的客人。一般会有男主人或女主人陪着在旁。划分休息场所。有独立的被褥子。
3、节约燃料:火炕取暖是需要烧柴的。如果家里没多少柴火。那可得要节约一点了。东北的冬天非常的漫长。这种居住模式也流传了千百年。如果不是必须分开住。那通常情况下都是“一家子”在一个炕头上休息的。这里的一家子也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来孩子不抗冻。二来能够随时注意孩子的情况。
这是环境决定的。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人情。在内蒙大家都喜欢搭建蒙古包。休息也都是在一个蒙古包内。蒙古包也很大。根据划分的区域休息。各自也不会打扰到。
在往北方走。如在北极附近居住的爱斯基摩人。他们居住的“冰屋”也类似如此。虽然没有火炕。但他们同样会使用“动物脂肪与青苔混合燃烧”在冰屋内取暖。为了节约燃料。一家人都是裹着兽皮挨着休息的。
在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下。这种取暖方式成为了当地的文化风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形成的认知也不一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你亲自去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时。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拓宽视野、拓宽认知。你会觉得原来当初可是真的误会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东北这种火炕也越来越少。大多也都集中在农村地区。就算在农村地区也都不是一家子挤在一起了。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现在已经不缺火炕了。以前是用土坯。现在直接用火砖砌。方便又快速。还没听说那家砌不起一个火炕的。
说在最后:
以前火炕的作用是为了取暖。现在的火炕正在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自从集体供暖之后。北方的冷就只存在于室外了。屋内的温度有暖气的原因。与夏天是差不离的。
以前在挤在一起取暖的火炕已经成为了历史。现在屋子里都是温暖的。火炕烧柴取暖的日子也都一去不复返。现在你还看到挤在一起休息的。不是为了拍视频故意为之。就是家里突然来了大量客人将就一晚。
所以!或许以前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当环境太恶劣时。尴尬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现在都是楼房了。哪里还会出现这种事情呢?
其他观点: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农村人。说实话。一家人睡在一个炕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零下30度的气温。不睡在火炕上。可能就会被冻死。这时候谁还能顾及尴尬的事。所以不要大惊小怪。
每当南方人提起东北的火炕都会想象到。一家人吃饭在炕上。睡觉在炕上。看电视在炕上。就连招待客人也会顺口说一声“脱鞋。上炕”。不是我们不懂得品味生活。而是东北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让我们不得不依赖火炕。
说到火炕。很多不理解的人会说。一家人全都睡在火炕上。真的不会尴尬么?即便是亲人。也应该避讳这些问题。尤其家里有女孩子。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大家先别急着多想。我今天来就是给大家讲一下。东北人住火炕的一些日常和其中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下。
我的祖上全都生活在农村。在我4岁开始记事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一同住在一个火炕上。这个火炕当时是每一个东北家庭的标配。谁家没有火炕。可能连老鼠都不会进去。因为老鼠会嫌他家冷。
在过去。去谁家溜达。主人家都会主动说一声“脱鞋。上炕坐一会”。而那时候东北人为了彰显家里的实力。一般都会把家里的火炕打的很大。火炕大证明人口兴旺。谁家火炕小。就证明谁家人丁稀少。家族不旺。所以当时在东北。人们一提火炕都会说“大火炕”。都是为了彰显自己家人丁兴旺。
