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的诗歌最鼎盛?
原创

为什么唐朝的诗歌最鼎盛?

好文

热门回答:

最近一直在读关于唐朝的书。我来简单说一些我自己的认知。

1、创作群体的改变

先秦的《诗经》。是采风官从民间采集而来的。换句话说是官方收集整理的。

乐府是乐府机关搜集整理的民间诗歌。

这两者都具有官方性。虽然取自民间。但带着官方的烙印。创作者甚至没留下自己的名字。

《楚辞》。是文人士大夫的诗歌创作。屈原宋玉、淮南小山这些都是文人。都处于上层阶级。

魏晋六朝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诗歌创作者都是金字塔尖的一撮人。比如三曹。萧衍。建安七子。谢家昆仲……

到了隋朝。科举制度诞生了。打破了门阀制度。寒门子弟也可以读书入仕。他们拥有了通往上流阶层的道路。读书不再是上层社会。文人阶层。世家大族的独享。绝大部分普通人拥有了机会。于是创作也不再是官方。文人士大夫所独享的。甚至可以说进入到了一个全民创作的阶段。

人人皆可创作。不再受官方的约束。也不再受阶层的约束。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作群体从官方、一小撮人。变为一大群人。在数量上就有碾压性的优势。像是洪峰到来。冲破堤岸。汹涌而浩大。

2、流行风向与趋势

隋朝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被唐朝接替了。唐朝更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就是诗歌创作。比如我们很熟知的一些诗。祖咏的“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这就是他交的考卷。还有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也是考卷。

以诗歌取仕将诱发诗歌的热潮。写诗创作成为走仕途的必经之路。这是自上而下的。

唐朝的帝王热爱诗歌。自己也创作诗歌。他们甚至尊重热爱诗人。比如李隆基就曾为李白“亲手调羹”。因为科举的形式。唐朝的官员也是诗人。他们自己就是诗歌的行走的宣传标语。而考上科举的士子。则曲江宴饮。雁塔题诗。这让诗歌创作成为一种常规活动。在民间。诗歌是用来唱的。很多诗人的诗歌在街头巷尾传唱。甚至成为宴饮场合歌女的表演。

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使得诗歌大为流行。写诗创作成为主流。在各个阶层都很流行。成为大趋势。就像我们现在学英语一样。全国各地。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甚至成人。都在学英语。已经成为必修的学科。诗歌在这种趋势下怎么能不壮大不繁盛呢?

3、唐朝的社会环境

量的变化并不能说明问题。唐诗真正的繁荣在于它质的飞跃。

魏晋六朝是一个动乱的时期。王朝更迭。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隋结束了这种长期分裂的局面。唐完成了统一安定。和平年代给诗人创作的温床。让他们可以安心搞创作。不再流离奔波。挣扎在生死线上。

因为统一的南北融合。带来思想的冲击和碰撞。碰撞产生灵感的火花。诞生出新的内容。

和平带来的还有商业的发展。繁荣的商业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从西域来的胡人。胡舞。外来的留学者。留学僧。极大丰富唐人的见识。他们拥有更开阔的眼界。这都是利于诗歌创作的。

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方面。人们拥有充分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儒教。都是当时所推崇的。李白就好求仙访道。他自己也是一名道士。王维则是佛教教徒。此外官方允许外来宗教进入。如景教、袄教、摩尼教都在唐朝发展。

唐朝的君主相对比较开明。几乎没有出现明清那样因为诗文而抄家灭族的文字狱。白居易敢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他写的时候离事发也只隔了50年。写《卖炭翁》。是直面宫里的太监。这些在今天看都是不可思议的。

唐朝的边际问题一直很反复。与吐蕃。回纥等关系时好时坏。于是给了很多人建军功。拓疆土的机会。唐朝涌现的不少边塞诗人都在此列。

开明、包容、多元、繁盛的社会环境。给唐诗提供大量的题材、为诗人提供更高更广的视野。给诗人带来各种各样的机会与际遇。从而迫使他们创作出同样繁盛灿烂的诗歌。

4、传统文化的传承

书中一行字。世上已千年。千年后的今天。唐诗依旧散发着魅力。依旧让我们一读再读。沉醉其中。

我们为什么无压力看懂唐诗呢?因为文化的传承是没有割断的。千百年来我们一脉相承。技术变了。器物变了。思想更开放了。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

唐朝人过的节日。我们现在还在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朝人看到的月亮。我们还在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朝人有悲欢离合。我们也有悲欢离合。明朝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走一样的路。流一样的血。炎黄是我们的祖先。山河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理解他们。就像我们理解我们自己一样。

--------丸--------

文:祁门小谢

其他观点:

唐朝是诗歌鼎盛的一个时期。不仅表现在诗人和诗作众多上。还有题材的全面、格式的完备。这与其所处的巧妙时间节点有关。

首先。唐朝正好处于诗歌第二次革新的节点

在这一阶段之前。南朝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周颙提出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而沈约指出作诗应该避免八种弊病: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这就是所谓的“四声八病”。这些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提出了诗歌应具有的特征。即: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这就是南朝永明体诗歌的产生过程。并且直接开启了中国近体诗时代。但之后南朝绮靡文风盛行。隋朝又短命而亡。直到唐代。近体诗才真正成型并得到大力发扬。

