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
原创

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

好文

热门回答:

问题: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

前言

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首普通的五言律诗。《望月怀远》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释义很容易找到。老街说下阅读古诗词需要注意的小知识。

一、入声字 今古韵不同的现象。

《望月怀远》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每一句都严格合律。因此我们会发现。按照普通话的平仄来看。有几句似乎是出律的。

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这两句的句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出在夕、烛这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但是这两个字在古韵中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夕:十一陌】、【烛:二沃】 。

因为这两个字。出在平仄严格的位置。因此我们比较好判断。他们一定是仄声字。

夕、烛。这两个都是仄声。因此这两句黏连无误: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没有犯失粘的问题。

二、不、觉。是平声还是仄声?

1、觉

披衣觉露滋。

平平中仄平。第三个字可平可仄。所以这首中“觉”不太引人注意。感觉知觉的觉。在普通话中是二声jué。但是在古韵中是入声。入声三觉[知觉]。也是仄声。

觉是多音字。还有一个常用的在 去声十九效[寤也]。睡觉的意思。这和今天的音义差不多。 jiào。

也就是说。觉。这个字在诗词中。都是仄声。没有平声。

2、不

不堪盈手赠。中平平仄平.。

虽然第一个字平仄不拘。但是这里的不是仄声。在入声【五物】韵部。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否定。都是仄声字。

例如:獨守孤城死不降;自去自來人不知;相似令教人不疑。

不。也有平声。在平声的【尤】部。与【有】韵部中的\"否\"通。这个“不”。常常用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表示“否”的意思。但是用作平声。

例如《留题座主和凝旧阁》作者:李瀚 (唐):

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出真州 其六》 宋·文天祥:

天地沉沉夜泝舟。鬼神未覺走何州。明朝遣間應無是。莫恐元戎逐客不。

三、情人怨遥夜 锦鲤翻波用在第几句?

熟悉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这句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是律句常见的句式。

不过。有些朋友常常说。这种句式只用在倒数第二句。其实不然。在第1、3、5、7句都可以见到。这首诗中张九龄不就是用到了第三句吗?

例如唐朝刘希夷的五律《览镜》就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青楼挂明镜。秋风下山路。都是平平仄平仄。

马戴 (唐)的《落日怅望》。也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结束语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唐玄宗的明相。他在唐中宗李显景龙初年(707年)进士及第。从张九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格律诗已经很成熟了。五言排律甚至成为试帖诗的主要诗体。

据说这首《望月怀远》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三年以后张九龄就去世了。

@老街味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渭城曲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4:15

    仄声,平仄,怀远,都是,入声,平声,用在,望月,一句,张九龄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4:15

    没想到大家都对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34:15

    问题: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前言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首普通的五言律诗。《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