而除了这些原因。其实东北打火炕最主要的就是取暖。最开始没有锅炉的那个年代。人们都是靠烧柴火取暖。从山上打下来的木柴。都会被劈成一段一段的烧火柴。然后放进炉子里烧。因为柴火比较少。冬天又很冷。所以人们发明了火炕。把燃烧柴火的热量积聚在火炕下面。可以长时间保持热度。
在东北。一般早晨4点多或者5点多的时候起来烧一遍柴火。这样白天的火炕就会很热乎。到了晚上。热量散得差不多了。在晚上的3点多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候。在烧一遍柴火。一般烧上2个小时左右。这个火炕就会一直热到明天的早晨。有些火炕盘的好的。热度会保持到明天上午。全凭手艺。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东北人除了在火炕上睡觉。还会在炕上吃饭。在炕上看电视。
其实在过去的东北。屋里除了火炕是热乎的。其它地方都很冷。我们东北人其实也很怕冷。尤其到了三九天。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的时候。屋里可能除了火炕。其它地方都是零下。在零上和零下。我们肯定会选择零上。所以我们东北很多人会在炕上待一天也不愿意下地。因为东北到了冬天确实很冷。
东北人真的是全家同睡一个“炕”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分年代来讲。大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东北“大铺炕”。就是一个炕上躺十几个人的那种火炕。现在在东北比较少见了。但有些地方的农村还是保留这样的大火炕。毕竟家里人多。尤其过年来串门的亲戚多。少了这大火炕。感觉少了年味。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就是80年代。家里住的房子是那种东西屋的房子。父母一般会住在东屋。小孩子一般会住在西屋。但是到了冬天。家里为了省钱。就会把东屋的火炕烧起来。一家人住在东屋。西屋就不少火。这个时候也算是一家人同睡一个炕了。
而很多人说祖孙三代会住在一个火炕上。这个在东北比较少。毕竟“男女授受不亲”。哪怕是亲人。也要注意男女有别这个事情。所以一般很少有祖孙三代住在一个大火炕的情况。
但是听父母说。在他们小时候。这个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那时候的他们没有柴火烧。没有房子住。能有一个火炕都是非常幸福的。不只祖孙三代住在一个火炕上。就连家里来了亲戚。不管男女都会被安排在火炕上住。但为了避嫌。一般都是男男女女分开住。以免别人说闲话。
其实住在火炕上。大家的被子都是一人一个的。炕上铺的褥子可能会是共用的。但被子基本都会分开。在东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多备出很多床被子。就是怕家里来亲戚或者来客人需要借宿。以免被子不够。不能够尽地主之谊。
现在的农村。几乎家家的房子不是三间房就是两间房。而且取暖方式也多样性了。有节能锅炉。有空气采暖。还有电采暖。在也不用担心屋内很冷了。所以现在在农村很少有出现一家人住在一个炕的情况。尤其家里有女孩子。会单独分出一个房间给女儿住。条件较过去好了很多。
“小夫妻”住在火炕上会很尴尬吗?
我就是在农村结的婚。而且婚房里有一个大火炕。我没有觉得很尴尬。反而觉得这样很应景。很接地气。
我结婚的时候。父母把西屋收拾了出来。给我当了婚房。而东屋还是父母住着。当时条件确实不好。只能先将就这样结婚了。
我们和父母分开住了。也算是有了自己的火炕。我觉得就跟有自己的房子一样。门一关。别人才不会关心你在屋里做什么的。
我们的孩子出生后。也跟我们住在一个火炕上。我当时觉得很幸福。没有任何尴尬的感觉。我觉得很多人说私密性不好。会引起尴尬。其实这些都是不存在的。父母虽然是农民。但他们不会不敲门就进你的屋子。这样的环境还是很放心的。不会出现尴尬的场景。
但在上世纪的时候。听父母说。其实他们结婚的时候。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就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场景。但为了尽量降低尴尬的环境。新婚夫妻会在炕上拉一个布帘。这样也算是换衣服或者睡觉。都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不过那都是很久远的年代了。现在基本没有这个情况了。
在东北住火炕需要注意些什么?
