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是西汉第三仼还是第五仼皇帝?
原创

汉文帝是西汉第三仼还是第五仼皇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汉文帝是事实上的西汉第五任皇帝。汉朝官方承认的第三任皇帝。

事实上的第三位皇帝——前少帝刘恭、第四位皇帝——后少帝刘弘。《汉书》没有把他们列入《*帝纪》。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也没有把他俩列入《**本纪》。

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来话长。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起初被封为代王。

刘邦去世后。皇太子刘盈继位。七年后病逝。谥号孝惠皇帝。

刘盈去世后。皇太子刘恭继位。四年后。刘恭得知生母被吕后所杀。口出怨言。被吕后幽禁而死。史称前少帝。

刘恭的兄弟刘弘被吕后立为新皇帝。

四年后。吕后去世。

大臣们联合刘姓皇族诛灭吕氏家族。

因为害怕小皇帝刘弘长大后翻案。大臣们对外宣称刘盈没有亲生儿子。刘弘兄弟是吕后从宫外面抱养的。

大臣们杀掉刘弘和他的三个兄弟。迎立代王刘恒继承皇位。

刘恒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在位期间提倡俭朴。与民休养生息。开创著名的“文景之治”。

其他观点:

这一问题和“为什么有些人会有汉文帝是西汉第二任或者第三任皇帝的假象”这个问题时类似的。实际上。汉文帝是被认可的第四位或皇帝。但在一般正史上都是第三任皇帝。至于说第二任皇帝。一般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对汉朝的理解。

(1)吕后的光芒掩盖了。其子、其孙的光芒。这和武则天的情况很类似。高宗李治死后。人们基本上都忽略了中宗、睿宗先后继位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创者。再加上对韩信等人的打压屠戮。引得两千多年来都受着两端地评价。因此。作为西汉第一代无任何争议。

图释:刘邦影视剧形象

刘邦之后。刘邦次子刘盈为惠帝。是为第二任;刘盈之子刘恭是为第三任;刘盈之子刘弘为第四任但因吕后临朝称制未改制。所以。一般不认为是第四任皇帝。但刘盈虽然为帝。但是大权仍然掌握在吕后手中。因此。实质上。刘邦死后。在我们的头脑中第二位统治者就是吕后。

所以。就有了汉文帝是第二任或第三任的假象。除了这一假象外。汉文帝自身的功绩也使其名垂青史。威望颇高。

(2)汉文帝无愧于让人们忽略二三四三位皇帝的假象。刘邦之后就是他是有道理和功绩的:治国“以德治国”。成为后世楷模。因此。人们比较重视他。而吕后时期的三个皇帝则属于“傀儡”。被人自然就遗忘了

汉文帝是汉朝四百年江山里。最“完美”的皇帝。以他对汉朝百姓减免田租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图释:吕后影视剧形象

西汉第一位下“罪己诏”的皇帝。其继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79年十一月发生日食。十二月又发生日食。古代帝王都讲究“天人合一”。天象变动必然引发人世间的变动。因此。汉文帝下诏要求天下有才能的人告知自己的不足。各地官员“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对于此事《史记》《汉书》对此都有所记述。

同时。他还在该年、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68年三次减免田租。前两次减半收取。按照三十税一。公元前168年这次有些争论。1980年代以前主体观点认为:文帝十三年后全面免除田租(税)。景帝继位后则改为三十税一为定例。1980年代以后。更多的学者认为是仅免除了文帝十三年当年的田租。但传统观点仍有许多人坚持。

图释:汉文帝刘恒影视剧形象

假如传统观点是真的。那么。在整个封建社会。汉文帝连续免了13年全年田租将是最仁的皇帝。除了他之外第二位就是乾隆。曾连续五年免除田租。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就不详细地说了。因为无论传统观点还是新观点。其实都只是“文字之战、理解之战”。西汉时的史料不多。文字解读观点又不一。史学家们都争论不出所以然来。咱们就两种都支持吧。

说了这么多。无外乎就是说汉文帝这个“文”还真是名实相符。是个不错的皇帝。

其他观点:

汉文帝刘恒在大多数“正史”上都是西汉第三任皇帝。此前两任分别是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嫡兄汉惠帝刘盈。

但实际上在刘盈去世(公元前188年即汉惠帝七年)至刘恒继位(公元前180年10月至翌年9月。汉初以十一月为岁首。是为汉文帝前元年)间还有8年。这8年间西汉并非没有皇帝。而是先后出现了前少帝刘恭(前188年10月至前184年9月。如果有纪元应为前少帝元至四年)和后少帝刘弘(前184年10月至前180年9月。如果有纪元则为后少帝元至四年)。但在大多数传统史书。包括素来被认为比较客观的司马光《资治通鉴》里。这八年被称作汉高后(吕雉)元年至八年。两个少帝被抹煞了存在感。

