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尾生抱柱”的典故是一个出自于《庄子》的寓言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有个叫尾生的男子。与一个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爽约。尾生不去。这时大水漫上来。尾生还不走。抱着梁柱而被水活活淹死。
这个故事出自于《庄子》中的“盗跖”篇。全篇主旨在于批叛的尧、舜、禹、汤、武等古圣先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教规范。讽刺世俗之人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顺其自然。不要重名重利。
在“盗跖”篇里“盗跖”是劫富济贫反对政权统治的“盗”;而“尾生”则是儒家所追捧的守信君子。但是庄子认为盗跖是个慷慨陈辞的反封建斗士;尾生之流却是重名求死的虚伪之徒。
在后世。“盗跖”已经演变成十恶不赦之盗。如《窦娥冤》“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而尾生则成了君子的代表人物。如《牡丹亭》“尾生般抱柱正题桥。做倒地文星佳兆。”
“尾生抱柱”甚至成了坚守爱情的美丽故事。其实《庄子》中只说“期于梁下”。并没有说尾生与这女子是什么关系。也有的说尾生和女子是约好了私奔。但私奔在尾生所生活的时期是要遭到鄙夷和耻笑的。如《氓》里面私奔的男女。女主就遭到自己兄弟的耻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如果说尾生本来是要私奔。那么再守信也不应该被歌颂。
其他观点:
美国有一部战争题材的爱情大片《Waterloo Bridge》得过奥斯卡奖。中国引进后。片名翻译为《魂断蓝桥》。电影中的蓝桥音译过来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滑铁卢桥”。那为什么中国会翻译成“魂断蓝桥”呢?原来在国内就有一座蓝桥。古时候围绕着蓝桥还发生了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
中国的蓝桥到底是历史上的那一座桥呢?
《西安府志》记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西南的蓝溪之上。蓝田、商洛之间曾经有一座古桥。名为蓝桥。人们把男女相爱。其中一方失约。而另一方为之殉情称作“魂断蓝桥”。
《史记》记载:苏秦曾给燕王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有一个叫尾生的男子。和心爱的姑娘相约在桥下。女子不知何故没有及时赶到。为了不失约。尾生眼看着河水暴涨。抱着蓝桥的柱子。最终溺水而死。“尾生抱柱”后来用于形容信守诺言。
《庄子》中也有相关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唐朝时期。蓝桥建有一座驿亭。很多诗人喜欢在此处题诗留念。蓝桥俨然成了墨客骚人的乐园。
此间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唐长庆年间(公元821年—824年)。外游的京城秀才裴航梦中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裴航醒来买了船。打算回到京城。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裴航口渴难忍。就向老太婆讨水喝。老太婆转身招呼女儿云英。手捧“一瓯水”出来。裴航喝了水。感到甘如玉液。他发现云英姿容绝世。所以向老太婆提亲。老太婆说你要娶我女儿。“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裴航不辞辛苦。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过的玉杵臼。后来终于如愿以偿。迎娶了云英。后人把蓝田的一座仙窟。称呼为月宫。
北宋时期。诗人晏殊纳了一个妾。此人歌舞伎出身。生得美艳动人。加上她能歌善舞。晏殊异常宠爱。家里来了客人。晏殊就令美妾出来唱歌舞蹈。陪着客人赋词饮酒。常常以此为荣。
某一天。晏夫人醋意大发。就把美妾给卖掉了。晏殊犹如肝肠寸断。整天郁郁寡欢。某日。好友张先到家中做客。发现宴席冷清。主人晏殊还长吁短叹。问清了原因。张先当场赋词一首。——“步帐摇红绮。晓月堕。沈烟砌……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大意是说。侍儿在你家服侍你。你写的一首首新词都让她唱遍了。现在你夫人将其逐出门去。落得你孤零一人。你们打发人家走是多么容易呀!人走了。连化妆的粉盒钗钿都遭冷落。被抛弃了。现在人已去远了。再也难寻了。看到的只是蓝桥远处那千里沉霭的暮云。试问。你现在和那位侍儿。又隔了几重山。又隔了几重水呢?
晏殊潸然落泪。理解好友的意思。甚是悔恨。于是费尽周折。终于找到美妾。花重金赎回。
其他观点: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比干之忠、尾生之信作为榜样励志人们做忠义、诚信之士。“尾生抱柱”是庄子用典故的形式记录着鲁国(山东曲阜)青年尾生。为爱情信守承诺而死的故事。《庄子.盗跖》篇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虽是一典故。却是一个有着真人真事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孔圣人的家乡(今曲阜)有一个叫尾生的青年男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认识一位女子。二人一见钟诚。私定终身。怎乃遭女方家长反对。有一次二人偷偷私会。女子决定跟尾生私奔。两人决定在城外的木桥下相会。不见不散。这一天。尾生来到桥面等候女子到来。怎乃天公不作美。这天恰遇暴雨来袭。尾生转至桥上避雨。以待女子到来。左等。右等。不见女子踪迹。河水上涨。没至膝盖。众人劝其逃离。尾生不肯。仍抱柱等待女子。后来河水大涨。淹没了桥面。尾生就这样被活活淹死。女子为何没来呢?原来女子要跟尾生私奔的消息传到她父母耳中。女子的父母将其女儿软禁至家中不能如期赴约。尾生的死讯传至女子家中。女子悲怮欲绝。跑至桥河。见尾生抱柱而亡。遂跳河自尽。随尾而去。一对青年男女用生死谱写一曲壮丽的忠贞爱情的篇章。尾生的死虽有些可惜。但却用生命诠释了忠于爱情。信守承诺的价值。大诗人李白用这样的诗句发出慨叹: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谢友们鉴赏。不胜感激。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03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女子,梁柱,庄子,而死,一座,不去,老太婆,成了,晏殊,蓝田
没想到大家都对「尾生抱柱」是个什么典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尾生抱柱”的典故是一个出自于《庄子》的寓言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有个叫尾生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