1。喜欢热就住“炕头”。不喜欢热就住“炕稍”
东北的火炕分“炕头”和“炕梢”。炕头是火炉直接进火的那一头。是受热面积最大。受热温度最高的地方。一般人都扛不住炕头的热度。现在在农村。除非刚从外面回来很冷的情况下去炕头。一般都会坐在炕中间或者炕梢。毕竟炕头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0多度。一般人都受不了。
而炕梢则不一样。最为温度的末端。它的温度只会保持暖和。而不是太热。所以很多外地人来到东北。都会被主人家安排在炕梢。这样睡觉也安全。不会被高温烫着。
2。晚上要盖好被子。以免着凉感冒
很多人纳闷。火炕本身不就是热的么。怎么还会着凉呢?其实这个体验只有东北人自己深有体会。上面文章已经说过。在过去的东北。家里除了火炕是热的。其它地方都非常冷。当然也包括屋里的空气也很冷。
每当晚上睡觉的时候。只有你的身子下面是热的。其它地方都会很冷。这个时候你会感觉你的头皮是冷的。你脸上的鼻子也是冷的。你露在外面的肩膀也是冷的。这个时候为了不让自己着凉。你一定要改好被子。如果有条件就把自己的肩膀和头都盖上。留一个出气孔就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电视里看东北人睡大炕。都会裹的严严实实的原因。因为半夜的时候。除了火炕是热的。其它地方都是冷的。所以只能改好被子才能不着凉。
3。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东北的火炕是用火炉燃烧柴火产生的热量来取暖的。在这个燃烧的过程中。排放出的烟会通过烟囱向外排出。但如果烟囱堵住了。烟没有排出去。那么就有可能会倒灌。最后就会产生一氧化碳。在东北每年都会有因为烧炕没有烧好。中毒出事的。所以在东北住火炕。一定要检查好排烟系统。以免发生意外。
4。不要在火炕上使劲地蹦。防止出现坍塌
其实火炕发生坍塌的概率非常低。但有些年头的火炕因为结构特点和材料老化。已经失去了稳定性。我记得我的一个南方大学同学来东北玩的时候。他住在我家老房子的西屋。也就是我结婚的那个屋。因为几个人玩的非常开心。所以蹦了几下。当时炕头的转头就掉了下来。他200多斤的体重直接把炕头给压塌了。当时我真是哭笑不得。
所以。到东北的火炕上睡觉的时候。尽量动作幅度小一点。以免发生意外。尤其是炕头。因为受热时间长。所以它的材料一般都很脆。而且失去了其稳定性。不安全。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了解了火炕的知识。下面咱们就来总结下。为什么东北人会出现一家人挤在同一个“炕”上的原因吧。
1。家庭条件所限制
在过去东北。基本都是过来开荒或者过来讨食的人。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能有一个自己的房子都是非常难得一件事。所以一家人当时的条件只能住在一个炕上。但大家都没有怨言。也没有尴尬的地方。都是可以用方法来解决的。
2。亲戚串门
在东北。串门是一种习俗。不管亲戚多远。到了春节都会过去坐坐。如果路途远的。可能就会借宿在家里。这时候一大家人。不管男女都会住在暖和的大炕上。但大家都很自觉。男男女女都分开。中间会用帘子给隔开。而且人手一个被子。都非常规矩。
3。省钱
我小时候每到冬天。都会从西屋搬到东屋和父母同住。因为如果我住在西屋。父母就要给我烧炉子。费钱不说。还费力。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没必要的浪费。我们一家人就会住在一个大炕上。
写在最后:
东北的火炕现在不单单起到取暖作用。俨然成为了一个特色。吸引着大批南方游客前来体验。但对于我们东北人来说。虽然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家家都有集中供热了。可没了火炕的“温暖”。总感觉家里少了热乎气。所以。我还是非常怀念过去一家人睡“大铺炕”的感觉。大家认为呢?
其他观点:
东北全家同睡一个炕。真的让我们南方人不解。这个问题。我问过我一东北朋友:全家人睡一个炕。小夫妻要过夫妻生活。怎么解决?还有家里来了客人。同睡一个炕不尴尬吗?
朋友说:真正的东北火炕。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今天我这东北朋友。就把东北全家睡一个炕那点事分享给大家。带大家了解一下。真正的东北“炕文化”。
我这朋友是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的。她们家生活在逊克县的一个小镇上。
朋友说。她们生活在黑龙江的北端。一到冬天。温度最低的时候。可以降到零下三十度。要是在室外的厕所拉尿。尿一出来就结成了冰。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冷?有多冷?