吕雉在正史中被认为违背刘邦遗愿。扶植诸吕。打压皇族。若非未及完成全部布局就去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只怕在西汉初年就诞生了。她死后不旋踵汉室诸侯、大臣就发动政变尽杀诸吕。重新确立刘氏皇权。照现代人的观念。于情于理吕雉都应该被打为“反面典型”。而被吕雉打压迫害(前少帝且被迫害致死)的两位少帝。其帝位理应承认。为什么吕雉这个“敌人”的纪元反倒堂皇取代了两位少帝的纪元。以至于明明是第五任西汉皇帝的汉文帝变成第三任?

后少帝刘弘不被承认的原因比较好理解:尽管诸吕专权。但名义上的皇帝还是刘弘。如果承认刘弘是皇帝。那么发动政变的陈平、周勃和齐王、济北王兄弟、朱虚侯等皇族就成了“反贼”。政变后被拥立为新皇帝的原代王刘恒也就“得位不正”。这显然很成问题。于是新君臣绞尽脑汁将刘弘解读为假冒的皇子。说他不是刘氏子孙。因此不配当皇帝。以凸显刘恒即位的正当性。

那么前少帝刘恭呢?他明明是吕后害死的。也不影响文帝即位。为什么也被抹煞?

因为惠帝名下有7个儿子。其中恒山王刘朝、淮阳王刘武、济川王刘太三人在汉文帝即位时仍然健在。如果按照“以孝治天下”的汉朝皇族宗法。这三人倘是惠帝儿子。就是“大宗”之子。而身为刘邦庶四子的刘恒则只是“小宗”子弟。继承权远在三人之后。只有编造“惠帝无子、所有儿子都是吕后从民间找来的非刘氏子”。才能把这些可能危及文帝继承正当性的隐患一劳永逸地“连锅端”。因此明明是受害者的前少帝固然要被取消帝位和皇族身份。就连在两少帝在位期间死去的刘强、刘不疑这两个原本人畜无害的惠帝名下幼子也要被“虚化”。汉初刘吕之争是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胜者君为帝、臣封侯。败者死无葬身之地。不论刘恒还是陈平、周勃诸大臣。当然不会任由这种隐患不受控制地存在。

既然两少帝不被承认。那么明明是“敌人”的吕后就必须被承认。因为汉朝没有灭亡。必须有个延续的纪元。吕后再怎么样也是“高后”。即高祖的皇后。而且她反正也死了。不但自己死了全家全族也死得干干净净。可以随便怎么摆布。

在汉代编纂的史书。如《史记》、《汉书》上。两少帝基本上都被按照“非刘氏子”的口径描写。显然也只能这样去描写;而修于北宋的《资治通鉴》并没有为文帝争正统的需要。因此司马光笔下就相对客观。但仍然延续了高后纪元的惯例。这恐怕只是因为习惯使然(司马光曾在“臣光曰”中反对后世为前朝分裂并立的政权区分正闰真伪。并解释说三国用曹魏、十六国用东晋等纪元只是为了行文方便)。

其实两少帝被历史忽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年号制度直到公元前116年(汉武帝元鼎元年)才建立。此后汉武帝又将自己继位之后、元鼎元年之前的24年以六年为一个单位。补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四个年号。将中国年号史上推至公元前140年。而后少帝刘弘死于公元前180年。两少帝在位时只有纪元而没有年号。因此用“高后元年”之类去替代很方便。如果那时就有年号制度。临朝称制的吕后又只是太后。不会建立自己的年号。那么这“空白的八年”就会以两位少帝的年号载于史册。就算司马迁、班固出于“立场考量”会继续装聋作哑。“隔代”的司马光等人势必不会像如今版本的《资治通鉴》那样。把这两个少帝继续“虚化”。以至于大多数人都继续将西汉第五任皇帝刘恒视作第三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22:10

    皇帝,刘邦,西汉,吕后,汉文帝,田租,公元前,年号,纪元,汉朝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22:10

    没想到大家都对汉文帝是西汉第三仼还是第五仼皇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22:10

    汉文帝是事实上的西汉第五任皇帝。汉朝官方承认的第三任皇帝。事实上的第三位皇帝——前少帝刘恭、第四位皇帝——后少帝刘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