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邀!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千古杰作。
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是说入蜀艰难。难于上青天。
苏轼的《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苏轼与朋友泛舟赤壁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通过主客问题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千古杰作。都很喜欢。我沒资格评论俩位大师!只有崇拜!
其他观点:
艺术上二者各有千秋。思想上《赤壁赋》略胜一筹。本人更偏爱《赤壁赋》。
先说李白的《蜀道难》。该诗沿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的险峻、雄奇、瑰丽及无法逾越的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阔秀丽。同时含蓄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以免吐蕃、羌人进犯。该诗句子错落有致。长短结合。律体与散文间杂。汪洋恣肆。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荡气回肠。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喻人生道路之艰难坎坷。豪放不羁中难掩政治上的失意。李白最擅长古体诗。《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唐代古体诗一座高峰乃至压卷之作。把李白天马行空的想象。激越而跌宕起伏的情感中流露出过而立之年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仗剑远游的狂放。不拘一格的用典抒怀。营造神奇瑰丽意境的高超笔法。率直天成的个性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说《赤壁赋》。有前后赤壁赋两篇。体裁。属于文赋。前后赤壁赋写法上。始终围绕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而展开。抒情、写景、说理水乳交融。通篇以风、月、山、水、鸟。作者抓住风和月主体景物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作者内心世界:先写月夜泛舟赤壁。与朋友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掉尘世的烦恼;然后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入手。感到人生短促。又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永不止境。表明人类和万物是永恒的存在。流露出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这种自然。随物赋形的文风在赤壁赋中体现得很充分。描写。议论。浑然一体。赤壁写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苏轼人生跌入了低谷。艺术创作却走向了高峰时期。他的赤壁序列诗文。尤其前后赤壁赋是射向夜空中的一道亮光。响绝千古的绝唱。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再将二者进行一番比较。艺术上。李诗与苏赋。风格不同。各自代表诗、文领域最高水平。李诗以浪漫主义手法见长。引用典故传说。用猿鸟衬托。极尽夸张之能事。吟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经典。余光中说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足见李诗气象之胜。傲视千古。苏赋。“以文为赋”。既有赋体的诗的特质与情韵。又有散文的笔调。行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句子式骈散结合。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语言浅显而文采斐然。营造了虚实相生似真实幻的朦胧意境。
思想内容上。《蜀道难》是首送别诗。描写蜀地雄奇瑰丽的景色。包含对朋友入蜀的牵挂担心兼有告诫朝庭扼守蜀地险塞的忧国情怀。同时还夹杂着对人生道路坎坷艰难如蜀道的感叹。但内容相对单一。不及《赤壁赋》深刻。丰富。苏轼(本我)与客(自我)的一问一答。饱作者含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儒家的入世情怀。道家的随遇而安。佛教的解脱顿悟都和谐统一到他的思想境界中。变与不变辩证法。动与静的相对论。具有极强的超前意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篇出自“诗仙”之手的神来之笔。一篇出自一代“文宗”的千古绝唱。二者都体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欢和追棒。如果非要在二者中作出更喜欢的选择。我只能忍痛割爱《蜀道难》。而选择《赤壁赋》。这是因为《赤壁赋》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哲理的深刻性。超越了《蜀道难》。大概是苏轼站在李白的肩膀上。因而看得更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胜于今。是亘古不变的历史必然。
其他观点:
恰恰这两位大神和他们的这两篇作品我都很喜欢。诗文中的这两个地方。蜀道和赤壁。我也都去过。
相比较。我还是更喜欢《蜀道难》一些。
为什么呢?有人研究了李白的简历。
公元701年。他出生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幼年。他随父亲到了四川绵阳。我非常坚定的相信:梦笔生花和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一定是发生在这里。碎叶城那么冷。梦觉尚心寒。蛮夷之地。自然没有点醒顽劣的老妪。更不会有开花的妙笔。
至于他们是怎么回到四川的。不得而知。感觉从新疆过来。路过西安。翻越秦岭才是捷径。总不能一路向东。跑到海参崴。走海路过来吧?可是。就连在央视做嘉宾的“老师”也笃信李白从没去过蜀道。可能因为李白太小。记得不太清楚吧!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可怜。童年的回忆。李白是何等的悲催。都是老妪的铁棒惹的祸呀!
20岁前的李白。一直在江油的大匡山读书。真的是一心只读圣贤书。读完了诸子百家和历史。又学了剑术、道术、纵横术、据说还学会了驯鸟术。
年轻的李白。自然是意得志满、年少轻狂。可惜。他的才华得不到大人物的赏识。于是。出去走走吧。一柄剑。一壶酒。仗剑江湖!他从四川走起。去了江浙。又去了湖北。
就这样。李白一路走。一路喝。号称斗酒诗百篇的诗仙。一直走过了安史之乱。最后。诗仙在采石之巅。花间一壶酒。喝高了。俯视江水。发现有一轮明月。诗人急了。纵身跃下。从此身陨。
一个没有去过蜀道的人。居然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诗句!
而东坡的赤壁。在黄冈。我是从鄂州去的。过了长江大桥。很快就到了赤壁。很小的一个地方。据说很久以前的长江从这里流过。可惜。我去的时候。长江离得太远了。
看赤壁要从那个小亭子上走下来。在小河的对面看。就像一面红墙。与文中描述的自然大相径庭。可是。东坡写赤壁。毕竟有实物啊!记得对面还有一座月波楼。
所以呀。李太白写蜀道要比东坡写赤壁的难度大一些。您说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9610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赤壁,李白,蜀道,赤壁赋,苏轼,蜀道难,东坡,都是,难于上青天,雄奇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邀!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千古杰作。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是说入蜀艰难。难于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