室内要是没暖气的话。人会被冻僵。晚上睡觉会冷得直打哆嗦。也甭想睡着。
为了漫长的冬天不挨冻。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就要想办法取暖。于是就想到了砌一个炕。在炕里面烧柴火增加温度。保证炕是暖和的。乃至整个屋子都是暖和的。
这样一想。北方的老祖先还是很聪明的。在以前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烧炕取暖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东北的炕是怎么砌成的?
听我朋友说。在东北建一层房子的钱。和我们南方建二层楼花的钱差不多。因为东北的房子是双面墙。
我没接触过建筑。也不懂建筑方面的知识。大概意思就是。东北的房子。一面墙是两面墙组成的。两面墙中间是空隙。目的就是保证冬天烧饭时。柴火的温度可以通过墙面的空隙。传递到整个房子。让房间增温。
东北的炕和墙是一个原理。
在地面砌几排小墙。每两排小墙的中间都留有空隙 。小墙的两端也是空着的。这样每一条炕道都是相通的。有利于传温。
东北的炕面。一般使用泥沙。将黏土和麦草或者稻草。搅拌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倒在炕面的模具里。然后抹平。等待炕面干后成型。一个东北大炕就砌好了。
东北的炕是怎么取暖的?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大伙都知道。
东北大炕是和厨房中的大灶连在一起的。每天做饭时。大灶里烧的柴火。煤炭。烧出来的热气就顺着炕道。传到大炕。这样大炕就热起来。
这也算是一举双得。柴火和煤炭可以做饭又可以暖炕。可谓是资源多利用。
东北人真的是全家睡在一个炕上吗?
这个问题。听我朋友说。没有绝对的答案。
有的人家。家庭经济条件差一点。家里只有一个炕。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几代人就在一个大炕上睡觉 。但是中间都会用布帘子隔开来。而且每一个人盖一床棉被。隐私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有的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就会多砌两个炕 。一个房间一个炕。 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就可以分开来睡觉。并不会挤在一个炕上睡觉。
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东北人还会睡炕吗?
朋友说。虽然现在经济条件好。有集体供暖。年轻人很少有睡炕的。
可是老一辈人。还是习惯睡炕上。说那样睡觉舒服。睡得踏实 。身上有个小病小痛。在炕上睡几天。都会有缓解。
那么。有的东北人。全家睡一个炕。小夫妻不尴尬吗?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东北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就是冬天的时候。一大家人。都会挤在一个大炕上睡觉。
心里会想。这么多人睡在一起。特别是新婚的新媳妇肯定会很尴尬。
听我朋友说。实际上东北的炕文化不是这样的。
在东北的农村。只有一小部分家庭。才会有一个炕。很多家庭都会有两个炕或者更多的炕。也就是一个房间就有一个炕。
东北柴火多。什么干树枝。玉米棒。玉米杆。豆杆。棉花杆等。都可以用来生火。做饭暖炕。不用担心生火的柴火不够用。
即使一家人睡一起。中间也会用布帘隔开。每一个人各盖一床辈子。也不会影响。
另外就是夫妻都是睡在另一个炕。只有孙子孙女才会和爷爷奶奶睡一个炕。
亲戚来了。也是单独分开来睡。不可能和主人一家人睡在一个炕上。
实在是想节约柴火的家庭。要挤在一个炕上睡。也就像南方的夏天。为了节约用电。一家人挤在一个空调房来里睡一样。没有什么尴尬的。
个人观点:
我觉得东北火炕还是挺好的。冬天睡着舒服。
唯一理解不了的就是。东北人在炕上吃饭。把睡觉的地方当餐桌。
还有家里来个邻居和客人。把鞋一脱。有的甚至鞋都不脱。就坐在炕上唠嗑。把炕当客厅。总感觉不雅观。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201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火炕,都是,都会,炕头,自己的,炕上,柴火,家里,尴尬,东北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东北习俗令人不解:全家同睡一个“炕”,小夫妻难道不尴尬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东北都是一家祖孙三代睡一个炕?遇到新婚夫妇也是如此吗?一个东北的同学告诉我。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原因。遇到新婚夫妇洞房花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