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交利物浦读书,不出国前景如何?
原创

在西交利物浦读书,不出国前景如何?

好文

热门回答:

毕业生的现身说法:我是西浦4+X毕业。也就是苏州学习四年没有去英国的那种。本科毕业拿到英国专业前五综合排名10名左右大学半奖的PhD offer(就是管生活费不管学费)。当然。有些交叉学科所以录取条件会相对宽些。而我的舍友。在英国一年硕士以后拿到了曼彻斯特大学全奖加生活费的PhD offer。这真真是我在英国见过最优厚的待遇。我的基友们。无论2+2或者4+X。有牛津的。有常春藤的。IC(帝国理工)与UCL(伦敦大学学院)应该占了朋友圈的四分之一。我们都只是一些高考时比一本线高十几二十分的学生。平时台球照打。KTV照去。临考试时很认真自习。考完试成群结队租车去上海。去无锡。去南京。去安徽。春天去太湖摘桔子摘枇杷。秋天去西山岛看看落日。我无法想象如果我在一个非西浦宁诺的学校我有机会享受到这种生活并且拿到当初无法想象的offer。我感谢我的母校。铭记她给我带来的自信与改变。同时也深知她的不足。

当代社会有两个共识。一个是存在即是合理。另一个是等价交换。西交利物浦怎么样?我想这就是我的回答。看你想要什么。

宁诺。西浦。存在即是合理的。我们周围的同学有比一本线高100多分的(虽然这大多数发生在宁夏新疆。也就是同一套考题虽说比一本线高100但也和河南山西等等地方的一本线相差不过十几二十)。但是绝大多数。六成七成都是985没冲上。去个211心有不甘的那种。高中没有准备出国。也不是甩手就能拿出英美留学巨款的家庭。从学校从教授的角度会有更高屋建瓴的规划与理想。而从考生或者说考生家长的角度。宁诺西浦就是填补这样的空白。

等价交换。就是我们用六万。六万六。八万。八万八的学费来抹平我们与985的差价。同时获得些新的资源——譬如四年下来不用太发愁的英语(很少很少听说过西浦的本科毕业生上英国的硕士还需要读语言班的)。譬如每年都会造好的一座新教学楼。譬如几乎每年都会稍有变化的教学模式。譬如最近距离的接触最前沿最新的课题(因为我们人少。师生比决定了老师会更多的顾及每一个人)。譬如相当奢侈的生活条件。但是同时。我们中的很多人怀着小白鼠的心态来到这所建校十年的大学里。进行一场关于自己未来的豪赌——因为我们没有多届毕业学长。我们没有业界口碑。我们并不知道未来的路或者说每年学长的经验都在变。对于西浦人。未来只能自己一步一步走。没谁的经验值得特别参考。

想来西浦。不是捡漏。而是蓝筹。她的优缺点十年了在知乎在论坛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家心知肚明。这篇帖子也不会有什么新的东西。我只是想说。看您如何取舍。

我的大学生涯是一个人人网极度极度发达的年代。我曾经每个学期写篇《one semester。我的西交利物浦》这样的东西。最多时大概四五千浏览量。而现如今回头看看知乎上的帖子。如今学弟学妹们写的东西和当年的我如出一辙。看来。这所大学真的每年都改变了我们很多。我对西浦的心态就是大一。什么都好。大二。问题多多。大三。艾玛我当时为什么不出国!大四。谢谢母校。我是西浦的受益者。因为她的自由。她的资源。她的初创。

西浦的自由。就是没有查寝。没有签到。没有马哲课。如果不喜欢宿舍或者想一个人静一静。你可以自己搬出去。苏州有对于生活来说你能想到的几乎一切。我和我的上海同学同时从外滩出发。我地铁倒高铁倒公交回了宿舍了。他的公交还堵在中环上没到家。我大四时想着马上到英国了尝试尝试自己做饭能不能养活自己。于是海德租了套房子买了个电磁炉。好像一个月1500块钱?也是个相当合理的价格。有时同学一块儿在宿舍玩儿。我们不用担心11点断电断网。爱几点睡几点睡只要别闹腾到隔壁。可能大一大二还刷刷夜看看早晨四五点的天。后来你自己也会觉得。挨。对身体不好。还是算了吧。于是毕业时很多人养成了每晚长跑的习惯。没有必须的自习与考四级。很多小伙伴下课了就健身房走起。我自个儿也是跟着小伙伴们一群一伙儿练着。顺带脚儿就在苏州跑了四年半程马拉松。放了假回了家。说是有人看着生活规律。反倒懒得动弹了呢。

她的资源。就是没有硕士博士这个中间阶级。教授导师直接跟本科生对话。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这实在是一个荣耀的资源。尤其是到了英国这种成立百年。规章制度全部有条有理一丝不苟的大学以后。更加明白这种资源的意义。我们专业几乎每个老师的课题都没什么共同点。于是有条件的一人一间大实验室。而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学。又没有国家承认的硕士点博士点(好像只能颁利物浦文凭而不像本科似的有很标准的一本大学文凭)。一个教授手下可能至多也就两三个博士。于是。大三暑假(有些大神甚至大二就开始)老师就允许本科生进研究实验室干活儿。我自己能本科毕业申请到PhD。无外乎我的简历里写着我用过XXX。XX。XXXX仪器一年多时间。您不必专门培训我了。或许其他大学也有这种本科生机会吧。但是对于西浦尤其是西浦4年制的学生(至少我们专业)。这种机会几乎是来者不拒。暑假里不回家开怀在实验室吹免费空调的能占一多半儿吧。

她的初创。就是没有“先例”与规章。一切因人而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看到底下帖子里被学弟们吐槽的“学生选修课”。很不幸。我也曾经毕业时开过一个学期选修课。临申请于是忙的要死。水水开过。在我眼里。这选修课更多的是锻炼“老师”的。在最后一堂。我说。“感谢这么多同学听我唠叨了一个学期的不杀之恩。我请大家吃火锅。”把宿舍电磁炉搬到教室里美美的请十几个人吃了一顿。然后po到朋友圈里。我同学回复我说。“这要在我们学校就是教学事故!”而在西浦。居然还写进新闻稿里。因为写新闻稿的老师感觉和我们也差不多年纪。她能懂我。我们不是没有规矩。而是由我们自己搭建规矩。一种初创的2010s的规矩。

一个小时不知不觉打了两千多字。就像话匣子打开就全部是我的青春呢。西交利物浦大学怎么样?她是我的母校。我希望有更多的校友。欢迎大家知乎用户Audi Le

其他观点:

2+2上下来有60

万够不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03:39

    英国,利物浦,大学,一本,同学,老师,苏州,选修课,四年,十几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03:39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西交利物浦读书,不出国前景如何?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03:39

    毕业生的现身说法:我是西浦4+X毕业。也就是苏州学习四年没有去英国的那种。本科毕业拿到英国专业前五综合排名10名左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