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
原创

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市。1931年因飞机失事卒于南京通往北京的途中。终年34岁。虽然人生短暂。他却活得丰富多彩。给后人留下了很多谈资。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总是绕不过以下三点。

一。新诗界不可超越的诗人。他的诗唯美。纯净。读之令人忘俗。《再别康桥》至今仍是新诗中经典中的经典。

二。情感界的多情的浪漫的情人。徐志摩喜欢美女。他对交往的美女们温柔体贴。经常会给他们一些小惊喜。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被林徽因拒绝以后。又与名作家凌叔华和才女陆小曼。美女韩湘眉交往。

不过他也是一个漫不经心的糊涂情人。据说。有一次他的父亲催婚。他知道父亲喜欢凌叔华。他便说正与林淑华交往。并信手从枕头下拿出一封信来做为证据。谁知徐父越看脸色越来越糟糕。站在媳妇旁边的王庚也是一样一一那封信是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所写。原来。平时徐志摩将陆小曼凌淑华等人的书信都放在枕下。而这次匆忙之中。徐志摩拿错了。

三。家庭世界里的个人主义者。徐志摩对家庭的责任感实在让人诟病。他不负责任。没有担当。任性而自我。为了能够自由。他象完成任务一样将他并未相中的张幼仪娶进家门。为了能得到林徽因。他逼怀孕的妻子堕胎。离婚。为了能接近心中的女神。他劝陆小曼随他移居北京。最后把生命献给了追赶女神的路上。

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家庭的概念。他所追求的只有实现个人价值。个人理想的的个人主义。他甚至在与张幼仪离婚时。都不曾想过被遗弃的妻儿以后怎样生活。

其他观点: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对现当代文学艺术史稍有了解的人。徐志摩都是一个不能回避、不能不谈的人物。看看下面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

这首诗。曾经勾起过多少人的遐思与回忆。被人称诵

此外。还有一些名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凉风的娇羞

还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是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诗美、文美。他也是富少。如果在今天。肯定被称为京城四少之一。

虽然只活了34岁。但是他的生命既有广度。又有厚度。

他是富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里是一方富豪。

我们看看他的求学经历和朋友圈。

从国际上来看。他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因为仰慕著名哲学 家罗素。从美国转入英国。虽然擦肩而过。但两人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在英国期间。他结识了大文豪狄更斯。归国后。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参与接待。 同时也有林徽因。(见下面)

从国内来看。大才子郁达夫是他的小学同学。求学北大时。又成为梁启超的弟子。此外。他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等人交情也不浅。鲜为人知的是。武侠小说家金庸。是他的表弟。

而他的爱情与婚姻。更是一部传奇。三个女人也都是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原配张幼仪。曾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担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是中国首位女银行家和少有的成功企业家。徐志摩浪漫、热诚、痴心。然而。对他的原配夫人却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徐志摩一直鄙弃、漠视张幼仪。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他情有独钟的大才女林徽因。是中国驻英大使林长民女儿。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同时她也是民国初年女子地位提升的代表人物之一。关于林徽因。大家了解应该比较多。不再赘述了。

第二任妻子陆小曼。精通英、法文。擅长跳舞、京戏。散文、诗作广受读者及作家好评。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受画界好评。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仅从以上。徐志摩是一位人生赢家。虽然只活了34岁。

其他观点:

徐志摩有很多绰号:情圣、渣男、诗人、政论家……

在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3个女人的身影:第一任夫人——门当户对的张幼仪、追求多年的林徽因和求而得之的陆小曼。

这段感情经历为徐志摩的一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给他留下了“情圣”“诗人”的称号。却忽视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他始终游走于文学与政治的边缘。

1、最初的梦想

稍有留心就会发现。徐志摩出国前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所学专业为法学。

当时。他的偶像就是著名政论家梁启超。偶然的一个机会。徐志摩得以拜梁启超为师。这让他暗自开心了好久。就像是小孩子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糖果一样。眉眼间都是纯真的笑意。

翻开徐志摩早期的政论文。你会发现。字里行间都能找到“梁启超式”。遣词造句精雕细琢。笔锋之间斗志昂扬。

那么。为什么徐志摩崇拜的是梁启超。而不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王国维呢?

很显然。他专注于政治。

这是他读大学时。最初的梦想。也是最终的执念。

2、不变的坚持

1918年。徐志摩赴美学习银行学。主攻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等课程。

一战胜利之时。美国人在大街上欢呼庆祝。更是激发了身处异邦的徐志摩的爱国之心。当时。波士顿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建立了“爱国组织国防会”。徐志摩立即应声前往。

这次的波士顿之行。徐志摩不仅加入了国防会。还与吴宓、赵元任、梅光迪等中国留学生建立了亲切友好关系。他们经常会一起谈论国际时事。积极探讨救国之策。

除此之外。徐志摩还参加了美国人组织的陆军训练团。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是探知美国军人生活、融入政治的有效方法。也是他始终如一的政治需求。

他总是这样为了政治不顾一切。遇到相关的组织就想参与其中。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爱国之士。想要集结众人之力为国家做些什么。

同年。徐志摩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入经济系学习。在这期间。他大量阅读了伏尔泰、罗素等人的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

3、最终的执念

1921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首先进入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学习。

徐志摩的导师是拉斯基。费边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徐志摩经常跟随导师及其夫人。参与各种社会大活动。他自己也曾在文章中写过。跟随导师拉斯基的夫人一起参与英国大选宣传的情况。

他们一大早就到了选区。挨家挨户地敲门游说。大多数人的态度还算友好。表示会考虑支持工党。但也面对着反对派的冷言冷语。

200多户人家依次敲下来。脸上的笑容已经僵硬。可能过程中还掺杂着语言性攻击。过程并没有那么顺畅。如果他不是有足够的政治热情。大概真的坚持不下来。

在这期间。徐志摩还潜心研究了很多文人著作。这也是他真正潜心研究文字的开端。

事实上。徐志摩真正专注于文学创作。是在回国后的时间里。但他依然一直关心着社会运转和政治生活。

《就使打破了头。也还要保持我灵魂的自由》、《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青年运动》等文章。都是徐志摩回国后针对社会时政所作。质量、数量都很可观。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能不能隐隐约约地感到。把徐志摩定型为一个浪漫文人是一种偏差。 把他的成就局限在文艺创作上。不管是诗还是散文。不也是一种明显的亏欠?”

撇开感情上的问题。徐志摩文学与政治上都著有成就。政治创造文学。文学辅助政治。两者相比。孰轻孰重。难以说清。

如果按照有效时间来算的话。徐志摩专于政治所占的时间还会更长一些。因为他始终处于政治漩涡之中。并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

这位被骂“渣男”的“情圣”徐志摩。是个诗人。但又不只是个诗人。他更是一位政论家。在文学与政治两开花。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0:51

    政治,诗人,都是,陆小曼,政论家,林徽因,罗素,爱国,胡适,等人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0:51

    没想到大家都对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0:51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市。1931年因飞机失事卒于南京通往北京的途中。终年34岁。虽然人生短暂。他却活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