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原创

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所谓北京大名府。是宋仁宗庆历二年所建陪都。史称“北京”。《水浒传》中所提到的北京大名府就是指这所陪都。当时人口达百余万。可谓国际大都市。可惜这座府城最终因为黄河改道。被淹没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

那么。让我们共同来探探大名府的前世今生吧。为何最终成为一座名不经传的县城呢。

五代时期。后唐时称兴唐府。后晋时称广晋府或天雄军。后汉、后周时称大名府。北宋代替后周。继续称大名府。直到宋仁宗时期建为陪都。被史称为北京大名府。之后。黄河改道被淹没。

清朝时期大名府属直隶省。曾一度为直隶省第一省会。民国时期。将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大名府被降为县。

其他观点:

大名府成也因其“地理位置”。败也因其“地理位置”。

大名府地处山东丘陵与太行山之间。是扼守黄河冲积平原与海河平原的咽喉要道;穿过大名府。北上直达北京。南下就是洛阳。在古代。扼守大名府。就是守卫王朝中枢的最重要的防线之一。

一直到北宋。中国的都城大都在长安—洛阳—开封之间转换。大名府作为王朝中枢的北大门。其存在意义不可忽视。

北宋时期。宋仁宗更是在大名府建立陪都。史称“北京”。

建立陪都之后。大名府的人口暴增。一度达到百万规模。在当时世界上。大名府乃是不折不扣的“大都市”。欧阳修、寇准等名臣。都曾在这里任职;“穿越之子”王莽。就出生于大名府。

大名府如此重要。以至于在北宋之后的多次南下、北伐战中。都未能幸免。比如金军灭北宋、蒙古灭辽、太平天国北伐等等战役中。大名府都遭到攻击。

说到底。冷兵器作战的年代。大名府作为重要的关隘。进可攻退可守。进攻方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将其攻克。对于后勤补给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大名府的落寞。也因其地形的制约。

此时的大名府。真真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尴尬”。

往北。离北京太远;往南。离南京更远。从南京到北京。有京杭大运河。直接绕过大名府。从山东穿过去。比绕道大名更近;而且。此时的大名县地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更尴尬。

清朝初年。明朝的北直隶被独立出来。成为河北省。

顺治十六年。河北省再次更名为直隶省。大名府也迎来了最后的“高光时刻”——直隶省巡抚驻地设置在大名府。即。河北省第一个省会。

可是。翻开地图仍不难发现。大名府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

大名府位于直隶省的最南端。与直隶省北部没有多少联系。与保定联系也不多。因为京城的影响。直隶省大部分地区都归京城直接管辖。大名府的存在感低之又低;而与大名府贴近的河南、山东等地。又不归直隶管辖。

不出所料。大名府在当了几十年省会之后。在雍正时期。还是被撤掉了。

自此。大名府的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没能光耀人前。

从此。直隶省多了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少了一座“北京”大名府。

再后来。大名府的地位一落再落。成了邯郸市下面的一个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鹿城、大名府。现如今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大名县。

历史上。与大名府有同样命运的城市还有很多。比如洛阳、开封、君士坦丁堡等等。

可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其他观点: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论武艺他在梁山中要第一号。这个人就是玉麒麟卢俊义。

为了打败史文恭。宋江派吴用来到北京大名府。假装算命先生将卢俊义骗上山。在当时。北京大名府的名气。也仅次于开封府。说到这。大伙肯定想知道。这个北京大名府。到底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邯郸我们都知道。邯郸学步嘛。春秋战国时赵国的首都。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更换过城市的名称。可这个“大名”县的大名。还真是不够响亮。

我们去搜索一下一下大名县。显示的内容是。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县有七十多万人。土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六百多个行政村。大名县经济发展较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城。

大名府。在历史上。两次被定为首都(北宋陪都、卫国五鹿城)。曾经繁华一时。街上车水马龙。小商小贩遍布。人们生活富足。和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场景相差无几。在当年。绝对称得上是“一线大都市”。

大名府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时期。当时辽国兵力强盛。北宋和大辽常年交锋。而攘外必先安内。赵匡胤处处防着手下的将领。搞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让军队的战斗力极度削弱。因此和大辽的交战中。始终处于下风。自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拱手相让。中原地区就象失去了一道屏障。北方的游牧民族。想侵入中原就变得十分轻松。

因为大名府更靠近北宋的首都开封。所以就被北宋当做防御的最后一道墙。如果大辽攻破了大名府。那就意味着北宋即将灭亡。因此大名府位置。在当时极其重要。所以北宋就在大名修建陪都。大名府就这样名声鹊起。

当时。北宋总共就建了四大京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郸)。大名府占其一。宋真宗还曾亲临大名府。征战大辽。当然也是无果。不过作为四京之一的北京。可以想象的到当时的繁荣景象。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满人治理天下。设立大名府为直隶省会。为大名府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好景不长。直隶省很快又被清政府迁到了保定。大名府就又这样逐渐走向了衰落。

建国以后。因为治理黄河。以及剿匪的需要。政府设立了平原县。平原县分割了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交界之地。大名府的南部地区就划归平原县。

平原县撤销以后。大名府被划走的地区。变成河南地区的涉县、武安、临漳县。这次的划分调整。把大名府直接从一个地区级的市。降为一个小县城。一直延续至今。

大名府的兴衰。历程几转几回。从春秋时期到现在。依然屹立在那里。大名县虽然经济发展的缓慢。但作为一个历史名城。仍保留着非常多的历史古迹。如今的大名县。已成为一个旅游胜地。其长久的历史文化。值得大家前去观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7:59

    大名,大名县,北宋,北京,陪都,直隶,平原县,河南,黄河,山东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7:59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大名府为什么那么出名?为何如今却沦为一个县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20:57:59

    所谓北京大名府。是宋仁宗庆历二年所建陪都。史称“北京”。《水浒传》中所提到的北京大名府就是指这所陪都。当时人口达百余万