其次。唐朝诗歌正好出现在一次罕见的盛世之中

这一阶段。唐朝国力鼎盛。威服远邦。万国来朝。不论是生活还是心理。唐朝人都有一种盛大的气象和开阔的胸襟。这就导致了各种题材都可以在诗歌领域出现。不论是继承自陶渊明的田园还是谢灵运的山水。同样也出现了白居易的新乐府规讽、王昌龄、高适等人的边塞绝险。

一个盛世给文学作品带来的除了对题材和格式的包容。还有宏大的气魄。唐朝诗歌不论是初唐时期四杰、陈子昂等人的革新。还是盛唐是李杜等人的气象。中唐时期的讽谏或者是晚唐时期的避世。很少有后世“卖惨”一类的作品。这是唐人的品格。也是盛世给人民带来的精神自信。

最后。为什么我们可以看懂唐诗

除此之外。唐朝时期的文言文已经比较好懂了。读唐朝的散文、传奇小说等文体其实都没有什么障碍。不像之前时代好用骈语、典故等。或者先秦文言文的简炼难懂。唐朝文风雍容端庄。诗歌同样也受此影响。自然就容易被我们理解。

举两个例子:

唐朝人写季节变化。比如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几乎都是场景的描述。新年刚过。二月时节。春早初生已经可以看见细嫩的牙尖。而这时候还有着白雪飘落。很容易就能明白写的是冬春之交。

魏晋南北朝写季节变化。比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原诗较长。截取了写季节变化的一段: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相对于唐诗来说。“初景”、“绪风”、“新阳”、“故阴”。就显得更为古朴。让人比较难以理解。

这是语言进化所产生的的差异。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观点:

诚邀:

导言: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姘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的确如王国维所说。在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唐代文学中。诗歌(唐诗)是最光彩夺目的。是唐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朝初年。彭定求等十余名学者编篡的《全唐诗》。其中就收录了唐代2300多名诗人的48900多首诗。而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冲这一点来说。就远超了任何一个时代。


原因一:继承发展

诗歌并不是在唐朝才产生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产生于西周初期指春秋时期。可以说。我国的诗歌有着久远的历史。诗歌一直是发展着的。汉代的乐府诗也是很出名的。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诗人。如“兼笼前美”的建安诗歌。代表人物就有曹植等。东晋的陶渊明。南朝时期的谢灵运。鲍照。庾信等。都写出过很多有名的诗歌。

很多的唐代诗人其实都是经过了南朝末期、隋朝才进入唐朝的。如唐初的诗人虞世南。就曾做过隋朝官员。虞世南的五言诗很出名。向我们大家熟知的《蝉》诗。他和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他们的诗歌作品中还有南朝齐梁时期的余韵。

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就写出过唐诗中的精品之作《滕王阁序》等诗。稍后的陈子昂又将诗歌的形式持续发展。到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最为繁荣的时期。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才华横溢的诗人将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唐诗进入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原因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

唐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和隋朝的频繁更迭和社会动荡。经济持续恢复。并且大力发展。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一些列发展。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也为文学和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诗歌也以全新的面貌和形式呈现在世人的眼前。终于在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的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

原因三:开放包容。文化交流

随着唐朝的繁荣和强盛。很多周边国家都派出留学生来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这时唐诗就像是国家的一张名片一样。为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做出了很高的贡献。这些留学生来到唐朝后。不但被唐朝的繁荣和强大所吸引。而且爱上了唐朝的文化。尤其是诗歌。其中日本的阿倍仲麻吕不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经过刻苦的学习。还考中了进士。阿倍仲麻吕还曾写过有名的诗歌《衔命还国作》、《望月望乡》。他和王维、李白、储光羲等因为诗歌而建立了友谊。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开放包容和文化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唐诗的发展和鼎盛做出了很高的贡献。

原因四:禁忌少

诗歌在唐代最鼎盛的。前面三点已经讲过。有继承和发展、有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有开放包容和文化交流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吧。诗人的禁忌相对少一点。他们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批评权贵阶层和朝廷。如杜甫有名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甚至是宫中的幽怨和官场丑闻。如曹邺的“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等。都可以作为诗歌的题材。可以说。禁忌少也是一个原因。这样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就少了一些思想的束缚。佳作就当然会产生的。

结语: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唐朝的诗歌最鼎盛的几个原因。回答肯定不是很全面。希望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在探讨中再提高自己的认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陌念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0:58

    诗歌,唐朝,唐诗,诗人,都是,隋朝,时期,南朝,繁荣,鼎盛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0:5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唐朝的诗歌最鼎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0:58

    最近一直在读关于唐朝的书。我来简单说一些我自己的认知。1、创作群体的改变先秦的《诗经》。是采风官从民间采集而来的。换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